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

    孙大武,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苏州市姑苏教育人才、苏州市优秀阅读推广人;《小学语文教学》《班主任之友》优秀作者、封面人物,著有《小学语文行思录》。

    [摘? ?要]课堂模式能够帮助教师迅速形成教学方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模式带有教师鲜明的个人特点,并在班级教学文化和师生交往中表现出来。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素包括人的目标、学科特点、不断实践和更新,强调评价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应避免过于具体和面面俱到。

    [关键词]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评价

    一、教学模式内涵解读

    教学模式,首先意味着一种教学理解,包括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对学情的把握,对师生在教学情境中相互关系的认同。如何理解教学、如何把握学情、如何解读文本、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怎样的师生关系,都内在地规定了教师可能呈现出来的教学状态。这里提到的文本,不单指语文学科和文字形式,所有课堂都存在文本,所有师生要学习的对象都可视作文本。文本解读,先是解构,再是重组,最后形成教学方案。当教师通过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长时间的实践和反思而形成一定的框架和程序,某种课堂教学模式便炼成了。

    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带有教师鲜明的个人特点,并会在班级教学文化和师生交往中表现出来。例如,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笔者通常会在课前布置比较具体的预习任务,课堂则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检查预习,包括朗读检查、字词书写等。相对来讲,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比较明确,只要学生“用点心”就能做好。

    第二个环节是组织交流预习收获和预习疑问。这个环节比较重要,它将集中体现学生通过个人努力所收获的阅读体验,以及可能达到的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阅读理解。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学生们也的确表现出了可贵的独特性,思维能力、质疑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通常,刚接手新班级时,师生之间不够契合,阅读成果不明显,学生的质疑较肤浅,往往会冒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疑问”。如:祁黄羊的名字很怪,为什么?公仪休撒谎,为什么?也会明知故问,或为了提问而问。如:叶欣为什么不能救活自己?盘古开天辟地的那把斧子从何而来?还有的问题比较琐碎,纠缠于词语的表面意思等。但笔者从来不打击学生的信心,有时也会用“你问了一个愚蠢的好问题”等逗趣的话来调节气氛,鼓励大家勇敢表达。等到学生对笔者“这一套”习惯了、感兴趣了,有分量的观点就冒出来了。比如:《牛郎织女》不应该把王母娘娘当做坏人来描写;《田忌赛马》中,孙膑只讲谋略,不讲规则,不值得学习;《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大家对汤姆爸爸的严格也表现出不以为然……这其实是文化认同的缘故。西方社会是比较成熟的契约社会,规则很重要;中国社会是典型的人情社会,讲究变通,也讲究谋略。明白了这些,也就能明白取舍的依据了。

    第三个环节是根据大家的交流,或组织点评讨论,或由此及彼地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比如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時,笔者就因势利导,既交代了故事的契约文化背景,也对大家的“稍微变通一下”表示理解,同时也进一步指出:中国社会正在转型,其中就包括文化转型,传统意义上的人情社会也会向讲究规则的契约社会转变。

    第四个环节是指导学生探究文本思路,发现文本的独特表达,实现编者、作者、文本的对话。比如教学《祁黄羊》的第二节课,用一段拓展的文言文使这个荐贤故事以另一种面貌展现出来,引发学生的质疑和思考。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从另一个视角学习了文本,可培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批判精神。这段内容与《祁黄羊》的文本情节既相近又不同。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做作业。笔者留作业也有模式:一是放手让学生选做;二是抓困难之处边讲边做。笔者特别注意课堂内容与作业练习的匹配,尽量减少作业的难度,使学生完成得轻松。

    归纳起来,笔者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预习—交流—探究—练习”。整个过程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也不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的手段就是“读写想说”,外加一个“查”,把教材资料和网络等资源利用起来。

    笔者也教美术,但美术素养却不高。怎么办呢?要扬长避短。于是就思考:在美术上我有什么“长”呢?其实这个“长”大家都可以有,那就是“不吝表扬”。如何表扬?把好的作品拍下来,花时间一幅幅看过去,边看边赞美,这是大家都可以做到的。这个方法很有效果。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发表,可以发表到正式的美术期刊上,发表到个人QQ空间里。在期刊上发表有点难,但笔者班上的这种发表算得上是司空见惯了。其中,用专题的形式集中发表就有过三次:第一次是5名学生的《捡块石头回家画》;第二次是9名学生的《金属小人动起来》;第三次是《树叶童心迎新春》,用各种树叶做出不同造型,有12名学生发表了作品。这些成果让专业美术教师都很羡慕。

