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需要怎样的语文课堂
黄涛
当一堂语文课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只有教师的咆哮声和斥责声,只有喋喋不休的分析,学生还能喜欢上语文课吗?当然,作为一线教师,精心备好的每一节课有时也会因为教室里过分精力旺盛的学生而受到干扰。至于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或无精打采,或呼呼大睡,或小动作不断,他们在语文书上留下的涂鸦之作堪称“大师级”水平。每次课堂上提问,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如果要将语文课换成体育课,保证课堂上欢呼声一片。而如果要将体育课换成语文课,课堂上一片长吁短叹之声。为什么会这样?
在不断的反思中,笔者意识到,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比如:为什么有很多学生反感上语文课?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学生需要有智慧的语文课堂
为什么同一所师范院校毕业的两位教师,在若干年后,一个成了教育教学专家能手,一个还是普通教师?笔者认为,原因是前者是真正热爱教育教学工作,而后者只是将教育教学工作视为普通的谋手手段,并未倾注过多的热情。因此,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语文教师自己必须真正地喜欢语文,要有让学生佩服的“绝活”。更具体地说,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也要喜欢阅读;要让学生写一手好字,教师也要练就一手好字;要让学生朗读水平高,教师也要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要让学生爱上写作,教师不妨多写写“下水文”。简言之,教师要富有亲和力,具备教育智慧,用热爱语文的姿态来教语文。
例如,某天,一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在教室上空翩翩起舞,久久不肯离去。学生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蝴蝶,班里响起一片嘈杂之声。对此,教师说道:“你们知道蝴蝶为什么恋恋不舍,不愿离开?”学生们纷纷摇头。教师趁机引导:“因为蝶恋花。你们是祖国的花朵,蝴蝶才如此依恋你们。”学生们听后恍然大悟,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上。可见,这位教师很有教育智慧,其采用了机智的处理方式,避免了因一个小插曲导致课堂的大混乱,迅速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了教学上。
二、学生需要高效的语文课堂
课堂是学生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所以,高效的课堂是教师少讲、精讲而学生多探究、多思考的课堂,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话语权、评判权的课堂,是富有情趣、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是思维灵动、神采飞扬的课堂。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做到语调抑扬顿挫、语言节奏鲜明、语气铿锵有力,面部亲切柔和,表情丰富生动,那么课堂还会是一潭死水吗?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还会盼着再上这样的课。
三、学生需要多样化的语文课堂
有些教师在讲课时,永远都是那“三板斧”:介绍作者、背景资料;学习生字新词;分析教学内容,如文章中心思想、文章结构、修辞手法、作者思想情感……当一个教师拿着一本语文书一教就是好多年,当同一个教师连续三年教同一届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是类似的,势必会让学生感到厌倦。“老师讲的东西,我早就知道了!”“我不同意老师的看法!”心里跟教师“对着干”、不喜欢语文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需要的课堂,一定是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课堂。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也可以采用辩论、表演等形式推进课堂教学。一个善于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教师,会很受学生的欢迎,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积极影响。
四、学生需要有生活实践的语文课堂
一次,笔者读到一篇民国时期的小学生作文:“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見有茅亭,乃入座。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为什么现代的小学生,生活如此富足,见识如此之广,却鲜少有这样细腻的文思,写出这样意境优美、文字优雅、描写生动的文章?扪心自问,语文课堂真的给了学生体验生活和实践锻炼的机会了吗?语文教师会带学生到农田、工厂,抑或更广阔的天地里去观察生活吗?能让学生带着闲适的心情去郊外倾听小鸟的欢叫、泉水的叮咚,亲闻花草的芳香,感受阳光的温暖吗?事实上,很多教师害怕承担风险,觉得不如让学生做几份练习题更有意义。然而,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生活实践,更离不开一份闲适的情怀。一个整日埋头做题的学生,一个一看到文章就想到它的创作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学生,心灵如同一片荒原,怎么可能写出好的作文?
五、学生需要赏识他们的语文课堂
某次,教师布置写作文《我和祖国》。一个失去母亲、非常顽皮的学生在作文本上写道:祖国是母鸡,我愿意是一粒米。教师读后心情激荡:即使再调皮的孩子,心里也有一片阳光啊!于是,教师在作文评讲时,专门提到这篇文章。她说:“我们祖国的形状在地图上就像一只雄鸡,但有个聪明的孩子却认为,祖国的形状更像一只母鸡。他在作文中写道‘祖国是母鸡,我愿意是一粒米,格外突出了他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爱,更突出了他愿意为祖国母亲作贡献的浓浓情意。因此,老师认定,在这次交上来的作文中,这个‘母鸡与米的比喻最精彩,也最迷人。”自此,这个顽皮的学生仿佛变了一个人——变得尊师守纪,爱护班级,团结同学,学习也特别努力。他的作业本上字迹工整,写得很用心。他的心里从此长满了爱,这是这位语文教师种下的。
作为教师,要多问问自己:给学生的心里种下爱了吗?真正做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学生了吗?
六、学生需要幽默风趣的语文课堂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一次公开课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姓。一位学生说:我姓“王”。他立刻说:我们是亲戚,五百年前我们同一个祖宗。一位学生说:我姓“马”。他说:我们又是亲戚,因为我妻子就姓马。一位学生说:我姓“李”。他又说:我们还是亲戚,因为我舅舅的小姨姓李。这一番幽默的开场白,马上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在公开课上的拘谨,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学生需要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是游刃有余的,是充满智慧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多一份期待,努力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堂,爱上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