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刘强+周林+郭珂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受到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有了较多的成果,但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策略尚不成熟。教学评价是有效促进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因此,结合中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的要求与翻转课堂教学特色分类归纳了国内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成果,并按照翻转课堂的专项评价、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以及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三个方面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结构的研究和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044-05
一、教学评价的意义
大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学评价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影响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能使教师及时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激发教师不断钻研教材、努力研究教法的热情,促使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探索教学规律、探讨教学艺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的作用[1]
1.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的鉴定作用
教学评价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使教师能够获得课堂教学反馈,清楚地认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从而及时进行反思并积极改进。同样,学生也能够在评价中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鉴定作用。
2.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
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树立教学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课前备课和课堂教学两部分,备课是教师对教材教法的初步研习,课堂教学是
教师实施备课计划的具体过程。而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认识与归纳,是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其目的是及时发现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并对症下药找出解决方案,明确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最大限度地增加有效教学行为,减少无效教学行为,使教学更切合学生实际,更好地取得实效。
3.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学生评教是教学评价的一部分,学生参与评教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一种民主、信任和尊重,加深了师生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和谐。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获得教学成就感,增加信心和亲和力。
(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意义
翻转课堂出现于2007年,2011年后迅速扩展至全球。中国自2013年起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急速升温,翻转课堂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课前环节”和“课中环节”两部分。在课前环节,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提出引导性问题,通过网络将课件、教学视频和教学动画等交给学生,学生观看教学资料,逐渐建构对学习内容的概念,并将不懂或不能理解的知识反馈给教师;在课中环节,教师将收集整理的难点和问题与全体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交流,通过课堂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翻转课堂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与互补的全新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应用于翻转课堂模式,存在诸多问题[2-3]。(1)传统教学中课程的学习效果多以考试或考核进行评价,尽管最终成绩中包含平时成绩,但达不到翻转课堂要求的程度。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课前学习活动,而现行的评价体系没有相应的评价指标,无法检验学生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水平,缺少必要的反馈信息。(2)翻转课堂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协作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话、讨论等共同协作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协作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团队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评价体系无法体现协作的重要性。
因此,现阶段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没有得以建构,而能否建立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制约其深入发展的瓶颈因素。
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教学评价是促进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科学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为教师完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正确评价学习成果、确定合理目标提供依据。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目前国内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一)翻转课堂的专项评价研究现状
中国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教育工作者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翻转课堂相应教学环节的评价研究,主要成果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满意度评价
学习满意度是指学习者对实际课程的特征进行评价而产生的对学习的态度。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学习满意度是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因素。于文浩(2015)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并通过要素综合评价法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学生学习满意度进行了分析[4]。文中详细列举了18个类别的满意因素和13个类别的不满意因素,并根据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和相关性,利用层次群聚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到影响学习满意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学习者对学习产生的情感态度的归因和学习者自我价值感的来源。两个因素的归因理论分析结果显示其内部原因包括学习者的能力因素、努力程度和学习的心态,而外部原因包括下达任务的难度、教师教学态度和学习者之间的协作等。这些要素是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34个选项测量翻转课堂学习满意度,并对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了“学习者期待”“课程质量”和“学习者感知价值”三个公因子,然后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索三个公因子对学习满意度的解释率[5]。李晓文(2015)借鉴顾客满意度模型并以质量感知和价值感知为因变量,忠诚度为结果变量设计了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满意度模型,分析了质量感知对学习满意度的决定性影响,并进一步从课程特征、教学设计、师生互动、网络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等关键因素挖掘学生对质量感知的影响,为教师制订更切合学生学习需求特征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提供针对性建议[6]。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子分析是学习者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也为建立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计划设定目标,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跟踪教学过程并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活动。形成性评价与以课程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相对应,注重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反馈、调整,准确描述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能力发展和成绩等学习状态,对其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金丽琴(2014)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7]。作者采用形成性评价手段,通过问卷、课堂观察、个体访谈、学生测试等切实可行的方法,确定教学方法、学习材料、师生互动及学习效果等影响因子,进而考察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瞿莉莉(2015)等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的评价方法,初步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思路[8]。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真实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辅以终结性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
