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元化的写作教学建构语言能力

    王冰心

    高中阶段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培养的重点核心素养,在于巩固与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掌握更为丰富的语言应用思维、提升语言审美能力、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学生写作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核心素养内容,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展开对学生的多元化写作教学。

    一、应用多元化巩固与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在于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且应用相关的基础知识展开对语言知识应用的练习。

    在多元化的眼光中,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累积,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课本或者阅读教学中。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认知上,个人性格特点上已经形成,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语言知识的累积以及语言能力的提升,是有效提升语言应用能力的方式。例如,学生的性格较为内向,日常的生活中性格较为温和,学生也会对于温和型的文学作品具有更多的认同与亲切感;学生的性格较为激烈,所喜欢的文学作品通常感情内涵、语言表达较为热切。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学生喜欢的文学作品,应用这种阅读的方式,提炼出学生的语言个性,就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在作文写作的练习中,教师要要求学生应用自己积累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

    二、应用多元化掌握更为丰富的语言应用思维

    语言应用思维的丰富较为困难,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对自我的语言思维特性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体验到语言中的不同思维特质,进而引导学生对这些特质内容进行掌握。

    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外阅读书籍中,有古今中外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文学作品,由于这些作者的时代基础与语言基础都是有所区别的,应用丰富的阅读资源,对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方式具有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对不同的课外阅读读物进行探讨,就作者的独特思想以及写作背景展开探究,并就同类型的作品进行对比。对比《红楼梦》与《战争与和平》,可以参照相关的比较文学研究,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认识,区别作品各自的语言思维特性。在写作的练习课堂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模仿不同语言思维方式,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语文写作的思维结构系统,并且展开相互之间的探讨。

    三、应用多元化提升写作中语言审美能力

    语言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审美观念进行,应用多元化的标准就是避免学生语言审美标准的统一以及僵化。例如,在学生潜意识中认识的多元性的语言审美,通常是需要符合与现代标准汉语的特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普通话能力已经形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方言中存在的美进行研究,首先对本地的方言审美进行研究,进而拓展到更为广阔的范围中。目前也有一些文学作品或者电影作品,是以方言的形式写作或者拍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中的语言美进行欣赏,在作文写作中,对于适应于现代漢语的方言语言或者方言的句式进行应用。此外,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不同地区时代中的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的美感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应用诗歌作品,引导学生展开基础的文学比较研究,并且通过微写作的形式,对这些诗歌的作品进行模仿。

    四、应用多元化深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文化传承是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方面,文化理解多数需要在上述的步骤中进行,学生文化吸收的过程中文化的输入较多,文化输出较少。

    在写作的练习中,为了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教师可以定期选择传统文化的主题,向学生布置写作的作业,应用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涵盖的范围较广,在写作练习的文化主题选择中,教师要根据多元化的标准,选择多元化的主题,引导学生展开写作练习。

    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进行持续性的教学引导。写作教学教无定法,运用多元化的策略模式优化教学过程,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能够构建出作文教学的系统。能使学生在增强认知体验、在丰富知识视野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写作方法,丰富他们的写作思维,激活他们主动表达的激情。

    [作者通联: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