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4徐州地区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

    昌莉丽 李华坤 朱广琴

    摘要:为了掌握徐州地区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情况和耐药程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笔者2012-2014年对徐州地区禽源大肠杆菌进行耐药监测,从临床分离鉴定出86株禽源大肠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86株分离菌株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其中11耐和12耐的菌株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5.58%和23.25%;分离的菌株对头孢类抗生素,特别是阿莫西林耐药率最高,达到100%,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则耐药率相对较低,粘杆菌素耐药率最低,仅为2.3%。

    关键词: 禽源大肠杆菌;药敏试验;耐药监测

    中图分类号:S831;S85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08-02

    近年来,徐州地区养殖业大力发展,特别是家禽养殖历史已有数十年,已成为徐州地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养殖过程中温度等外界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可能使家禽产生应激而诱发大肠杆菌病,由于其血清型众多及耐药性的普遍,在临床上往往处于无疫苗可防,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继而又引起家禽其他疾病的继发和混合感染,给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药敏试验进行药物筛选,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的滞后性和耐药菌株的地域性和传播性等原因,该项工作未能在生产一线真正推广。因此,开展徐州地区禽源大肠杆菌病的耐药监测,掌握耐药性的变迁情况将对家禽生产一线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药敏质控菌株ATCC25922,购于中国兽药监察所,本实验室保存。

    8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来源于2012.5-2014.3徐州市兽医站畜禽门诊部,经剖检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采取病死鸡的肝,脾,输卵管等部位,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培养分离,对分离菌株经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观察,生化反应检查,鉴定为大肠杆菌,在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上进行纯培养,胶塞密封保存,4℃冰箱保存备用。

    药敏纸片(15种):BIO-KONT 温州市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均购自M-H琼脂培养基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1.2方法

    在2012-2014年,笔者从临床大肠杆菌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中分离所得大肠杆菌中随机挑选86株作为实验菌株,其中鸡源大肠杆菌44株,鸭源大肠杆菌42株。

    采用WHO推荐的Kirby-Bauer法对临床常用的15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依据NCCLS有关标准,每次测定均以质控菌为对照,只有当质控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在允许范围内测试菌株的结果才有效。按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扩散法标准判定各菌株的敏感度,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以敏感、中介、耐药3种形式对抑菌圈大小作出判定,监测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性。

    2结果与分析

    2.1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2.2%。两年内,除了氟苯尼考,乳酸环丙沙星、复方SMZ的耐药率有所下降之外,其他药物对大肠杆菌的耐药率均保持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鸭源大肠杆菌对其中10种抗生素耐药率达到50%以上,对氨苄西林钠的耐药率97.6%,对多黏菌素耐药率最低2.4%,两年内,头孢曲松、庆大、多黏菌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6种药物耐药率出现了下降,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有所上升。另外与鸡源大肠杆菌相比,鸭源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庆大、丁胺卡那、阿米考星、硫酸新霉素、多黏菌素6种药物的耐药率要高,其他药物耐药率有所下降。

    2.2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分析

    临床分离的86株禽源大肠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均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率达到100%,其中11耐和12耐的菌株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5.58%和23.25%,其次是10耐(20.93%)、13耐(17.44%)、14耐(11.62%)、15耐(1.18%),共有6种耐药谱型,最多的耐药谱为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硫酸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恩诺沙星-乳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SMZ。

    3讨论

    通过对徐州地区2012-2014年临床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发现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文中筛选的抗菌药物为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大肠杆菌药物,但大肠杆菌几乎对所有药物都产生了多重耐药性,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头孢类抗生素(除头孢噻呋),耐药率均在90%以上,这和徐州地区养禽业用药习惯有很大关系,但是头孢噻呋耐药率虽低,却在两年期间有了大幅度增加,这一方面说明头孢噻呋相对较高的价格影响了其临床使用率,另一方面也说明产ESBLS耐药菌株普遍存在并传播[1]耐药性。因此,我们在生产实际中仅仅单纯使用头孢类药物已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还需要考虑配合ESBLS抑制剂如棒酸、舒巴坦钠,他唑巴坦等来联合用药消除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提高其治疗效果[2]。而对于三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测,耐药率普遍都在50%以上,特别是对恩诺沙星的耐药率逐渐上升,这说明在徐州地区恩诺沙星在养禽临床上不仅用药广而且剂量大,另外喹诺酮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将会对其他同类药物产生耐药性[3],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上,当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后,要考虑更换其他种类的药物。对于四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监测,则较前两种药物较低,这可能和氨基糖苷类药物一般口服吸收好,主要用于肠道感染,但全身感染则需要其他给药方式,从而限制了其使用有关[4]。在大肠杆菌的耐药率监测中,鸡源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乳酸环丙沙星、复方SMZ耐药率有小幅度的下降,鸭源大肠杆菌对头孢曲松、庆大、多黏菌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有所下降,说明治疗时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有所减少,这充分说明徐州地区特别是养鸭业在临床合理用药上,避免耐药率的意识和水平有所提高。在我们的实验结果中,耐药率最低的是多黏菌素,其他还有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呋、氟苯尼考等药物,提示我们在临床防治大肠杆菌疾病时,可从这几种药物中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另外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已十分普遍,本次所选菌株最少都达到10耐以上,这说明耐药性的发展逐步加快,而新药的研发速度远远跟不上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发展,因此为了减少多重耐药性,一方面我们在临床用药掌握适应症,不滥用药物,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注意交替用药和联合用药[5],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大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寻找消除大肠杆菌耐药质粒和耐药酶的方法,开发出新的药物和耐药抑制剂[6]。

