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醉白池
陆琦
松江醉白池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位于上海松江区人民南路64号,占地5 hm2,与上海豫园、嘉定古漪园、秋霞圃、青浦曲水园被誉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而醉白池是这几个园林中最为古老的一处。
醉白池最早为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名叫“谷阳园”,至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当年园名意为这是来自陆机、陆云家乡的名园,因为陆机曾有诗说“仿佛谷水阳”,说家乡在谷水之阳。朱之纯则取名人名句来命名宅园。园林历代在“谷阳园”的基础上都有所扩建。到了明朝末年(1644年),为明代画家董其昌觞咏处,也是名人学士常游之地。松江著名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在此处建造“四面厅”“疑舫”等建筑,与当时一批文人在此吟诗作赋。清顺治七年(1650年),工部主事顾大申将此处列为私人别墅,利用松江所具有的江南水乡秀丽风光这一特色,以700 m2长方形荷花池为主体,不规则对称等园林手法建造池岸,并以竹、梅、假山、奇石为相互配衬,融合一体,建造了这座名扬江南的醉白池。
顾大申也非常崇拜白居易,也常常陶醉在白居易的诗的优美意境中,于是仿效宋代宰相韩琦慕唐诗人白居易晚年以饮酒咏诗为乐而筑醉白堂的做法,将自己的园林命名为“醉白池”,韩琦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十分迷醉,曾在故乡河南安阳建造了一座名叫“醉白堂”的古典厅堂。也有一说园主人将园林建好时,认为大诗仙李白如果再世,来此悠游,一定会被池上园林景物所陶醉,所以就取名“醉白池”。
现醉白池已被扩建为公园,从顾大申建园至今,已历经三百余年,仍保存有堂、轩、亭、舫、榭等古建筑,并保持着明清江南园林之风貌。经过整修扩建之后,而今园内有四面厅、乐天轩、疑舫、雪海堂、宝成楼、池上草堂等亭台楼阁,历史艺术碑廊及邦彦画像石刻、《赤壁赋》真迹石刻、“十鹿九回头”石刻、《难得糊涂》石刻等艺术瑰宝,还有树龄在三四百年的古银杏、古樟树,年龄在百年以上的牡丹。今天的醉白池,古木参天,怪石磷峋,古朴清雅,意境优美,楼台亭谢相连,曲径回廊相接,既具有明清时期江南园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轩曲径相衬的风格,又具有历史古迹甚多、名人游踪不断的特点,尤以水石精舍,古木名花之胜驰名江南。
嘉庆二年(1797年)醉白池曾被改为育英堂。建国后恢复园林。解放后,醉白池经多次修缮扩建。1959年修缮后开放,并扩充面积至5 hm2。1983年又增建迁建修复赏鹿厅、玉兰院、深柳读书堂、雕花厅等建筑,占地面积约达到5.3 hm2。园内樟、女贞、桂等古木葱茏,绿荫碧天。通过梳理水系,使之曲水环绕,湖池荷莲相映。漫步园林之中,微风拂面,古朴清雅,倍感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全园分为内园和外园两部分,外园以新建为主,内园是在原有基础上修缮调整。从人民南路西大门进园,迎面是一座大型砖刻浮雕照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醉白池的风光景点,以俯瞰的角度,将醉白池的主景、近景、远景、背景等突显出来。进园后便是外园,向东行有两旁排悬铃木(法国二球梧桐)的林荫道。