3.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课堂教学是翻转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交互式活动以达到学生对知识内化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质量。因此,基于分析系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定量的绩效评价,能够深入领悟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规律和特征,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明娟(2014)针对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过程,以教学过程理论为理论基础,开发教学过程特征分析系统,评价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9]。作者参考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编码方法,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以教师言语、学生言语、沉寂状态和操纵技术4个方面18项编码形成翻转课堂教学行为编码表,进行了教学行为交互分析、翻转课堂言语分析、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及课堂教学过程特征分析。最后,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研究实验,并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从而指导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4.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强调学习者主体参与的,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目的的对学习过程的价值进行建构的过程。过程性评价定位于学习者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形成,完整地评价学习过程,以合理地肯定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增进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认识,推动学习者成就感的生成,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为目的。程洋洋(2015)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采用传统的理论演绎法建构符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指标,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从而完成翻转课堂的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10]。作者依据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以建构主义等理论为指导将教学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概括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并作为翻转课堂过程性评价一级指标,然后化整为零,将一级指标逐级细化,分解成可操作量化的8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最后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三级指标进行权重分配。作者通过已有翻转课堂课程的实验教学和问卷调查验证了其所构建的翻转课堂过程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基于过程性的教学评价是通过学生在教学过程各阶段的表现来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改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团队精神并端正学习态度。
作为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期研究,以上学者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为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3-4]。同时也应看到初期研究具有时域上的片面性,对于学习满意度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课堂效果评价等,一方面评价的实施需要人的意志参与,调整评价注意中心、选择评价参照体系都不可避免地渗入评价者的感情色彩,主观性在评价中起较大作用;另一方面,上述评价方式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诚然建构主义以学习者为主体,但教师的引导作用只有教师的独立思想和人格魅力才能发挥出来,不能委以满足学习者而失去教师的独立性,因此翻转课堂评价体系要体现出专家、学者、教师、学生以及同伴等多种角色在评价中的作用。
(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起对中国传统课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衡量其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也应构建并不断完善。李馨(2015)基于对国际上取得巨大成就的CDIO教育模式评价体系构建过程的分析,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以及评价体系建设路线图[2]。作者以“第四代评价理论”所提倡的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关系平等、评价方法多样为理论依据,借鉴CDIO教育模式评价体系构建,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路线图,如图1。
该路线图指出翻转课堂评价体系可以利用德尔菲法在翻转课堂的三个要素基础上通过专家评价体系的甄别和筛选,形成指标内容,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建立翻转课堂评价的层次结构,经教学实践检验进而形成评价指标体系。路线图的提出为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构提供了一种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李成严(2015)等针对翻转课堂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教学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提出基于全过程考核的评价体系[3]。作者以3个教学阶段作为3个一级指标,并通过前期评价、相互评价、主观评价和期末评价4个过程的分析,设计了10个二级指标,如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一级指标涵盖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二级指标包含传统教学评价方法的指标,因此,该指标体系是翻转课堂教学特点与传统教学评价方法相结合的产物,不过该指标体系仅包含两级指标,没有细分,主观因素较强,缺乏可操作性。
王帅(2015)以wiki网络平台为背景实践了大学英语的翻转课堂教学,并构建了教学评价体系[11]。该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3个一级指标,其一为课程类型,考察其是否符合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的要求;其二为课堂组织,考察是否符合公开课、精品课程及移动学习或课堂学习的要求;其三为翻转课堂师资队伍及教育质量评估。作者对师资队伍及教育质量评估一级指标进行了细分,如表2所列。表2的细分指标体现了作者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自评、教师互评以及专家评价等各指标综合的思路,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学生的自我检测和自我肯定能力,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和认可度,教师的自我满足感,教师对学生的认可度,同行教师的认可度,以及专家对教师和课堂教学的指导意见等多种因素对评价质量的影响。同时,我们需要看到,该评价指标体系缺乏量化实施的基础,主观因素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作者并没有为各指标设计权重,而是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以A、B、C、D 4个等级进行翻转课堂师资队伍及教学质量的评价。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方法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之后,需要确定指标内容的权重系数。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权重设置比较常用的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可以对目标有影响的要素进行估算,分析出各类要素分别对目标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在不同方案组合下所得出的综合评价值,有利于选择最好的方案,加快目标实现进程。针对评价指标打分过程的模糊性,程洋洋(2015)[10]和李成严(2015)[3]等在各自建立的教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将模糊集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王帅(2015)[11]根据其设计的评价指标采用模糊评价法进行评价,以指标与评价的“不符合”程度≥12、6≤“不符合”程度≤9、“基本符合”程度≥9以及“完全符合”程度≥14分别设置为D、C、B、A四级。可见,模糊评价法的主观性较强,对评价效果的影响较大。
三、翻转课堂评价体系的研究方向
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是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而产生的。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刚刚引入不久,因此,其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教育评价已经进入第四代即“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建构时代,其评价理论对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12]。
建立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关键是设计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多样化的评估指标,注重指标体系的个性化和弹性化。此外,还要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重视翻转课堂教学特色,从注重结果的鉴定性评价转为重视过程的诊断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自评和互评的作用。
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的重点是围绕理解的翻转课堂[13]。基于理解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设定为6步:设置衍生性主题、创设理解性教学环境、确定理解的目标、组织理解性活动、呈现理解的表现以及持续的评估。依据上述六个步骤,在教师、学生、督导等多元评价主体参与下,将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督导评价相关数据,经过分析、演化和聚类形成基于理解的评价体系。
总之,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基于理解基础之上的。不同学校、不同课程对翻转课堂的理解不同,教学评价指标也就不同。尊重个性化,重视指标评价设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之不断完善,有效推动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律文,王令群. 大学课堂教学的评估及其作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5(14):225- 226.