    参考文献:

    [1] 王成勇.大肠杆菌耐药机制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3(9):95-96.

    [2] 陈志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J].2003,28(6):17-19

    [3] 张继瑜,邓旭明,赵荣材,等.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分子机制[J].中国兽医学报,2001,21 (3):312-316.

    [4] 林居纯,卓家珍,蒋红霞,等.不同地区猪源和禽源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30(1):86-88.

    [5] 薛原,张秀英,陈建飞,等.鸡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监测[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0,1(上):111-112.

    [6] 贺丹丹,黄良忠,陈孝洁,等.不同动物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调查 [J].中国畜牧兽医,2013,40(10):211-215.

    摘要:为了掌握徐州地区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情况和耐药程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笔者2012-2014年对徐州地区禽源大肠杆菌进行耐药监测,从临床分离鉴定出86株禽源大肠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86株分离菌株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其中11耐和12耐的菌株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5.58%和23.25%;分离的菌株对头孢类抗生素,特别是阿莫西林耐药率最高,达到100%,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则耐药率相对较低,粘杆菌素耐药率最低,仅为2.3%。

    关键词: 禽源大肠杆菌;药敏试验;耐药监测

    中图分类号:S831;S85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08-02

    近年来,徐州地区养殖业大力发展,特别是家禽养殖历史已有数十年,已成为徐州地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养殖过程中温度等外界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可能使家禽产生应激而诱发大肠杆菌病,由于其血清型众多及耐药性的普遍,在临床上往往处于无疫苗可防,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继而又引起家禽其他疾病的继发和混合感染,给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药敏试验进行药物筛选,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的滞后性和耐药菌株的地域性和传播性等原因,该项工作未能在生产一线真正推广。因此,开展徐州地区禽源大肠杆菌病的耐药监测,掌握耐药性的变迁情况将对家禽生产一线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药敏质控菌株ATCC25922,购于中国兽药监察所,本实验室保存。

    8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来源于2012.5-2014.3徐州市兽医站畜禽门诊部,经剖检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采取病死鸡的肝,脾,输卵管等部位,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培养分离,对分离菌株经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观察,生化反应检查,鉴定为大肠杆菌,在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上进行纯培养,胶塞密封保存,4℃冰箱保存备用。

    药敏纸片(15种):BIO-KONT 温州市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均购自M-H琼脂培养基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1.2方法

    在2012-2014年,笔者从临床大肠杆菌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中分离所得大肠杆菌中随机挑选86株作为实验菌株,其中鸡源大肠杆菌44株,鸭源大肠杆菌42株。

    采用WHO推荐的Kirby-Bauer法对临床常用的15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依据NCCLS有关标准,每次测定均以质控菌为对照,只有当质控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在允许范围内测试菌株的结果才有效。按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扩散法标准判定各菌株的敏感度,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以敏感、中介、耐药3种形式对抑菌圈大小作出判定,监测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性。

    2结果与分析

    2.1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2.2%。两年内,除了氟苯尼考,乳酸环丙沙星、复方SMZ的耐药率有所下降之外,其他药物对大肠杆菌的耐药率均保持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鸭源大肠杆菌对其中10种抗生素耐药率达到50%以上,对氨苄西林钠的耐药率97.6%,对多黏菌素耐药率最低2.4%,两年内,头孢曲松、庆大、多黏菌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6种药物耐药率出现了下降,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有所上升。另外与鸡源大肠杆菌相比,鸭源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庆大、丁胺卡那、阿米考星、硫酸新霉素、多黏菌素6种药物的耐药率要高,其他药物耐药率有所下降。