南面有五色泉和泼水观音两组石景,在“读书堂”东面有弧形长廊连通“湘真榭”与“鹤唳亭”,长廊长达七八十米,廊边有坐凳,两亭榭均为六角形,檐角翘起,顶上立有仙鹤一只,即华亭鹤。“读书堂”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在松江东门外,原为文学家方孝孺两个儿子的读书处,1986年迁入醉白池公园。林荫道石拱桥前有一对茅亭,分别为“破翁储书”亭和辍耕亭,无论是站在石拱桥上,还是小憩亭榭之中,都可凭栏观池赏鱼,每逢夏秋之际,湖中荷花盛开,清香扑鼻而来。过桥穿过杉树林,由西边门屋可进入内园,是醉白池景色的精华所在。
外园林荫道北面有一厅堂院落雕花厅,整座建筑为三进二庭五开间建筑,院落两侧有厢房,通过檐廊将所有建筑有机地联系起来。雕花厅为明代南安知府、松江藉名人张东海的后裔建造的清初古建筑,原址松江西塔弄,1984年迁建于此。建筑梁枋上密布着百花及人物浮雕,十分珍贵,前厅雕百花,后厅雕人物。前厅的窗棂上、门楣上、梁坊上雕的都是各种各样正在开放的花,雕的花不重复,有神韵,栩栩如生,雕工细腻。厅内中间放置的屏风上有“百花齐放”四字,概括前厅雕花的内容,正如柱上的对联所曰:“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蔽卧晓枝”,将花的情态雕活了。后厅包括厢房在内,门窗、门楣上都是一整套的三国人物故事浮雕图,每幅图反映三国中一个故事,从“桃园结义”开始,到“三国归晋”为止,大概有三国人物故事图一百多幅,最为著名的是大厅正中“赤壁大战”木雕屏风。
内园占地十余亩,庭院相接,亭台错落,长廊回环,清泓秀矗。面对林荫道建有门屋,跨过门屋有一大院,中间一座长方形水池,池周怪石林立,用我国明代见石不露土的手法叠成,晶莹剔透,富有诗意。院内水池北面是主体建筑雪海堂,这是一座五开间的大厅,清末宣统年间建造。原来的大厅前广植梅花,梅花开时,一片雪海,故叫雪海堂。堂上匾额原是邑人封文权所书,已毁于战乱。现在的“雪海堂”三字,是邑人朱孔阳在92岁高龄所书。雪海堂东、西两面各有一个小庭院,庭内各植有百年以上树龄老桂花树一棵。雪海堂前置有大型精雕石狮一对,是明朝洪武年间的遗物,曾置在明代松江藉宰相徐阶的夫人的墓上,后又几经易主,辗转至徐光启女儿墓上。直至现代,才从那处搬运而来,置于此处供人观赏。
醉白池原大门在东面,三开间,明间为大门通行,两旁开间为门房,最有特色是门厅额枋雕刻,其木雕采用近似透雕的形式,雕有人物、建筑、树木、花卉、假山等图案,特别是人物中的弈棋对阵,窗前赏书,吟诗对联,童仆侍茶,郊外狩猎等画面,无不反映明清时期士大夫的生活写照。进入大门后有一小院,院墙设圆门洞入内,将园内景色与大门隔开,以保证内园的安静幽雅。穿过小院门洞便是宅居前院,宅居前进是轿厅,后进为宝成楼,中间用庭院隔开。轿厅是专供主人出门用轿子的地方,五开间,轿厅内东侧停放专供男主人用的八人抬的大轿,西侧则停放女主人四人抬的大轿,男尊女卑,非常分明。轿厅后门做成砖雕门楼状。宝成楼也是一座五开间的两层楼建筑,山墙做成高大的观音兜式,首层为厅堂,三开间,两尽端用圆门罩隔成偏厅,楼上为卧室,建筑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宝成楼后有二百多年的罗汉松,院落植有数株名贵的佛肚竹。
位于宝成楼宅院与雪海堂院落之间的是内园的核心区域,园林以一泓池水为中心,环池三面皆为曲廊亭榭,“花露涵香”榭、“莲叶东南”榭、“半山半水半书窗”榭、“卧树轩”等临池而建,无论晴雨均可凭栏赏景。池周古树参天,云墙楼阁,高低错落,迤逦相连。花圃水榭,石桥漏窗,小巧玲珑。堂、轩、亭、舫、榭、廊与池水共同组成了主体建筑群。池北大香樟挺拔雄伟,树干粗合二、三人围抱,其树龄已有三百余年。池西有大冬青三棵,依俯池面。池东有牡丹圃,池西雪海堂后院还有金桂、银桂等。
