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愚劳动教育思想与当代价值
綦岩 赵恩忠 陈长喜
摘? ? 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王季愚校长带领黑龙江大学师生开展劳动教育,根据上级劳动教育计划中规定的劳动任务制定具体计划,制定精密的劳动教育管理办法与实施流程,形成王季愚劳动教育思想。王季愚校长针对劳动教育动态特征,时时反思,事事總结,有利于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劳模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的有效弘扬。
关键词:王季愚;劳动教育;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5-0031-02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教育部印发配套文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对学校提出了细化要求和专业指导。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把劳动教育作为消除体脑分工阶级改造的工具,勤俭办学作为解决教育经费短缺的方法。黑龙江大学建校伊始,王季愚校长带领师生贯彻中央教育方针,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开展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一、劳动教育的目的、管理与方法
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树立工人阶级观点、群众观点、集体观点、劳动观点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劳动中利用各种形式例如评比、思想检查、墙报广播等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劳动中要求学生虚心向工农学习,掌握一定技术,不怕艰苦,听从指挥,爱护器材,热情高、干劲足,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生产劳动领导组织工作,由各系党总支指定的指导教师负责,技术指导及任务分配由生产部门派专人负责。两个以上院系参加同一种劳动时,由各系指导教师、生产部门技术指导及教务处负责劳动教师组成劳动领导核心组,负责全面工作。在劳动中,加强思想教育及安全教育设宣传、安全等小组,负责宣传及安全等工作。在劳动前,对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的学生,由劳动领导核心组另行分配劳动任务。各系劳动课指导教师必须按规定,每天向劳动领导核心组及教务处填报“劳动日报表”。凡因病或因事请假不参加劳动者,一天以内由系指导教师批准,二天以上由劳动领导核心组批准,因公不能参加劳动需经教务处批准后方能离开工地。凡为时两周以上劳动,各系指导教师应负责作出书面生产劳动总结,交教务处存档。
每次劳动结束后由各系指导教师负责根据学生劳动期间表现评定出“及格”或“不及格”,劳动成绩记入劳动手册,作为劳动课期末评定的依据。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劳动考查成绩不能给予及格,“第一,因公、因事、因病一周以上未参加劳动者;第二,在劳动中不遵守劳动纪律,表现十分恶劣,经教育不改正者”[1]。劳动课不及格及未参加劳动课学生,应在假期补上劳动课,劳动成绩由当时劳动负责人评定。劳动课不及格学生,按规定不发毕业文凭。
二、劳动教育的特点
(一)生产劳动与专业教育结合
王季愚结合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黑龙江大学基本状况,提出积极建立结合专业教学的校内实习工厂,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职工,指导学生学习生产技能,并且试制某些产品;在城高子镇建立拥有150垧土地,2台拖拉机,65匹(头)牛马的农场。校内工厂和农场的建立以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与教学紧密结合的生产劳动。每学期初,教务处会同各系及生产部门,根据各系具体情况制定全面的劳动课大纲,内容包括:各系各年级参加劳动的时间、生产内容、劳动指导教师、生产技术指导员、预期思想收获及生产效果。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结合
王季愚担任校长期间,贯彻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对组织和领导劳动教育尚缺乏经验,每学期都进行有关劳动教育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便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1958年至1959年第二学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内容有三方面,第一,黑龙江大学新建劳动教育工厂和农场问题。第二,劳动中缺乏思想领导,半年多来除农场及校外劳动,各系皆派教师或党政干部带队,负责思想领导外,其他劳动多由学生带队,一般交给生产单位全面负责。第三,没有建立统一的劳动课考核制度及总结制度,每次劳动后只作一般性劳动总结。个别学生对劳动课不重视,不愿参加劳动现象依然存在。
(三)优秀红旗班与红旗手评比
劳动教育中优秀红旗班与红旗手评比既可以健全劳动中领导机制,又可以有效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好风气。优秀红旗班和优秀红旗手需要具备“政治挂帅,始终如一,干劲冲天;遵守劳动时间和劳动纪律,虚心向工人请教;爱护工具,大搞技术革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大搞宣传,大学毛泽东著作”[2]等品质。优秀红旗班与红旗手评比组织专人负责,作专项检查。三天一次各班劳动总结会作为小评比会,随时指出优点与不足,一周一次大评比大会,掌握评比基本材料,为每学期优秀红旗班与红旗手积累素材。
三、劳动教育的反思
第一,将经济工作与政治工作结合。在学校内学生参加劳动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学生参加劳动是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在劳动组织工作与管理工作中,坚持政治挂帅、思想领先、以虚带实、虚实并举的原则,才能既要管生产,又要抓思想,协助党团组织作好思想工作、宣传工作、评比工作以及学生的生活安排各方面的工作。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只管生产不顾思想工作的工作作风是和党的政治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灵魂的指示背道而驰的。
第二,知识分子参加劳动可以达到多方面的效果,劳动教育培养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事业主人翁精神、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工人阶级的思想作风。培养主人翁精神的最好办法是在工作中大走群众路线,要大胆相信群众,从生产到宣传都要发动群众。对新生事物、合理化建议应给予充分的支持。竞赛评比是政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工作方法,必须自始至终地抓住这一环。
第三,建立坚持研究与布置生产任务的措施,使生产者个个心中有数,目标明确。建立每天生产碰头会制度,利用半小时研究当天生产情况,布置每天任务,减少工作中的忙乱被动局面。
第四,紧抓生产的同时,关心学生生活,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在党教育下的青年一代绝大多数都能体会到学校经济上的困难。
四、劳动教育的当代价值
劳动教育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表现为劳动思想教育、劳动技能培育和劳动实践锻炼三大任务领域”[3],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品格、顽强意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是青年梦想实现的现实基础和可靠支撑力,青年通过劳动教育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正确看待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品德和劳动习惯,在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隐性知识转化为劳动成果。劳动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实施中要注意道德素质与日常实践结合,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创业就业与价值实现结合,锤炼品格与艰苦锻炼结合,培养真正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高素质劳动大军。
劳动教育是弘扬劳模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的基本路径。新时代全面开展劳动教育,培育具有理想信念、技术创新、担当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鲜活素材和有力支撑,从而使大学生能够近距离感知领悟劳模精神,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激发大学生攻坚克难的斗志,充分促进就业,走好人生每一步。
劳动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活,是高校传承历史、开展素质教育、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形成自强不息、勤奋坚毅的良好品质。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培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学校各级团委组织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建设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并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提升教育效果,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宣传典型经验和典型事迹,发挥榜样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黑龙江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室:1961-62学年第一学期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学术活动简要情况.黑龙江大学教学资料,1960-3.
[2]黑龙江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室:理科四系二年级同学参加主楼劳动情况汇报.黑龙江大学教学資料,1960-3.
[3]刘向兵,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53.
[4]李珂.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显示重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211.
编辑∕李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