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原花青素及聚谷氨酸的卡波姆湿性修复性敷料对敏感性皮肤的疗效观察
齐显龙 杨宪伟 仵小莉
[关键词]原花青素;聚谷氨酸;敏感性皮肤;美塑疗法
敏感性皮肤是一种局部皮肤反应性增高的皮肤状态[1],患者特定部位皮肤对轻微的常规外界刺激敏感,对常用护肤品及清洁用品不能耐受或在长期使用这些产品后皮肤的耐受性降低,出现不同程度瘙痒、烧灼、紧绷、干燥、刺痛及肿胀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出现红斑、脱屑及渗液。其主要生理病理学机制是对外界刺激的“阈值”降低,导致对轻微外界刺激出现反应,而正常皮肤状态下,这些刺激不应该引起皮肤反应[2]。人群中出现的过分护肤[3]、护肤品中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及遗传易感性是国内敏感皮肤的三大重要发病因素。
在敏感性皮肤的治疗过程中, 减少过分护肤的习惯, 使用具有舒缓修复作用的护肤品, 配合美塑疗法处理, 这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OPC)与聚谷氨酸(Ploy-γ-Glutamate,γ-PGA)具有抗炎性反应、抗氧化及非常明显的保湿和修复皮肤屏障的功能。本文观察了OPC联合γ-PGA敷料在敏感皮肤人群中单独使用或者联合微针美塑疗法处理后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6月-10月就诊于西安齐显龙医疗美容诊所的24例敏感性皮肤患者,其中男2例,女22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29岁。敏感病史1.5~5年,平均1.8年。仅愿意采用护肤品修复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微针美塑疗法,术后采用护肤品修复患者为实验组。每组12例。
1.2 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岁;②自愿加入本次临床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孕妇或哺乳期女性;②患系统性疾病,如: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严重感染性疾病、糖尿病、精神病、恶性肿瘤等及吸毒、酗酒者;③系统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停药时间<2周。
1.4 方法
1.4.1 术前准备:所有敏感皮肤患者术前常规清洁面部后拍照留存,并进行VISIA成像系统 (Canfield,美国)对患者面部正侧面进行拍照,术前诊疗并进行量表评分,签署知情同意书。
1.4.2 操作方法:实验组外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45min,常规消毒后采用1.0mm滚轮微针(苏州秀诺),面颊治疗3遍,额头及口周进行6遍处理;隨后使用采用原花青素与聚谷氨酸复合敷料面部外敷,每日1次,每次15min,连用7d,第2周开始隔日1次,共4周;每天早晚各1次修复I型乳液涂抹;对照组直接使用护肤品修复,使用方法和实验组完全相同。治疗后第7、14、28天随访。
中止:如治疗患者敏感症状突然加重不能耐受,必须使用药物治疗,包括红斑、脱屑、瘙痒、刺痛及烧灼感;或使用产品后不能耐受,则直接停止该观察,选择相应系统治疗处理;对照组在观察中愿意接受微针美塑治疗,则直接剔除。
1.5 观察指标:复诊时,进行半定量敏感指数评估指标,采用四分法进行,分别评价烧灼、刺痛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完全无不适为0分,轻度不适为1分,中度不适为2分,重度不适为3分。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VISIA下红色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半定量数据经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治疗过程中有1例使用乳液后烧灼感不能耐受,退出;1例微针治疗后敏感症状爆发,采取系统性治疗,数据未纳入本研究,共完成22例。
2.2 临床疗效
2.2.1 VISIA分析结果:根据VISIA红色特征计数分析(见表1),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和后续的两两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2周和4周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经过治疗,配合使用原花青素与聚谷氨酸复合敷料,2周后可以获得比较明显的分值改善;治疗后持续使用2周和使用4周的临床效果差别不显著。
在单纯使用含原花青素与聚谷氨酸复合敷料的对照组中,也发现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红色特征计数略有降低,通过组内两两比较提示,对照组中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使用这两种产品至少2周,即可以获得明显改善;但是4周时的症状和治疗前相比,不太显著。
2.2.2 灼热改善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数据,分别进行灼热症状的半定量计数和分析,结果见表2、图1,经非参数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在2周和4周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对性的治疗,可以获得灼热在术后2周和4周的显著改善。而在对照组中,也可以发现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单纯使用含原花青素与聚谷氨酸复合敷料后,患者灼热感的严重程度,也有明显降低的趋势。
2.2.3 刺痛改善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数据,分别进行刺痛症状的半定量计数和分析,结果见表3、图2,经非参数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在2周和4周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针对性的治疗,刺痛症状在治疗后2周和4周的显著改善。
3 讨论
敏感性皮肤的发生诱因中,不良的护肤习惯和使用非法添加激素等成分的护肤品起主要作用。不良护肤习惯主要体现在反复多次的对皮肤清洁,这样导致皮脂膜结构的破坏,从而严重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跨表皮水分流失率的升高。在治疗中,首先应该进行减少洁面乳等产品的多次使用[4],随后采用具有抗炎、舒缓成分的功能性护肤品[5],以促进皮脂膜和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和完善,来获得临床疗效,有助于患者整体病程的缩短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微针美塑疗法[6-7],对于中重度的敏感皮肤进行积极的处理,这样能够避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物如米诺环素、硫酸羟氯喹等药物的系统性长期使用,可以获得更为明确的疗效。本研究中,治疗组采用微针美塑疗法,同样获得比较明显的改善,这些患者症状和对照组相比,普遍更为严重,临床采用微针美塑治疗后,可以迅速改善局部炎性表现,减轻灼热和刺痛的感觉,减轻患者的临床不适,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敏感性皮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性反应伴随整个病程[8]。因此,有效抗炎就成为治疗的着眼点。OPC具有稳定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膜,在一定程度阻断和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OPC可以有效抑制脂多糖介导的NF-κB 的信号传递,从而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能够获得减轻炎症反应的效果,在敏感皮肤诊疗过程中使用,有助于减轻患者面部由于炎性反应导致的毛细血管扩张、烧灼、刺痛感等表现。γ- PGA 由 D-谷氨酸和L-谷氨酸通过 γ-谷氨酰键聚合而成。γ- PGA 有高吸水性,并且成膜特性比较明显,有助于形成水脂膜,从而减少跨表皮水分丢失率,并能促进皮肤对水溶性、非水溶性维生素的吸收[9]。本研究中,单纯使用含OPC及聚谷氨酸复合敷料后,患者刺痛感和灼热的严重程度,也有明显降低趋势。其中刺痛感降低更为明显,说明通过有效的保湿和抗炎功能性护肤品的使用,对于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有促进修复的效果,随之而来的烧灼和刺痛的感觉也逐渐降低。富秋涛等[ 1 0 ]在点阵激光治疗后使用,也获得术后烧灼等不适改善的效果。
在单纯使用含原花青素及聚谷氨酸复合敷料的对照组中,使用这两种产品至少2周,临床症状可获得明显改善,但是4周时的症状和术前相比不太显著。推测造成这种随着使用时间延长效果并未显著增加的原因是由于皮肤状态的改变,随着表皮更替时间的进行,真皮层部分及表皮的某些影响因素,局部炎性因素的反跳等不可避免的影响,导致出现这种结果。提示仍然需要配合微针美塑疗法,才可以获得更为稳妥的疗效。
综上所述,在敏感性皮肤诊疗过程中,采用含OPC及聚谷氨酸复合敷料可以作为基础的处理措施之一,如果能配合微针美塑疗法,可获得更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