“池上草堂”横跨在水池之上,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三开间,四周回廊环绕。堂外正中挂有一块“醉白池”匾额,是国画大师程十发先生墨宝,风格近唐隶,运笔舒展流暢。厅内“香山韵事”横匾,是著名书法家胡文遂先生墨迹。池上对联“韩公高意题醉白池,顾士雅仿名清池”概括了醉白池取名的由来。屋檐前乔木参天,怪石布岸,窗北翠竹一片,屋下碧波荡漾。草堂曲栏横槛,临于水上,池中莲叶东南,花香阵阵袭来,在此小憩十分幽雅,自有一番诗情画意。
池上草堂东北处的乐天轩,是宋代进士朱之纯谷阳园“文渊堂”旧址,“乐天轩”称谓是古人崇拜白居易而得名,建筑历代几经修复才得以保存。池上草堂东面是一座四面厅,系明代建筑,原为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泼墨畅吟之处,别名“柱颊山房”,董公曾为此厅书屏“堂敞四面,面池背石,轩豁爽恺,前有广庭,齐柯丛筱,映带左右”,并书对联“临世濯足,希右振缨”。厅前古樟浓荫,厅后古藤盘绕,建筑与山池、植物栽植相得益彰。沿廊东行过腊梅园景便到“疑舫”,“疑舫”仿船形建造,似舫非舫,处于形似与神似之间,疑舫建于明代,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重修。
园内廊壁和部分庭园里石刻碑碣较多,是该园的特色之一。池南长廊的墙壁上嵌有《云间邦彦画像》石刻,共二十八块(一说为三十块),镌刻着松江府属各县从元到清初乡贤名士九十一人的画像和赞词,系清乾隆松江人著名画家徐璋所绘。徐璋,字瑶圃,画技高超,其画《邦彦图像》除用线条勾勒外,还有淡墨或颜色渲染晕托,使人物栩栩如生,有立体感。后人把这幅石刻《邦彦图像》嵌砌在府学宫明伦堂的壁上。民国初年,地方人士把它移出,嵌在醉白池的廊壁上,以供众多的游人瞻仰。
“十鹿九回头”石刻,十只雄健的梅花鹿在奔走,其中九只回头看,所以叫“十鹿九回头”。这是反映松江历史传说的一块石刻,这块石刻浮雕略呈方形,边长约1 m。其意为:松江历来为鱼米之乡,外出做官或经商的人,十有九人都是思念家乡、且要返回家乡的。因鹿与禄谐音,寓意为靠俸禄吃饭的人十有八九要回到富庶的家乡来,叶落归根,不忘故土。所以“ 十鹿九回头”成了留恋故土的代名词。这块石刻,最早嵌置于松江普照寺前石桥旁边壁上,桥被拆除后,被搬到“云间第一楼”,楼毁后(1950年)搬至醉白池园内。
园内还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书《赤壁赋》石刻,以及“难得糊涂”“魁星像”“竹叶诗”等书法碑刻。魁星像碑刻刻于清代嘉庆年间,用孔子的话“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个字组画成了“文魁”像。其“正”字为额头、眼睛、鼻子,“心”字为嘴,“修”字为左手和腰,“身”字为右脚,“克”字为右手,且该字上面一横被画成一枝毛笔,“己”字为耳,“复”字为腰带结子,“礼”字为左脚。碑刻中的文魁星手舞足蹈,传说文魁手中的笔点到谁,谁就会中状元。竹叶诗碑刻所刻画的竹叶,其实是关羽作的一首四言五绝,寄托对刘备的日夜思念之情。竹叶组字排列是:“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反映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情。
醉白池公园东南还有玉兰院、束鹿苑、盆景园等园林景点。这座上海地区五大古典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以其绰约的丰姿、优美的风韵,深得中外游客的赞赏。
