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有企业年轻干部管理的几点思考
霍威
中图分类号:F24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2-113-01
摘 要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加强国企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既是推进国有企业稳健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保证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本文针对目前国有企业在年轻干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在年轻干部培养使用方面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国企 年轻干部 培养使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目前国企改革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转型进入攻坚期、矛盾进入凸显期,必须不断改进和提升新形势新任务下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干部队伍保障。
一、年轻干部管理方面的现状
(一)年輕干部选用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很多国有企业在在年轻干部队伍培养机制上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很少针对企业发展需要建立专门的年轻干部队伍管理意见或办法,没有探索和总结一条比较规范的培养经验和做法,年轻干部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建设的需要。
(二)年轻干部储备不足,选拔年轻干部力度不够强
正是因为没有健全的年轻干部选用机制,很多大中型国企的中层干部队伍中,45岁以上的人员仍然占到绝大多数,下属公司领导班子中80后年轻干部更是少之又少,班子年龄结构明显老化,年轻干部储备严重不足,一些新项目,新业务的开展时常会出现“无人可用”的现象[1]。
(三)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还不够精准
目前的教育培训没有深入地有研究年轻干部的培养方向和发展所需,没有面向年轻干部理论功底不深、管理经验缺乏、实践经验不够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系统性和设计性的培训,仍然是普遍性的“计划式作业”和传统的“填鸭式”单向灌输,培训形式和方法长期单一,培训效果较差。
(四)对年轻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够实
未建立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机制,没有把平时管理与各类专项考核、年度考核等结合起来,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果断调整出去,对表现优异、实绩突出的及时调整进来,缺乏对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没能把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真正树起来。
二、年轻干部管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很多国有企业长期形成的论资排辈的传统思想仍然存在,使得很多单位不敢起用破格程序,不敢大胆提拔年轻干部;用人视野不宽,局限在熟悉的地方、部门和人员中选干部;对于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不敢放在重要岗位上考验,影响了年轻干部的培养和成长。
二是培养教育的随意性。很多企业平时不注意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人才的储备,不注意建立一支各方面结构比较合理、数量比较充足的后备干部队伍。遇到有空缺职位或班子结构调整时,随意性地按条件画圈,“在少数人中选人”。
三是政策机制的滞后性。没有能够建立起能够使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大环境,能上能下的机制远未真正形成,排队上下车的“乘客现象”依然突出。有些干部培养机制也往往是轻实质重形式,例如把培训等同于培养,忽视实践锻炼,有些培训完或锻炼后也缺乏跟踪和使用机制,草草了之[2]。
三、优化年轻干部管理的几点对策
一是破除传统思想,不拘一格选拔年轻干部。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不能论资排辈,不能求全责备,要敢于打破常规惯例,创新选拔方式,破除按年龄大小、资历深浅的顺序,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的考察,使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二是要制定详细规划。要把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放在企业的战略高度,结合企业目前管理实际和产业长远发展的结构性需求,根据各层级、各类别的干部现状,针对存在的弱项和短板,研究制定中长期“近、中、远”培养、提升和使用规划,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的“成熟度”。
三是要实施精准培养。要建立年轻干部档案,依据个人特点确定不同培养方向;通过采取教育培训、挂职锻炼、岗位交流等不同的培养锻炼方法,使年轻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长才干。要敢于压担子,安排到艰苦、复杂的环境中积累经验,尽快成长,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能力。
四是要加强动态管理。要采取定期考核办法,定期对年轻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作出综合性评价,实行动态调整,实现优胜劣汰的良好局面,保持年轻干部队伍“一池活水”。
参考文献:
[1]恽立新.加强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初探[J].时代报告,2018(8):141.
[2]王希.试论如何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J].大庆社会科学,2016(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