    三、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以上所举的例子符合了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一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教学模式慢慢形成,带有笔者个人的鲜明特点:不怎么精雕细琢,比较放得开。二是这个形成的过程是反复地渐次达成的,花了很长时间,经过了长期的考验。三是这个模式固然有笔者本人的重要因素,但它的最终形成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共同打磨,它是师生合作的产物。作为一种模式,它有一定程度上固化的特点;作为教学实践,又有不断变化以切合实际的充满活力的特点。特别是每换一批学生,也就意味着旧的模式要经历新一轮的调整。四是这个模式得到了专家以及同行、学生及家长的认可。班里的学生考试成绩未必很棒,但都是基于各自努力的生态呈现。笔者认为:一二年级语文成绩平均九十三四就好了,搞个九十七八就不正常;中高年级平均有个八十几分也差不多了,平均九十多分就很“吓人”。普遍成绩高固然是好的,但“教师辛苦、学生也辛苦”换来的好成绩不够生态。

    四、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共性

    生态课堂有没有相对明确的可以通用的模式呢?笔者认为,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堂模式。但是为什么很多专家学者要研究教学模式,并且当前也大有模式满天飞的趋势呢?笔者认为,虽然教学模式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个性色彩,但并不妨碍我们对林林总总的模式进行提炼,从中总结出一般性的东西来。

    所谓生态,指生物的生存状态,不仅包含生命体如何与周边事物环环相扣,也包含生命体自身与内部元素如何共处。作为描述理想课堂模式的限制语,这里的“生态”,理当要顺应师生精神成长的规律,符合自然生命的客观要求,讲究人性,重视人文。所以,生态课堂模式的核心要义就是一个“人”字。人的教育、人的目标,这是谈论任何教育问题的起点,也是终点。要做目中有人的教育。

    生态课堂模式要符合特定学科的内在规律。比如,语文课要突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要关注语言训练对增益学生思维品质的推动力量;数学课要注意跟生活实际相关联,数形结合、数形转换,培养学生严谨思考、大胆思考的数学品质;英语课要关注实战训练,要渗透以语言为媒介的不同文化的认知和融合的思想,着力培养世界公民的应有素养。

    作为一种模式,生态课堂必然要经历长时间的积淀,相对固化以后才能形成。但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教师要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让模式获得生命力,这样,它就具备了自我修复、不断更新的活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学生需要的是有活力的模式,而不是教条的模式。生态课堂的提出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它指向多樣性,关注主体性,突出可持续发展性。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包括这样几个要素:人的目标,学科特点,不断实践和更新。

    五、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

    一是课堂内部评价。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评价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课堂推进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来自教师或学生,包括学生自身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要看到结果,需要定性的判断,如“好”“不好”“有待改进”,但更要看到评价的具体内容。好或不好在哪里,哪里需要改进,如何改进。教师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要实事求是,要纠正廉价空洞的一味点赞。

    二是源自外部的评价。一节课常常会受到来自外部的评价。课上得好不好,要具体分析。评课者要站在授课教师的角度,分析他这样做的原因,而非把自己的道理强加于人。所以,评课或评价要非常谨慎。专家的评课,既让人捏把汗,也常让人非常钦佩。但什么是好?合适的才是好。评价者有一套高明的理论,但是如果不服这一处的水土,纵有屠龙之技也无用武之地。所以,源自外部的评价,一般应粗疏一点,过于具体可能导致险象丛生,面面俱到难免让人束手束脚。

    此外,有人觉得笔者对自己班的学生比较“凶”,不理解为什么花那么长时间检查他们读书和学习词语的情况。作为成日与学生在一起、荣辱与共、甘苦一致的教师,以一种比较“凶”的严格的方式去了解他们,与对他们的关切和热爱并不冲突。借班上课时,笔者会相对和气,因为大家都客客气气,不需要过多深入的了解,也就没有必要“凶”了。所以,如果要说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那便是实事求是了。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