松江醉白池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位于上海松江区人民南路64号,占地5 hm2,与上海豫园、嘉定古漪园、秋霞圃、青浦曲水园被誉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而醉白池是这几个园林中最为古老的一处。
醉白池最早为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名叫“谷阳园”,至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当年园名意为这是来自陆机、陆云家乡的名园,因为陆机曾有诗说“仿佛谷水阳”,说家乡在谷水之阳。朱之纯则取名人名句来命名宅园。园林历代在“谷阳园”的基础上都有所扩建。到了明朝末年(1644年),为明代画家董其昌觞咏处,也是名人学士常游之地。松江著名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在此处建造“四面厅”“疑舫”等建筑,与当时一批文人在此吟诗作赋。清顺治七年(1650年),工部主事顾大申将此处列为私人别墅,利用松江所具有的江南水乡秀丽风光这一特色,以700 m2长方形荷花池为主体,不规则对称等园林手法建造池岸,并以竹、梅、假山、奇石为相互配衬,融合一体,建造了这座名扬江南的醉白池。
顾大申也非常崇拜白居易,也常常陶醉在白居易的诗的优美意境中,于是仿效宋代宰相韩琦慕唐诗人白居易晚年以饮酒咏诗为乐而筑醉白堂的做法,将自己的园林命名为“醉白池”,韩琦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十分迷醉,曾在故乡河南安阳建造了一座名叫“醉白堂”的古典厅堂。也有一说园主人将园林建好时,认为大诗仙李白如果再世,来此悠游,一定会被池上园林景物所陶醉,所以就取名“醉白池”。
现醉白池已被扩建为公园,从顾大申建园至今,已历经三百余年,仍保存有堂、轩、亭、舫、榭等古建筑,并保持着明清江南园林之风貌。经过整修扩建之后,而今园内有四面厅、乐天轩、疑舫、雪海堂、宝成楼、池上草堂等亭台楼阁,历史艺术碑廊及邦彦画像石刻、《赤壁赋》真迹石刻、“十鹿九回头”石刻、《难得糊涂》石刻等艺术瑰宝,还有树龄在三四百年的古银杏、古樟树,年龄在百年以上的牡丹。今天的醉白池,古木参天,怪石磷峋,古朴清雅,意境优美,楼台亭谢相连,曲径回廊相接,既具有明清时期江南园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轩曲径相衬的风格,又具有历史古迹甚多、名人游踪不断的特点,尤以水石精舍,古木名花之胜驰名江南。
嘉庆二年(1797年)醉白池曾被改为育英堂。建国后恢复园林。解放后,醉白池经多次修缮扩建。1959年修缮后开放,并扩充面积至5 hm2。1983年又增建迁建修复赏鹿厅、玉兰院、深柳读书堂、雕花厅等建筑,占地面积约达到5.3 hm2。园内樟、女贞、桂等古木葱茏,绿荫碧天。通过梳理水系,使之曲水环绕,湖池荷莲相映。漫步园林之中,微风拂面,古朴清雅,倍感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全园分为内园和外园两部分,外园以新建为主,内园是在原有基础上修缮调整。从人民南路西大门进园,迎面是一座大型砖刻浮雕照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醉白池的风光景点,以俯瞰的角度,将醉白池的主景、近景、远景、背景等突显出来。进园后便是外园,向东行有两旁排悬铃木(法国二球梧桐)的林荫道。南面有五色泉和泼水观音两组石景,在“读书堂”东面有弧形长廊连通“湘真榭”与“鹤唳亭”,长廊长达七八十米,廊边有坐凳,两亭榭均为六角形,檐角翘起,顶上立有仙鹤一只,即华亭鹤。“读书堂”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在松江东门外,原为文学家方孝孺两个儿子的读书处,1986年迁入醉白池公园。林荫道石拱桥前有一对茅亭,分别为“破翁储书”亭和辍耕亭,无论是站在石拱桥上,还是小憩亭榭之中,都可凭栏观池赏鱼,每逢夏秋之际,湖中荷花盛开,清香扑鼻而来。过桥穿过杉树林,由西边门屋可进入内园,是醉白池景色的精华所在。
