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建构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与改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做出了相应整改,思维可视化教学是人们近年来所推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出现,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在实际教学過程中贯彻落实思维可视化教学,厘清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摸清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而制定对应的课时教学计划。本文简单阐述了思维可视化的概念,并分析了思维可视化对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依此提出了几点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性策略,以期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0-0041-02

    【本文著录格式】韩蓉.思维可视化,建构语文高效课堂[J].课外语文,2021,20(10):41-42.

    人一生都是处于学习阶段,不论在哪个阶段,都需要注重思维的培养。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借助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可视化的教学理念和技术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计划之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可视化学习获取到更多的知识点,还能透过这一新型教学方式掌握更多的技能。语文本身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语文当中的一些诗词歌赋等都是在用极为特殊的语言描述一类具体的事物,这种特殊的表达我们称之为文学,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来将抽象的内容具象化,不仅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有效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一、思维可视化对构建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意义

    (一)思维可视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古诗和文言文,绝大部分都要求背诵,古文往往枯燥难懂,对一些语文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相当于一门“玄学”,正是因为学生不懂其含义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和哲理,导致他们只能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生只会对古文学习丧失兴趣。由于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的出现,教师可以将一些抽象、难以描述的画面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制作出来,学生通过这种具象的学习方式,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并快速记忆需要背诵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记忆力。

    (二)思维可视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难免会在面对或处理一些平常的事物时表现出暴躁的情绪,比如,在阅读一本书籍时,很多学生往往都会停留在文章的表面含义上,而不去深究这本书到底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思维导图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思维可视化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后对其进行导图分析,要求学生在阅读第一遍后,根据文章所写内容,画出大致的思维导图,然后进行反复阅读,填充导图所缺内容,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思维可视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常常涉及很多说明文,很多文章篇幅较大,很多学生不愿意多花时间去阅读,常常读个梗概便等着教师讲解,其实这是种偷懒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在未来学习过程中良性发展。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来缓解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讲述某一篇说明文时,结合网上搜集的一些图片或者视频,根据文章内容,展示相应的PPT课件,用最为直观、形象的方式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一来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基于思维可视化的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随机搭建小组,构建可视化教学

    思维作为学生理解初中语文知识点以及更深层次内部规律的认知过程,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材,顺应学生发展特点制作合理的教学课件,依托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构建可视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完全沉浸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从平时教学情况看出,很多学生因为古文枯燥难懂而不愿意对其进行深度阅读和理解,致使很多学生在考试时在此处丢分,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创设一些便于记忆的情境,并随机将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充满不确定性,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以学习《三峡》为例,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讲解时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组成“一帮一”互助小组,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形式,还能营造良好的可视化教学氛围。然后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进三峡美景之中,让学生与山水相融,从而感受到自然山水的魅力以及作者抒发的情怀。教师可以将文章叙述的有特点的景色用情境创设出来,以此给学生增加记忆点,从而锻炼学生的记忆力,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巧用思维导图,呈现阅读效果

    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展开,跟常见的文字、图形、歌曲、影视作品一样,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和方法。当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可能会对某一事物产生不同观点,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综合考虑学生是处于什么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培养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能力,以便让学生之间发生思维碰撞,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学习《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是典型的说明文,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需要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进而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征罗列出来,通过分析其外形特征、修建时间等,让学生理清文章部分段落的要点。课文讲解完成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整理归纳出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并尝试用自己的话阐述文章大意,从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运用教学资源,营造可视化环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语文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是沉闷枯燥的,很多学生也因此放弃学习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影视资源来进行可视化教学,通过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其探究欲望,学生可以通过观摩影视情境中塑造的事物场景以及人性特点来充分学习对应的语文知识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下可以汲取更多的知识,从而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略读来对文章进行总结归纳,并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视频的播放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念,通过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对农业发展的意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以及物候学的研究意义何在,让学生通过视频教学以及通读课文,快速、准确地回答以上的问题,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拓展可视化练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光说不练假把式,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对学生开展实践练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作文教学便是实践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发散性角度来分析各种问题,还可以就某一事物,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发散思维来对该事物进行画面描述,学生依次承接上一位学生描述的画面展开想象,从而达到练习的目的。当然,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句子,让学生对其进行仿写,通过对句子的句式、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从而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

    以《梦回繁华》这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是典型的说明文,从整篇文章来看,其中并没有对绘画技巧进行过多介绍,作者反而是紧扣这幅画作来描绘现实内容,将北宋时期汴梁都城的“繁华”一展无遗。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为了保证课堂内容的丰富性,教师可以多布置几个选题,以供学生选择,学生通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可根据文章来设置,如:通过学习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宋代的繁华应该有所了解了,大家可以列舉这篇文章中极具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段落或句子,分析其作用,并以小作文的形式提交作业等等,通过让学生实践练习,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其能力,进而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结束语

    综上不难看出,思维可视化教学对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完全符合当今时代所追求的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更多棘手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思维可视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张兆年.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运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

    [2]卓洪飞.思维可视化,构建语文高效课堂[J].教书育人,2018(32).

    [3]罗修国.思维可视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5(12).

    作者简介:韩蓉,女,1978年生,江苏江阴人,本科,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