    2.2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分析

    临床分离的86株禽源大肠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均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率达到100%,其中11耐和12耐的菌株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5.58%和23.25%,其次是10耐(20.93%)、13耐(17.44%)、14耐(11.62%)、15耐(1.18%),共有6种耐药谱型,最多的耐药谱为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硫酸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恩诺沙星-乳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SMZ。

    3讨论

    通过对徐州地区2012-2014年临床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发现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文中筛选的抗菌药物为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大肠杆菌药物,但大肠杆菌几乎对所有药物都产生了多重耐药性,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头孢类抗生素(除头孢噻呋),耐药率均在90%以上,这和徐州地区养禽业用药习惯有很大关系,但是头孢噻呋耐药率虽低,却在两年期间有了大幅度增加,这一方面说明头孢噻呋相对较高的价格影响了其临床使用率,另一方面也说明产ESBLS耐药菌株普遍存在并传播[1]耐药性。因此,我们在生产实际中仅仅单纯使用头孢类药物已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还需要考虑配合ESBLS抑制剂如棒酸、舒巴坦钠,他唑巴坦等来联合用药消除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提高其治疗效果[2]。而对于三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测,耐药率普遍都在50%以上,特别是对恩诺沙星的耐药率逐渐上升,这说明在徐州地区恩诺沙星在养禽临床上不仅用药广而且剂量大,另外喹诺酮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将会对其他同类药物产生耐药性[3],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上,当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后,要考虑更换其他种类的药物。对于四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监测,则较前两种药物较低,这可能和氨基糖苷类药物一般口服吸收好,主要用于肠道感染,但全身感染则需要其他给药方式,从而限制了其使用有关[4]。在大肠杆菌的耐药率监测中,鸡源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乳酸环丙沙星、复方SMZ耐药率有小幅度的下降,鸭源大肠杆菌对头孢曲松、庆大、多黏菌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有所下降,说明治疗时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有所减少,这充分说明徐州地区特别是养鸭业在临床合理用药上,避免耐药率的意识和水平有所提高。在我们的实验结果中,耐药率最低的是多黏菌素,其他还有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呋、氟苯尼考等药物,提示我们在临床防治大肠杆菌疾病时,可从这几种药物中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另外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已十分普遍,本次所选菌株最少都达到10耐以上,这说明耐药性的发展逐步加快,而新药的研发速度远远跟不上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发展,因此为了减少多重耐药性,一方面我们在临床用药掌握适应症,不滥用药物,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注意交替用药和联合用药[5],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大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寻找消除大肠杆菌耐药质粒和耐药酶的方法,开发出新的药物和耐药抑制剂[6]。

    参考文献:

    [1] 王成勇.大肠杆菌耐药机制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3(9):95-96.

    [2] 陈志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J].2003,28(6):17-19

    [3] 张继瑜,邓旭明,赵荣材,等.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分子机制[J].中国兽医学报,2001,21 (3):312-316.

    [4] 林居纯,卓家珍,蒋红霞,等.不同地区猪源和禽源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30(1):86-88.

    [5] 薛原,张秀英,陈建飞,等.鸡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监测[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0,1(上):111-112.

    [6] 贺丹丹,黄良忠,陈孝洁,等.不同动物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调查 [J].中国畜牧兽医,2013,40(10):211-215.

    摘要:为了掌握徐州地区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情况和耐药程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笔者2012-2014年对徐州地区禽源大肠杆菌进行耐药监测,从临床分离鉴定出86株禽源大肠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86株分离菌株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其中11耐和12耐的菌株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5.58%和23.25%;分离的菌株对头孢类抗生素,特别是阿莫西林耐药率最高,达到100%,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则耐药率相对较低,粘杆菌素耐药率最低,仅为2.3%。

    关键词: 禽源大肠杆菌;药敏试验;耐药监测

    中图分类号:S831;S85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08-02

    近年来,徐州地区养殖业大力发展,特别是家禽养殖历史已有数十年,已成为徐州地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养殖过程中温度等外界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可能使家禽产生应激而诱发大肠杆菌病,由于其血清型众多及耐药性的普遍,在临床上往往处于无疫苗可防,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继而又引起家禽其他疾病的继发和混合感染,给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药敏试验进行药物筛选,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的滞后性和耐药菌株的地域性和传播性等原因,该项工作未能在生产一线真正推广。因此,开展徐州地区禽源大肠杆菌病的耐药监测,掌握耐药性的变迁情况将对家禽生产一线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药敏质控菌株ATCC25922,购于中国兽药监察所,本实验室保存。

    8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来源于2012.5-2014.3徐州市兽医站畜禽门诊部,经剖检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采取病死鸡的肝,脾,输卵管等部位,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培养分离,对分离菌株经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观察,生化反应检查,鉴定为大肠杆菌,在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上进行纯培养,胶塞密封保存,4℃冰箱保存备用。