外园林荫道北面有一厅堂院落雕花厅,整座建筑为三进二庭五开间建筑,院落两侧有厢房,通过檐廊将所有建筑有机地联系起来。雕花厅为明代南安知府、松江藉名人张东海的后裔建造的清初古建筑,原址松江西塔弄,1984年迁建于此。建筑梁枋上密布着百花及人物浮雕,十分珍贵,前厅雕百花,后厅雕人物。前厅的窗棂上、门楣上、梁坊上雕的都是各种各样正在开放的花,雕的花不重复,有神韵,栩栩如生,雕工细腻。厅内中间放置的屏风上有“百花齐放”四字,概括前厅雕花的内容,正如柱上的对联所曰:“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蔽卧晓枝”,将花的情态雕活了。后厅包括厢房在内,门窗、门楣上都是一整套的三国人物故事浮雕图,每幅图反映三国中一个故事,从“桃园结义”开始,到“三国归晋”为止,大概有三国人物故事图一百多幅,最为著名的是大厅正中“赤壁大战”木雕屏风。
内园占地十余亩,庭院相接,亭台错落,长廊回环,清泓秀矗。面对林荫道建有门屋,跨过门屋有一大院,中间一座长方形水池,池周怪石林立,用我国明代见石不露土的手法叠成,晶莹剔透,富有诗意。院内水池北面是主体建筑雪海堂,这是一座五开间的大厅,清末宣统年间建造。原来的大厅前广植梅花,梅花开时,一片雪海,故叫雪海堂。堂上匾额原是邑人封文权所书,已毁于战乱。现在的“雪海堂”三字,是邑人朱孔阳在92岁高龄所书。雪海堂东、西两面各有一个小庭院,庭内各植有百年以上树龄老桂花树一棵。雪海堂前置有大型精雕石狮一对,是明朝洪武年间的遗物,曾置在明代松江藉宰相徐阶的夫人的墓上,后又几经易主,辗转至徐光启女儿墓上。直至现代,才从那处搬运而来,置于此处供人观赏。
醉白池原大门在东面,三开间,明间为大门通行,两旁开间为门房,最有特色是门厅额枋雕刻,其木雕采用近似透雕的形式,雕有人物、建筑、树木、花卉、假山等图案,特别是人物中的弈棋对阵,窗前赏书,吟诗对联,童仆侍茶,郊外狩猎等画面,无不反映明清时期士大夫的生活写照。进入大门后有一小院,院墙设圆门洞入内,将园内景色与大门隔开,以保证内园的安静幽雅。穿过小院门洞便是宅居前院,宅居前进是轿厅,后进为宝成楼,中间用庭院隔开。轿厅是专供主人出门用轿子的地方,五开间,轿厅内东侧停放专供男主人用的八人抬的大轿,西侧则停放女主人四人抬的大轿,男尊女卑,非常分明。轿厅后门做成砖雕门楼状。宝成楼也是一座五开间的两层楼建筑,山墙做成高大的观音兜式,首层为厅堂,三开间,两尽端用圆门罩隔成偏厅,楼上为卧室,建筑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宝成楼后有二百多年的罗汉松,院落植有数株名贵的佛肚竹。
位于宝成楼宅院与雪海堂院落之间的是内园的核心区域,园林以一泓池水为中心,环池三面皆为曲廊亭榭,“花露涵香”榭、“莲叶东南”榭、“半山半水半书窗”榭、“卧树轩”等临池而建,无论晴雨均可凭栏赏景。池周古树参天,云墙楼阁,高低错落,迤逦相连。花圃水榭,石桥漏窗,小巧玲珑。堂、轩、亭、舫、榭、廊与池水共同组成了主体建筑群。池北大香樟挺拔雄伟,树干粗合二、三人围抱,其树龄已有三百余年。池西有大冬青三棵,依俯池面。池东有牡丹圃,池西雪海堂后院还有金桂、银桂等。
