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学认知 优化教育行为
【摘 要】ADHD学生的教育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校园安全以及学校整体文化建设高度相关,因此学校要重视对此类学生的教育。首先要帮助家长和教师树立科学的认知,建立尽早识别的意识和理性接纳的心态;其次要引导教育者采取科学的教育行为,找到正向激励的“突破口”,及时关注和表扬ADHD学生,帮助其设定可执行的目标、释放过剩的精力。
【关键词】ADHD学生;融合教育;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2-0037-03
【作者简介】汪天玉,南京市科利华小学(南京,210037)校长,高级教师。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由神经生物学因素与环境因素导致的神经发育障碍,在儿童发育的早期出现,患儿有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等表现,并伴有认知、学业、情绪、行为、社会功能等广泛损害。目前,很多学校都有ADHD学生,如何对这类儿童开展教育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校园安全以及学校整体文化建设。笔者基于本校的教育实践总结梳理了一些经验与思考,为广大教育者提供参考。
一、ADHD学生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1.降低教师职业幸福感。
ADHD学生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表现,常规的教育方法并不奏效,或者不能长期奏效,如果教师缺乏专业认知、缺少专业行为,长此以往,会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无助感,从而降低职业幸福感。
2.存在校园安全隐患。
伴随多动、冲动的ADHD学生往往不能遵守规则,会随意离开座位、离开集体,干扰他人,做事不计后果,这些行为对ADHD学生和其他学生而言,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笔者学校曾经有一个ADHD学生,因为作业没带怕被教师责罚,躲到教室后面的橱柜里,教师找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还有一个ADHD学生因为作业没做完,进校园后直接跑到教学楼顶楼的天台补作业,教师调监控后才找到他。这些行为都存在安全隐患,甚至会影响学校的整体文化建设。
二、ADHD学生的学校教育策略
(一)建立科学认知
对于学校而言,首先要做的是建立科学的认知,让教师和家长了解ADHD,减少偏见和误解,这是采取科学、正确的教育行为的重要前提。
1.树立尽早识别的意识。
教师与家长应树立尽早识别的意识,因为尽早识别才能尽早治疗,才能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为此,笔者所在的学校特意给班主任发放了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筛查量表(SNAP-IV),此量表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关于多动症的诊断标准编制而成,有助于班主任了解ADHD的典型表现,形成科学认知。
在学校教学中,若发现学生表现出学习时特别容易走神、严重的丢三落四、交流困难、任意离开座位、随意插嘴等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如笔者学校的学生小博,在课上随意说话,完全不顾课堂纪律,有时还会从座位上径直走上讲台交作业或者离开座位扔垃圾;学习也跟不上,前一天晚上在家听写过的词语、默写过的诗文第二天就全忘记了,考试经常不及格。在了解到小博的情况后,分管校长和班主任到该生家中家访,得知从上幼儿园起,该生就因不能融入集体而更换了3所幼儿园,但家长一直认为是“调皮”所致,并没有去专业医院进行检查评估。学校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专业诊断,家长就医后发现孩子是重度ADHD患儿,遵医嘱服药后孩子的行为表现和学习表现均有较大改善。
根据以上案例可知,当教师发现学生有可能患有ADHD时,建议及时与家长沟通,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建议。教师在与疑似ADHD患儿家长沟通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沟通地点建议不要在学校办公室,而是在学生家中,这样可以消除家长的戒备心,增进家校之间的信任;第二,沟通时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带有情绪和感情色彩,以免家长陷入消极情绪,降低沟通效率。
2.建立理性接纳的心态。
ADHD已经被证实是由于相关脑区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的,孩子的行为问题不是“故意”,不是“捣乱”,也不是“品行差”或者“没家教”。如果教师从道德判断的角度看待这些行为,就很难采取正确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为此,笔者所在学校请来脑科医院的专家开设讲座,让教师和家长建立对ADHD的科学认知,为理性接纳奠定认知基础。
笔者曾经和一位家长聊天,家长说她的孩子是一名ADHD患儿,一年级刚进校不久,孩子就表现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成绩差。不久后,她被喊到老师办公室,班主任颇有怨气地和家长抱怨孩子的“与众不同”,并随口说了一句:“我怎么这么倒霉教到这么一个特殊学生。”家长重提这句话时再度潸然泪下,并说此后这位班主任对她的孩子一直心存怨气,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也不怎么过问。
“接纳”是采用适切教育方式的重要前提。教师对ADHD学生的接纳类似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只有先从心态上接纳ADHD学生,才能建立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反之就会心生怨气,只强调客观困难而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可见,无论是对于家长还是教师,接纳很重要,只有用接纳的心态跳出负面情绪,才能从理性的角度思考应该怎么做,继而在实践反思中改进和优化教育方式,提升教育效果。
(二)采取科学的教育行为
1.找到正向激励的“突破口”。
ADHD学生也会有一些兴趣和特长,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和有效激发这些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它们成为正向激励的“突破口”。
如笔者学校的ADHD学生小月,情绪控制力较差,爱发脾气。一次,语文教师无意间发现他对古文有极大的兴趣,于是就与他约定每周背诵一篇古文。为了背古文,他每天捧着書念念有词,情绪也因此稳定了不少。两周后,小月在教师办公室一连背了《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4篇长古文,且一字不差,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他,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小月的情绪控制力有了一定的改善。
2.及时关注和表扬。
对于ADHD学生表现出来的长处和优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及时表扬,或者用“正强化”的方式给予表扬卡、积分等奖励,帮助学生重建自信心,并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如对于ADHD学生小涛,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地寻找和放大他的每一个积极行为并及时表扬:“小涛主动帮助同学们发作业本,真有主人翁意识!”“小涛发言声音响亮、内容有条理,真厉害!”“小涛带操真精神!”此外,教师还引导其他同学一起来找他的优点。在有根有据的表扬声中,他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和同学是真心夸赞自己、喜欢自己。他也慢慢有意识地自我约束,在集体中寻找认同感和归属感。
3.设定可执行目标。
對于ADHD学生,一开始不要设立过高的目标,难以达到的要求会让这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并很快放弃。教育者要设立他们能达到、可执行的目标,或者从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入手,帮助他们由易到难,由此找到自信,持续前进。
如上述案例中的小涛,害怕学习语文,尤其怕写作文和阅读。教师就不断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从读一句话、一段话开始,再发展到读几段话、整篇文章。在课外阅读方面,因为小涛喜欢踢足球,教师就从他喜欢的足球明星入手,推荐他读《梅西传》,他果然兴致盎然。当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之后,再迁移到其他书籍,小涛逐步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4.释放过剩精力。
不少ADHD学生精力旺盛,经常会“惹是生非”,让教师头疼不已。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运动,或者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释放他们过剩的精力。
对上述案例中的小涛的教育就是这样,教师除了大力推荐他参加学校足球队以外,还让他承担一些需要“动”的任务,如领操、整队、擦黑板、排桌椅、收发作业本等。在这些任务中,他充分地“动起来”,过剩的精力被释放后,他才能安静地学习。同时由于这些任务能为他人服务,小涛也逐渐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参考文献】
[1]高春英.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及教育策略[J].江苏教育,2018(32):52-54.
[2]赵卫国.多动症儿童的识别与学校干预[J].江苏教育,2017(80):1.
[3]陆文超.浅谈多动症孩子的学校教育[J].考试周刊,2017(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