    药敏纸片(15种):BIO-KONT 温州市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均购自M-H琼脂培养基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1.2方法

    在2012-2014年,笔者从临床大肠杆菌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中分离所得大肠杆菌中随机挑选86株作为实验菌株,其中鸡源大肠杆菌44株,鸭源大肠杆菌42株。

    采用WHO推荐的Kirby-Bauer法对临床常用的15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依据NCCLS有关标准,每次测定均以质控菌为对照,只有当质控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在允许范围内测试菌株的结果才有效。按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扩散法标准判定各菌株的敏感度,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以敏感、中介、耐药3种形式对抑菌圈大小作出判定,监测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性。

    2结果与分析

    2.1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2.2%。两年内,除了氟苯尼考,乳酸环丙沙星、复方SMZ的耐药率有所下降之外,其他药物对大肠杆菌的耐药率均保持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鸭源大肠杆菌对其中10种抗生素耐药率达到50%以上,对氨苄西林钠的耐药率97.6%,对多黏菌素耐药率最低2.4%,两年内,头孢曲松、庆大、多黏菌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6种药物耐药率出现了下降,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有所上升。另外与鸡源大肠杆菌相比,鸭源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庆大、丁胺卡那、阿米考星、硫酸新霉素、多黏菌素6种药物的耐药率要高,其他药物耐药率有所下降。

    2.2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分析

    临床分离的86株禽源大肠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均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率达到100%,其中11耐和12耐的菌株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5.58%和23.25%,其次是10耐(20.93%)、13耐(17.44%)、14耐(11.62%)、15耐(1.18%),共有6种耐药谱型,最多的耐药谱为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硫酸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恩诺沙星-乳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SMZ。

    3讨论

    通过对徐州地区2012-2014年临床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发现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文中筛选的抗菌药物为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大肠杆菌药物,但大肠杆菌几乎对所有药物都产生了多重耐药性,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头孢类抗生素(除头孢噻呋),耐药率均在90%以上,这和徐州地区养禽业用药习惯有很大关系,但是头孢噻呋耐药率虽低,却在两年期间有了大幅度增加,这一方面说明头孢噻呋相对较高的价格影响了其临床使用率,另一方面也说明产ESBLS耐药菌株普遍存在并传播[1]耐药性。因此,我们在生产实际中仅仅单纯使用头孢类药物已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还需要考虑配合ESBLS抑制剂如棒酸、舒巴坦钠,他唑巴坦等来联合用药消除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提高其治疗效果[2]。而对于三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测,耐药率普遍都在50%以上,特别是对恩诺沙星的耐药率逐渐上升,这说明在徐州地区恩诺沙星在养禽临床上不仅用药广而且剂量大,另外喹诺酮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将会对其他同类药物产生耐药性[3],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上,当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后,要考虑更换其他种类的药物。对于四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监测,则较前两种药物较低,这可能和氨基糖苷类药物一般口服吸收好,主要用于肠道感染,但全身感染则需要其他给药方式,从而限制了其使用有关[4]。在大肠杆菌的耐药率监测中,鸡源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乳酸环丙沙星、复方SMZ耐药率有小幅度的下降,鸭源大肠杆菌对头孢曲松、庆大、多黏菌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有所下降,说明治疗时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有所减少,这充分说明徐州地区特别是养鸭业在临床合理用药上,避免耐药率的意识和水平有所提高。在我们的实验结果中,耐药率最低的是多黏菌素,其他还有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呋、氟苯尼考等药物,提示我们在临床防治大肠杆菌疾病时,可从这几种药物中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另外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已十分普遍,本次所选菌株最少都达到10耐以上,这说明耐药性的发展逐步加快,而新药的研发速度远远跟不上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发展,因此为了减少多重耐药性,一方面我们在临床用药掌握适应症,不滥用药物,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注意交替用药和联合用药[5],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大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寻找消除大肠杆菌耐药质粒和耐药酶的方法,开发出新的药物和耐药抑制剂[6]。

    参考文献:

    [1] 王成勇.大肠杆菌耐药机制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3(9):95-96.

    [2] 陈志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J].2003,28(6):17-19

    [3] 张继瑜,邓旭明,赵荣材,等.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分子机制[J].中国兽医学报,2001,21 (3):312-316.

    [4] 林居纯,卓家珍,蒋红霞,等.不同地区猪源和禽源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30(1):86-88.

    [5] 薛原,张秀英,陈建飞,等.鸡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监测[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0,1(上):111-112.

    [6] 贺丹丹,黄良忠,陈孝洁,等.不同动物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调查 [J].中国畜牧兽医,2013,40(1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