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战略下高校全民健身花毽套路创编研究
赵建屏
一、研究目的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花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活动。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四川高校全民健身创编花毽套路体系,旨在对花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索和探究,为完整形成全民健身花毽套路体系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立足于四川省高校实际情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花毽的研究、开发与实施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对本研究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
(二)问卷调查法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随机对四川省内10所高校的部分学生发放问卷,每所高校发放问卷30份。总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5份,回收率为98.3%,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为97.3%。
(三)行动研究法
对综合套路进行有效评价实验,并不断的修正、充实、完善,最终形成适合实施的全民健身套路的开展形式。
三、结果与分析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通过网络检索,因踢毽子为我国国粹,国外尚未发现毽球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国内所得382篇毽球论文发表情况统计(2000年9月至2017年3月)分析表明:毽球的科研范围比较广泛,但研究内容和方向偏向十分明显,学者对毽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教法以及技战术训练和竞赛等方面研究较多,但在大众健身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且花毽方面的研究,大都从踢法、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推介,而缺乏从全民健身角度编著健身套路体系的研究。
(二)四川高校花毽开展现状分析
对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医科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华大学、川北医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宜宾学院、成都纺织专科学校等10所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见表1)。
(三)全民健身花毽套路的创编与实用
结合以学生为本和花毽套路体系教学的调查数据,借鉴以往专家、学者对花毽发展状况的研究成果,结合美学等跨学科的知识和观点,深层次地对花毽套路的传统文化品格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全民健身花毽套路体系的创编找到文化根源的理论依据。
1.理论指导框架
理念:科学性、时代性、全面性,使受众群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目标:健身性,花毽能提高人的骨骼及肌肉的功能,尤其是对下肢较为明显,可以通过盘、磕、拐、绷、跳等踢球方法,充分提高踝、膝、髋、腰等关节的灵活性,提高身体机能;趣味性,符合全民健身的特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受众群体体会到快乐,富有情趣。
2.套路体系框架
花毽的套路,是由两个以上的花样组成,它们相互演变成各种踢法。花样套路不仅便于记忆,而且适于练习。在编制套路和设计动作中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技法,结合四川踢毽技术,分成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每一阶段结合受众群体不同,创编一套健身花毽套路,以达到科学健身的目的。
花毽套路体系三个阶段的花样踢法有所不同,但对动作的要求是一致的,可概括为:“准”,即动作准确,不失误或少失误;“稳”,即动作不慌乱,精神要集中;“脆”,即动作要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巧”,即动作灵活巧妙,美观大方。
(1)初级套路
以花毽基本的盘、拐、磕、蹦踢等踢法为基础创编初级套路,面向没有任何花毽基础的受众群体。
(2)中级套路
在初级套路的基础上创编中级套路。以花毽的盘、拐、磕、蹦踢为基本踢法,增加跳踢、抹踢等动作以加大套路的难度,提高观赏性。适于有一定花毽基础,技术动作比较熟练的受众群体。
(3)高级套路
在花毽中级套路的基础上创编高级套路。套路中增加难度较大的绕花、拉燕、急停等动作,套路的观赏性强。适于花毽技术熟练,技法娴熟的受众群体。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以花毽套路体系作为全民健身的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仍是空白,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创编和研究的空间。高校是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在高校将花毽引入体育课堂,能更好的促进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
(二)建议
以“全民健身”为抓手,从传承花毽历史文化出发,建立起一整套可操作的花毽健身科学理念与方法,搭建起文化彰显、科学规范的花毽健身平台。加强对花毽的传统踢法作进一步提炼,也注重对高校花毽全民健身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特别着力于適合高校的特色花毽的挖掘、塑造和健身套路的开发、创编,使其更具实效性、特色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