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经验的物理教学探究
姬琦
摘 要:物理课堂教学应基于学生经验,通过生活化情境和问题来激活学生经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和师生互动使生经验生长;利用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经验。
关键词:生活经验; 物理课堂; 经验生长
中图分类号:G633.7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2-022-002
经验源自生活,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并且在人脑中反映了客观事物,也是认识的开端。在生活过程中利用已有经验不断尝试、学习和反思,可以促进经验不断生长[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于学生经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出了明确指示。《纲要》指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2]
学生的经验源于生活和已有知識储备,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经验,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可以促进教学相长。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生活经验,设计生活化情境、问题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通过课堂学习能将知识经验应用于生活,进而使学生经验生长。在课堂上,教师利用生活化的素材,搭建物理与生活的桥梁,使学生基于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养成用物理眼光看问题、用物理的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应是“经验激活、经验生长、经验利用”的过程,促进学生经验不断提升的过程。
一、经验激活
学生经验来自于学生生活,主要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个人活动中自然、自主、日常活动的结果。物理教学过程要注重日常生活和现实生活与所学内容的联系[2]。在联系学生的经验性知识和已具有的常识时,能够激活学生在生活中的积极经验,为物理学习提供经验基础,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物理化”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力的概念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力的词语、成语或者生活场景,你能否说出来一些?
生:视力、听力、力大如牛、想象力、创造力、力大无穷……
师:大家对于力有很多的认识,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一些场景,展示图片:人手推车、手提水、手拉弓箭、举重运动员用手举起杠铃。同学们可否找出这四幅图的共同特点?
生:都有力。
师:你认为力是什么?
生:力是(人)手对物体的作用。
师:是的,我们最早认识力就是从手臂的肌肉紧张开始的。继续展示生活图片:马拉车、大象举木头、狗拉雪橇。提问:除了人自身能够产生力的作用,动物也能对物体产生力,那么其他物体能不能产生力呢?请举例回答。
生:绳子能把水桶提起来,起重机能提起重物,推土机推土,晒衣服把晾衣绳压弯,压路机压路……
师:很好,大家都说的不错。可见,力是人或者动物对物体的作用的概念可以用更准确称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称为力。
物理中最基本和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力的概念,掌握力的概念是学好力学的基础。对于生活中有关力的词语或场景,学生的答案可能各种各样。通过不同的图片和学生实验让学生感受力,并感知力是什么。学生的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不同,所以对于力有不同的生活经验,这也体现学生经验的差异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自身生活经验分享,引导学生对话,讨论,让学生之间的经验碰撞,从而激活正向经验,补充学生缺失的经验,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自我纠正错误经验。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出力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活学生的正向经验,提升经验储备。学生经验经过加工,转化为物理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经验生长
1.自主探索,升华经验
人们对于生活的经验,先是对事物采取行动,对其有所作为,然后获得结果,由这两方面的联合构成经验[3]。自主学习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学生首先对于课程采取行动,在课前做好预习,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有难度的知识或者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做好标记,在课中利用已有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主动的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并且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在“物体的沉与浮”中如何判断潜水艇的沉与浮时,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
师:有一种船,它能在海中上浮、下潜或停留在水中任意深度,它是?
生:潜水艇。
师:如果潜水艇遇到敌军军舰,要紧急下潜,该如何操作呢?若要上浮呢?思考一下,它通过改变什么来改变其浮沉状态呢?
生: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改变浮沉条件,当潜水艇下潜时F浮G。
学生基于前面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可以得到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进一步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演示潜水艇模型上浮和下潜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猜测。学生的猜测被验证,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和乐趣[4]。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主动探究,一步一步获得新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有真的、自己的经验。
2.小组讨论,交流经验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获得新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还比较模糊和零碎,通过小组讨论,可以不断深化。通过小组交流,学生把新的经验表达和分享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补充缺失经验,同时建立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不断提升与人交流的能力。
3.师生互动,完善经验
学生经验在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中不断完善,但所学的知识经验有些并不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交流中获得。这时,就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师进行解疑答惑,帮助学生补充知识经验。
例如在机械功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后对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等概念的区别还是不能准确的理解,此时需要教师的参与,老师可以利用“提一桶水上楼”的例题,通过学生选择的求解方法,来分析提一桶水做功的多少和机械效率问题,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清三者的关系。
三、經验利用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从中可以获得一些直接的或者间接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可能是模糊的、零散的。这时需要将这些已有经验在具体的生活环境和场景中进一步深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经验进行自我反思,通过交流讨论内化经验,然后将经验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深化,巩固。在学生自我反思和交流讨论进行总结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生活化的练习巩固学生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经验个体差异,通过分层次或者从易到难的过程进行练习。
例如在平面镜的实践应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在检查视力的时候都有一个平面镜,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通过平面镜去看,而不是直接看视力表?”“如果让你放置凳子和平面镜的距离,你应如何放置这一系列的问题。这是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视力检查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由于房间内空间太小,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来扩大空间,使人与视力表像的距离为5m即可。学生利用所学内容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使初始经验不断地深化,进而上升为自己的知识经验。
陶行知先生对于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曾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5]。先生的观点明确指出生活经验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指出了教育即是生活。物理是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物理的课堂教学应基于学生经验,通过生活场景、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等大量教学资源来激活学生经验;利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和师生互动,使学生经验生长;利用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娇.试论将学生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7(04):52-54
[2]温小军.学生生活经验概念的必要澄清[J]当代教育科学,2012(08):17-20
[3]刘海林.构建基于学生经验生长的数学课堂[J]江苏教育,2012(31):40-42
[4]盛建国.学生经验为主线的学习路径设计探索——以“物体的浮与沉”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21):10-12
[5]温小军.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及其实现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12,41(08):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