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揿针围贴对带状疱疹患者急性疼痛与焦虑的影响

    杜倩楠

    

    【摘要】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HZ)患者采用揿针围贴对患者的急性疼痛以及焦虑的影响。方法 2017年~2019年纳入HZ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揿针围贴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VAS评分评估)、焦虑情况(SAS评分评估)以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2.31±1.01)分]、SAS评分[(34.42±3.31)分]低于对照组[(3.75±1.24)分]、[(41.51±3.48)分],P<0.05;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揿针围贴可以减轻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的疼痛程度,见效快,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揿针;疼痛;焦虑

    【中图分类号】R2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2019年纳入HZ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中的男女比为33:27,年龄22岁~73岁、平均(46.52±11.36)岁;对照组男女比35:25,年龄21岁-74岁、平均(46.24±11.0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包括营养神经、抗病毒治疗等,指导患者维持大便通畅,给予清单饮食,教导进行适当锻炼以及文娱活动等,给予相应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揿针围贴,患者将带状疱疹部位充分暴露,结合带状疱疹位置选择相应体位,对疱疹部位进行清洁消毒,镊子将针柄夹持,对准皮损边缘,于疱疹周边1 cm部位垂直按下,每针间距3 cm。每次留针2 d,休息1 d,3天进行1次埋针,持续埋针5次。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无菌操作,埋针时注意不对患者的活动造成影响,避开浅血管,确保患者无痛感。教导患者对揿针进行适当按压,从而提高疏通力。当患者自觉存在过度瘙痒等不适,允许患者自行取针。教导患者自觉疼痛时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緩解疼痛。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量化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0分无痛,10分极度疼痛。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量化评估治疗前后的焦虑情况,标准分100分,超过50分为存在焦虑症,SAS评分越高提示焦虑情绪越严重。观察两组疼痛缓解时间,其定义是患者治疗后至疼痛明显减轻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t=8.920,P=0.000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SA、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揿针疗法为皮内针法,针具的形态于图钉类似,具有调畅气机的作用。揿针局部围贴的方法选取痛点阿是穴作为腧穴,多点针刺以增强刺激量,能够改善局部的气血运行,进而发挥通经活络的作用,通则不痛,因此能够发挥止痛的效果。揿针的特点是留置时间长,可以达到1~7 d,还其刺入深度较浅,无震感,由于针体细、小、短,因此不会对大血管、神经干、内脏等造成损伤,因此只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其安全性是比较高的,揿针疗法也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因此患者较少感到由于揿针引起的疼痛。传统针刺方法要求得气后留针一定时间,且对患者的体位具有一定要求,对年老、不配合患者而言,其时常难以配合。

    焦虑属于“郁证”范畴,其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气机紊乱关系密切。揿针疗法浅刺皮肤从而激发卫气,具有卫外固表的作用,同时能够调和气血阴阳平衡,进而发挥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本次研究中,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该治疗方法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但是本次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少、研究时间较短的不足,未能长期随访该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揿针围贴可以减轻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的疼痛程度,见效快,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万云,贺纯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11):710-713.

    [2] 朱璇璇,吴常征.揿针围贴对带状疱疹患者急性疼痛与焦虑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9,19(0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