[2]李馨. 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借鉴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 2015(3):96-100.
[3]李成严,高峻,等. 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11):100-103.
[4] 于文浩. “翻转课堂”的学习满意度—高校课程教学行动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15,21(3):65-73.
[5] 翟雪松,林莉兰. 翻转课堂的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327):104-109.
[6] 李晓文. 翻转课堂的学生满意度评价研究[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1(3):98-105.
[7] 金丽琴. 基于形成性评估体系的高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研究[D]. 浙江工商大学,2014.
[8] 瞿莉莉,张克金. 翻转课堂模式下高职英语学习评价探讨[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0(4):69-71.
[9] 明娟.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特征分析[D]. 华中师范大学,2014.
[10] 程洋洋. 翻转课堂中过程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云南大学,2015.
[11] 王帅. Wiki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构建[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 36(9):123-126.
[12] 温萍. 论“第四代评价理论”对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7):135-136.
[13] 陈明选,陈舒. 围绕理解的翻转课堂设计及其实施[J]. 高等教育研究, 2014,35(12): 63-67.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受到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有了较多的成果,但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策略尚不成熟。教学评价是有效促进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因此,结合中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的要求与翻转课堂教学特色分类归纳了国内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成果,并按照翻转课堂的专项评价、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以及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三个方面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结构的研究和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044-05
一、教学评价的意义
大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学评价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影响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能使教师及时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激发教师不断钻研教材、努力研究教法的热情,促使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探索教学规律、探讨教学艺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的作用[1]
1.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的鉴定作用
教学评价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使教师能够获得课堂教学反馈,清楚地认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从而及时进行反思并积极改进。同样,学生也能够在评价中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鉴定作用。
2.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
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树立教学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课前备课和课堂教学两部分,备课是教师对教材教法的初步研习,课堂教学是
教师实施备课计划的具体过程。而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认识与归纳,是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其目的是及时发现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并对症下药找出解决方案,明确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最大限度地增加有效教学行为,减少无效教学行为,使教学更切合学生实际,更好地取得实效。
3.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学生评教是教学评价的一部分,学生参与评教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一种民主、信任和尊重,加深了师生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和谐。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获得教学成就感,增加信心和亲和力。
(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意义
翻转课堂出现于2007年,2011年后迅速扩展至全球。中国自2013年起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急速升温,翻转课堂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课前环节”和“课中环节”两部分。在课前环节,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提出引导性问题,通过网络将课件、教学视频和教学动画等交给学生,学生观看教学资料,逐渐建构对学习内容的概念,并将不懂或不能理解的知识反馈给教师;在课中环节,教师将收集整理的难点和问题与全体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交流,通过课堂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翻转课堂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与互补的全新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应用于翻转课堂模式,存在诸多问题[2-3]。(1)传统教学中课程的学习效果多以考试或考核进行评价,尽管最终成绩中包含平时成绩,但达不到翻转课堂要求的程度。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课前学习活动,而现行的评价体系没有相应的评价指标,无法检验学生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水平,缺少必要的反馈信息。(2)翻转课堂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协作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话、讨论等共同协作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协作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团队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评价体系无法体现协作的重要性。
因此,现阶段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没有得以建构,而能否建立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制约其深入发展的瓶颈因素。
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教学评价是促进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科学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为教师完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正确评价学习成果、确定合理目标提供依据。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目前国内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一)翻转课堂的专项评价研究现状
中国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教育工作者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翻转课堂相应教学环节的评价研究,主要成果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满意度评价
