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新授课和习题课中的有效应用

    贺小燕

    今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们不得不利用“线上教学”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作为六年级毕业班的老师和学生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才能在二分之一的课时中创造出更高的课堂效率?怎样把新授课和习题课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整理,让孩子们通过录播课、直播课轻松灵动地掌握知识呢?之前我曾经在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对单元知识点进行有效归纳,让学生通过绘制和完善思维导图来自行梳理教学中的知识点,大大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归纳知识的能力。但整理过程密度高,时间紧,容量大,需要同学们之间的互助合作才能有效完成,在这特殊时期,做到这一点比较困难。所以我们群策群力,共同商讨决定,让思维导图走进新授课和习题课中,优化新知识结构,减少通过练习题强化知识的方式,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章节内容的关键词等重要信息连接起来,提高课堂效率,重塑课堂新格局。

    一、把思维导图渗透在新授课中

    首先,做好新旧知识的铺垫和承接。例如:在讲“变化的量”这一课时内容时,虽然重点是利用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来感知变化的两个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但“变化”这个关键词涵盖的范围却很广,不仅仅有数学思想方法,还有哲学范畴。所以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感知什么是变化的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确相关联的两个量的判定方法和应用范围,所以需要让孩子们简单了解和区分“周期性”和“普遍性”规律,并对这两类规律相关联的量进行归纳和总结,深层次挖掘教材内容,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经过这样一系列优化处理后,将知识体系完整,系统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其次,要做好思维导图的完善和补充。章节思维导图不仅是前节课内容的总结,也是下一章节内容的开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变化的量”的思维导图作向导,同学们可以快速明确正比例以及反比例这两章内容的研究范围,通过列表格设数字的方法加深了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不仅仅是一组相关联的量,并且这两个变量之间有特殊的关系(比值一定,或乘积一定)深切体会了量由变化到不变的过程。同学们根据发现对思维导图进行归纳、完善和补充,不仅清晰地理解了正、反比例与相关联的两个量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并且很直观地分辨出正、反比例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轻松地解决了概念的理解问题,同时明确了不成比例的量的范畴,提高了对重难点知识掌握和理解程度,有效發展了学生思考的连续性、类比性和批判性。

    二、让思维导图贯穿于习题课教学

    传统的习题课以收集——整理——分析——展示学生作业——点拨纠错为主,但这种方法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老师提示多,学生思考少,不能深入思考,并且在疫情期间师生无法面对面更好地交流,所以起不到由点到面的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差等生来说,收效甚微,老师的越俎代庖,导致同类型的题一错再错,反而加重了学生的依赖心理,而思维导图的应用,有效规避了这一点。

    首先,我们要找准解题关键,建立疑难题与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典题精讲,挖掘类型题之间的本质联系。例如在圆柱的体积习题课中,通过解决一系列的等积变形的问题进行归纳并通过寻找未知条件进行转化,由果索因,根据体积不变的特点有效解决问题。同时让同学们做了有针对性的“变形”练习后,把错题对号入座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问题框”中补充出来,这样同学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归结错因,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难题变易,解题思路更加灵活清晰,更方便学生在考试之前对不会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而且对发散学生思维也大有益处。

    把思维导图应用于新授课和习题课中,相当于把单元重难点知识进行分解和整合,不仅有效规避了单元复习思维导图密度高、容量大的缺点,并且便于学生在复习单元知识时查漏补缺,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利于学生有充分时间理解、消化和吸收,真正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并能够灵活运用、拓展和延伸。这样不仅能够催生学生的学习动力,更能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和创造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