挖掘本土文化 研发普通高中校本课程
赵露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对因材施教理念的实践。尊重每个学生、每所学校、每个地区的差异,就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研发出能够满足这些差异的课程,特别是使学生能通过自主选择来满足学习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故需科学而慎重地进行研发。
本土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所以本土文化是校本课程研发的最好题材。但本土文化俯拾即是,而校本课程容量有限,故如何科学有效地借用本土文化,挖掘出有价值的文化元素,研发出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校本课程,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程。
一、 以核心素养发展为顶层设计,
筛选本土文化元素为校本课程内容
校本课程的研发,不是随意选取本土文化中闪耀流行的部分去哗众取宠,而是要选取有价值的文化元素来助推学生发展。因此,筛选是课程研发的第一步,其依据是要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此,以“云南普洱茶文化”校本课程为例进行说明。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但不同地域的茶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色,如云南普洱茶与福建乌龙茶就风格迥异。如何博观而约取呢?这就需要筛选出普洱茶的差异性特色,与学生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相结合,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建构课程。可将“茶史与流派”设置为知识目标,“茶礼和茶艺”设置为技能实践与运用目标,“阅读茶书典籍”设置为学习理解目标……这样,各单元的课程目标就相对独立而又相辅相成,避免了课程规划中的片面性,最终综合为课程总目标,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益又有趣的课程。
综上,以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研发校本课程,可以有效避免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只有趣味性而没有深度的弊端,从而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
二、 借助本土文化赋予的家国情怀,
展望校本课程研发对学生的长远发展
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但学校不可因学生发展的不确定性而设计出“模糊课程”,将校本课程变成本土文化的大杂烩。普通高中学生要为生涯规划做好铺垫,故校本课程研发不仅要有知识技能及其运用的目标,还要有分析、评价、创造等关乎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而以本土文化为载体,借助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熟悉程度和情感偏向设置课程目标,可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培养家国情怀注入强劲的动力。
如云南“滇派风筝”属于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早起源于元朝。因云南地处高原且风大,故风筝骨架酷似蜜蜂,称为“滇蜂”,为风筝五大流派之一,但目前只剩下几位古稀老人在守护这项可贵的文化遗产。鉴于此,学校将其引入校本课程体系,让“滇蜂”进入了课堂,使学生们也成为了非遗传人。学生怀着挽救与发扬“滇派风筝”的情感与责任,在课程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钻研精神。风筝制作需要精密计算并对材质进行精心打磨,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需要想象力与艺术表现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艺素养。而风筝放飞则需要科学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情感型的课程实践中,学生需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在团队合作中,则需具备处理矛盾与解决冲突的能力。
综上,以本土文化为载体研发校本课程,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真正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理念贯彻到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以多维度动态评价的预设,
规范校本课程的有效研发
课程评价是未来教学的导向,通过它能体现出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课程改革力求改变重智轻德的局面,希望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在课程评价上采取新的有效办法。虽然课程评价在校本课程研发时还未发生,但可以对教学结果做出预设。让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引导课程研发与实施的走向,是校本课程研发时需要提前考虑的重要内容。
美国学者马尔扎诺提出了一个“学习维度”的概念,认为学习包括“学习的态度与感受”“知识的习得与整合”“知识的拓展与凝练”“知识的有意义运用”“心智习惯”五个维度,它们彼此紧密关联。其中,“学习的态度与感受”和“心智习惯”是学习者学习的基础。学习维度的提出,为课程评价开启了一个新的局面。
以校本课程“城郭与诗词名作”中与本土文化有关的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以“学习态度与感受”和“心智习惯”为起点,发展多元学习维度,课程设置了一个“云南少数民族楹联研究”的单元。教学中,先让学生研究大观楼长联出现的历史背景、形成的文化辐射力,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合作,利用假期收集的傣族、彝族、水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对联,探究明清时期汉族移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文化影响。课程学习的考查要点为统筹策划、合作成果、论文等。学生在名胜古迹和不同民族中穿行,兴致盎然地完成了知识储备,继而主动地将知识进行整合,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了知识的拓展与运用。在课程评价中,将表现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能力与品格。
以单元课程管窥,其遵循的是“课程目标—评价要点—课程设计”的思路,整个课程的评价体系是由各单元评价构成的,既有能力品格维度,又有学生发展轨迹。可见,用科学的评价指标来规范课程设计,能避免无效课程研发泛滥。目前,我国校本课程的价值难以充分体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过于随意。事实上,只有教、学、评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保证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的有效性。
总之,普通高中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看,它属于项目型课程。校本課程以课程的特色研发,来完成国家课程因地制宜的实践;以课程的单元设计,来弥补课时的局限性。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为原则构建的校本课程,需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依据,挖掘出本土文化中能够形成课程内容的文化元素,以多维度的课程评价体系作为校本课程研发的导向,在科学规范的统筹下进行研发。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