学习满意度是指学习者对实际课程的特征进行评价而产生的对学习的态度。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学习满意度是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因素。于文浩(2015)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并通过要素综合评价法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学生学习满意度进行了分析[4]。文中详细列举了18个类别的满意因素和13个类别的不满意因素,并根据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和相关性,利用层次群聚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到影响学习满意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学习者对学习产生的情感态度的归因和学习者自我价值感的来源。两个因素的归因理论分析结果显示其内部原因包括学习者的能力因素、努力程度和学习的心态,而外部原因包括下达任务的难度、教师教学态度和学习者之间的协作等。这些要素是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34个选项测量翻转课堂学习满意度,并对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了“学习者期待”“课程质量”和“学习者感知价值”三个公因子,然后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索三个公因子对学习满意度的解释率[5]。李晓文(2015)借鉴顾客满意度模型并以质量感知和价值感知为因变量,忠诚度为结果变量设计了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满意度模型,分析了质量感知对学习满意度的决定性影响,并进一步从课程特征、教学设计、师生互动、网络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等关键因素挖掘学生对质量感知的影响,为教师制订更切合学生学习需求特征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提供针对性建议[6]。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子分析是学习者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也为建立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计划设定目标,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跟踪教学过程并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活动。形成性评价与以课程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相对应,注重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反馈、调整,准确描述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能力发展和成绩等学习状态,对其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金丽琴(2014)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7]。作者采用形成性评价手段,通过问卷、课堂观察、个体访谈、学生测试等切实可行的方法,确定教学方法、学习材料、师生互动及学习效果等影响因子,进而考察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瞿莉莉(2015)等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的评价方法,初步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思路[8]。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真实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辅以终结性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
3.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课堂教学是翻转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交互式活动以达到学生对知识内化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质量。因此,基于分析系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定量的绩效评价,能够深入领悟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规律和特征,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明娟(2014)针对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过程,以教学过程理论为理论基础,开发教学过程特征分析系统,评价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9]。作者参考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编码方法,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以教师言语、学生言语、沉寂状态和操纵技术4个方面18项编码形成翻转课堂教学行为编码表,进行了教学行为交互分析、翻转课堂言语分析、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及课堂教学过程特征分析。最后,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研究实验,并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从而指导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4.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强调学习者主体参与的,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目的的对学习过程的价值进行建构的过程。过程性评价定位于学习者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形成,完整地评价学习过程,以合理地肯定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增进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认识,推动学习者成就感的生成,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为目的。程洋洋(2015)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采用传统的理论演绎法建构符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指标,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从而完成翻转课堂的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10]。作者依据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以建构主义等理论为指导将教学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概括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并作为翻转课堂过程性评价一级指标,然后化整为零,将一级指标逐级细化,分解成可操作量化的8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最后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三级指标进行权重分配。作者通过已有翻转课堂课程的实验教学和问卷调查验证了其所构建的翻转课堂过程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基于过程性的教学评价是通过学生在教学过程各阶段的表现来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改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团队精神并端正学习态度。
作为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期研究,以上学者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为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3-4]。同时也应看到初期研究具有时域上的片面性,对于学习满意度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课堂效果评价等,一方面评价的实施需要人的意志参与,调整评价注意中心、选择评价参照体系都不可避免地渗入评价者的感情色彩,主观性在评价中起较大作用;另一方面,上述评价方式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诚然建构主义以学习者为主体,但教师的引导作用只有教师的独立思想和人格魅力才能发挥出来,不能委以满足学习者而失去教师的独立性,因此翻转课堂评价体系要体现出专家、学者、教师、学生以及同伴等多种角色在评价中的作用。