“池上草堂”横跨在水池之上,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三开间,四周回廊环绕。堂外正中挂有一块“醉白池”匾额,是国画大师程十发先生墨宝,风格近唐隶,运笔舒展流暢。厅内“香山韵事”横匾,是著名书法家胡文遂先生墨迹。池上对联“韩公高意题醉白池,顾士雅仿名清池”概括了醉白池取名的由来。屋檐前乔木参天,怪石布岸,窗北翠竹一片,屋下碧波荡漾。草堂曲栏横槛,临于水上,池中莲叶东南,花香阵阵袭来,在此小憩十分幽雅,自有一番诗情画意。
池上草堂东北处的乐天轩,是宋代进士朱之纯谷阳园“文渊堂”旧址,“乐天轩”称谓是古人崇拜白居易而得名,建筑历代几经修复才得以保存。池上草堂东面是一座四面厅,系明代建筑,原为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泼墨畅吟之处,别名“柱颊山房”,董公曾为此厅书屏“堂敞四面,面池背石,轩豁爽恺,前有广庭,齐柯丛筱,映带左右”,并书对联“临世濯足,希右振缨”。厅前古樟浓荫,厅后古藤盘绕,建筑与山池、植物栽植相得益彰。沿廊东行过腊梅园景便到“疑舫”,“疑舫”仿船形建造,似舫非舫,处于形似与神似之间,疑舫建于明代,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重修。
园内廊壁和部分庭园里石刻碑碣较多,是该园的特色之一。池南长廊的墙壁上嵌有《云间邦彦画像》石刻,共二十八块(一说为三十块),镌刻着松江府属各县从元到清初乡贤名士九十一人的画像和赞词,系清乾隆松江人著名画家徐璋所绘。徐璋,字瑶圃,画技高超,其画《邦彦图像》除用线条勾勒外,还有淡墨或颜色渲染晕托,使人物栩栩如生,有立体感。后人把这幅石刻《邦彦图像》嵌砌在府学宫明伦堂的壁上。民国初年,地方人士把它移出,嵌在醉白池的廊壁上,以供众多的游人瞻仰。
“十鹿九回头”石刻,十只雄健的梅花鹿在奔走,其中九只回头看,所以叫“十鹿九回头”。这是反映松江历史传说的一块石刻,这块石刻浮雕略呈方形,边长约1 m。其意为:松江历来为鱼米之乡,外出做官或经商的人,十有九人都是思念家乡、且要返回家乡的。因鹿与禄谐音,寓意为靠俸禄吃饭的人十有八九要回到富庶的家乡来,叶落归根,不忘故土。所以“ 十鹿九回头”成了留恋故土的代名词。这块石刻,最早嵌置于松江普照寺前石桥旁边壁上,桥被拆除后,被搬到“云间第一楼”,楼毁后(1950年)搬至醉白池园内。
园内还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书《赤壁赋》石刻,以及“难得糊涂”“魁星像”“竹叶诗”等书法碑刻。魁星像碑刻刻于清代嘉庆年间,用孔子的话“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个字组画成了“文魁”像。其“正”字为额头、眼睛、鼻子,“心”字为嘴,“修”字为左手和腰,“身”字为右脚,“克”字为右手,且该字上面一横被画成一枝毛笔,“己”字为耳,“复”字为腰带结子,“礼”字为左脚。碑刻中的文魁星手舞足蹈,传说文魁手中的笔点到谁,谁就会中状元。竹叶诗碑刻所刻画的竹叶,其实是关羽作的一首四言五绝,寄托对刘备的日夜思念之情。竹叶组字排列是:“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反映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情。
醉白池公园东南还有玉兰院、束鹿苑、盆景园等园林景点。这座上海地区五大古典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以其绰约的丰姿、优美的风韵,深得中外游客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