(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起对中国传统课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衡量其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也应构建并不断完善。李馨(2015)基于对国际上取得巨大成就的CDIO教育模式评价体系构建过程的分析,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以及评价体系建设路线图[2]。作者以“第四代评价理论”所提倡的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关系平等、评价方法多样为理论依据,借鉴CDIO教育模式评价体系构建,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路线图,如图1。
该路线图指出翻转课堂评价体系可以利用德尔菲法在翻转课堂的三个要素基础上通过专家评价体系的甄别和筛选,形成指标内容,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建立翻转课堂评价的层次结构,经教学实践检验进而形成评价指标体系。路线图的提出为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构提供了一种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李成严(2015)等针对翻转课堂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教学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提出基于全过程考核的评价体系[3]。作者以3个教学阶段作为3个一级指标,并通过前期评价、相互评价、主观评价和期末评价4个过程的分析,设计了10个二级指标,如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一级指标涵盖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二级指标包含传统教学评价方法的指标,因此,该指标体系是翻转课堂教学特点与传统教学评价方法相结合的产物,不过该指标体系仅包含两级指标,没有细分,主观因素较强,缺乏可操作性。
王帅(2015)以wiki网络平台为背景实践了大学英语的翻转课堂教学,并构建了教学评价体系[11]。该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3个一级指标,其一为课程类型,考察其是否符合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的要求;其二为课堂组织,考察是否符合公开课、精品课程及移动学习或课堂学习的要求;其三为翻转课堂师资队伍及教育质量评估。作者对师资队伍及教育质量评估一级指标进行了细分,如表2所列。表2的细分指标体现了作者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自评、教师互评以及专家评价等各指标综合的思路,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学生的自我检测和自我肯定能力,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和认可度,教师的自我满足感,教师对学生的认可度,同行教师的认可度,以及专家对教师和课堂教学的指导意见等多种因素对评价质量的影响。同时,我们需要看到,该评价指标体系缺乏量化实施的基础,主观因素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作者并没有为各指标设计权重,而是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以A、B、C、D 4个等级进行翻转课堂师资队伍及教学质量的评价。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方法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之后,需要确定指标内容的权重系数。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权重设置比较常用的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可以对目标有影响的要素进行估算,分析出各类要素分别对目标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在不同方案组合下所得出的综合评价值,有利于选择最好的方案,加快目标实现进程。针对评价指标打分过程的模糊性,程洋洋(2015)[10]和李成严(2015)[3]等在各自建立的教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将模糊集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王帅(2015)[11]根据其设计的评价指标采用模糊评价法进行评价,以指标与评价的“不符合”程度≥12、6≤“不符合”程度≤9、“基本符合”程度≥9以及“完全符合”程度≥14分别设置为D、C、B、A四级。可见,模糊评价法的主观性较强,对评价效果的影响较大。
三、翻转课堂评价体系的研究方向
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是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而产生的。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刚刚引入不久,因此,其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教育评价已经进入第四代即“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建构时代,其评价理论对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12]。
建立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关键是设计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多样化的评估指标,注重指标体系的个性化和弹性化。此外,还要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重视翻转课堂教学特色,从注重结果的鉴定性评价转为重视过程的诊断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自评和互评的作用。
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的重点是围绕理解的翻转课堂[13]。基于理解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设定为6步:设置衍生性主题、创设理解性教学环境、确定理解的目标、组织理解性活动、呈现理解的表现以及持续的评估。依据上述六个步骤,在教师、学生、督导等多元评价主体参与下,将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督导评价相关数据,经过分析、演化和聚类形成基于理解的评价体系。
总之,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基于理解基础之上的。不同学校、不同课程对翻转课堂的理解不同,教学评价指标也就不同。尊重个性化,重视指标评价设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之不断完善,有效推动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律文,王令群. 大学课堂教学的评估及其作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5(14):225- 226.
[2]李馨. 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借鉴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 2015(3):96-100.
[3]李成严,高峻,等. 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11):100-103.
[4] 于文浩. “翻转课堂”的学习满意度—高校课程教学行动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15,21(3):65-73.
[5] 翟雪松,林莉兰. 翻转课堂的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327):104-109.
[6] 李晓文. 翻转课堂的学生满意度评价研究[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1(3):98-105.
[7] 金丽琴. 基于形成性评估体系的高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研究[D]. 浙江工商大学,2014.
[8] 瞿莉莉,张克金. 翻转课堂模式下高职英语学习评价探讨[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0(4):69-71.
[9] 明娟.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特征分析[D]. 华中师范大学,2014.
[10] 程洋洋. 翻转课堂中过程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云南大学,2015.
[11] 王帅. Wiki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构建[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 36(9):123-126.
[12] 温萍. 论“第四代评价理论”对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7):135-136.
[13] 陈明选,陈舒. 围绕理解的翻转课堂设计及其实施[J]. 高等教育研究, 2014,35(12): 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