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一季稻机插秧及其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黄卫华
摘 要:机插秧及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是今后水稻的生产方向。该文从秧田选择、种子处理、栽插前准备等方面对机械化插秧技术及其田间管理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测土配方、减少化肥使用量、物理防治等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一季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绿色防控;肥东县
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7-0042-02
肥东县位于江淮分水岭地区,耕地面积约12万hm2。水稻是肥东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7万hm2。目前,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和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促使农作物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普通家庭也从“吃饱”转变为“吃好”,对大米的要求也从米质的优劣提升到安全优质,因此今后水稻的生产方向是机插秧、化肥与农药的减量使用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1 秧田选择
育秧方式采取大田育秧,育秧田块选择土壤肥沃、水源方便的方田或长方田,方便秧苗生长发育和起苗。整田用旋耕机把土壤打碎打匀,然后撒施45%的复合肥200~250kg/hm2,接着用耕田机旋耕整平,2~3d后作成宽1.5~1.8m的畦,秧田沟宽0.3~0.5m,第2天进行铺盘。苗床面积105~120m2/hm2。
2 种子处理
稻种选择抗性强、无病害的优良品种,经晒种、浸种、消毒,36~38℃条件下保持12~15h破胸催芽,稻芽长度0.5mm左右。稻种催芽后晾干水分,然后在播种生产线上进行播种。营养土一般选择粘性熟土,自然风干后打碎过筛,一般100kg营养土配比2kg壮秧剂,然后进行机播。用土600~750kg/hm2。
3 插秧前准备
插秧前农机手要全面检查调试插秧机,检查机器各部件是否转动灵活,有没有碰撞卡滞问题,给各转动部件添加润滑油,以有效减少作业故障。严格按照农艺情况将秧苗株距和取秧量调到最佳状态,确保大田有足够的基本苗。插秧机栽秧深浅主要取决于泥脚深度,根据实际深度栽插,避免栽插过深或漂秧、倒秧。另外,规划设计好机器栽插路线,利用划印器和侧对行器,做好栽插的直线度和适宜邻接行距。
4 机械化插秧
4.1 農艺要求 栽秧深度保持1.4~2.1cm,2~3株/穴,均匀度保持在85%以上;漏栽插率控制在5%以下,伤秧苗率控制在4%以下,秧苗行距24cm左右,株距14~18cm。行要直,不漂秧。
4.2 大田质量 大田旋耕整平后沉淀,保证插秧机操作时不陷机不壅泥。插秧泥深度小于28cm,水层深1~3cm。大田整地旋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插秧机作业效果,因此要做到整田质量高,大田秸秆等杂物清理干净,田整平,土壤细碎。若田块肥力偏瘦,可结合旋耕施适量腐熟农家肥或有机肥。大田水层保持适中,水田整好后2~3d就可插秧。
4.3 秧苗素质 机插秧对秧苗要求较高,适合选用小苗或中苗,要求秧苗高度11~19cm,苗叶龄2.0~4.5,秧苗要健壮、挺拔、深绿色。插秧前苗床含水率保持在34%~44%,秧根盘保持不松散。
4.4 插秧质量 机插秧工作过程中要随时查看插秧质量,主要包括深度、每穴株数、漏插率、勾伤秧率等。若发现问题,要及时找出原因,及时调整机具,以提高栽插质量。
5 田间管理
与人工栽插相比,机插秧秧苗较小,秧龄较小,抗逆性相对较弱。田间肥水管理宜前稳、中控、后促,尽早追苗肥,使秧苗尽早返青、分蘖,分蘖期要注意高峰苗出现,中后期要加强肥水管理,保证植株健壮生长。机插秧秧田水管理要遵循“薄水插秧不浮苗、浅水活棵促分蘖、适时烤田控群体、间歇灌溉长穗粒”的基本原则。机插秧田因秧龄较小,施肥时尽量采取前氮后移措施,适当减少基蘖肥量,提高穗肥比重,防止增加无效分蘖,有效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同时促进水稻群体健壮生长和稻穗干物质积累。
按照水稻产量7500/hm2推算,一般中等肥力田需施氮170kg/hm2、磷70kg/hm2、钾130kg/hm2,基蘖肥58%(其中基肥、蘖肥各占29%),穗肥一般增加至42%左右。基肥:机插秧田块前期秧苗小,需肥较少,因此把所有磷肥作基肥用,29%氮肥和49%钾肥作基肥用。蘖肥:机插秧田块水稻返青分蘖较慢,水稻分蘖期较长,追肥分2次进行,大田机插秧后5~8d追施11%氮肥作返青肥,机插16d后再追19%氮肥作分蘖肥。穗期:追施40%氮肥和50%钾肥。追施氮肥一般分2次进行,追施时间最好在倒3叶和倒4叶。田间植株长势较弱和叶色较淡的田块,穗肥要多施,而植株长势好、叶色浓绿的田块可少施。
6 绿色综合防控
水稻绿色防控的目标主要是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采取绿色防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适度打药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面源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托当地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病虫害农事测报指导、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以及专业化农事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预防为主,选用抗病抗逆性强的水稻良种,播种前晒种,对种子进行消毒,科学田间生产管理,科学水肥管理,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农作物秸秆,清除病原体和消毒杀菌处理,利用太阳能杀虫灯和性信息素等方法杀灭害虫,尽量减少农药施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6.1 测土配方,减少化肥使用量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增加配方肥、水稻专用肥、生物肥、有机肥等肥料的用量,减少“三大肥”常规配比用量,有效降低肥料流失率。开展土壤样品检测,根据不同土质、不同作物、不同需肥量,为耕地搭配均衡合理的施肥方案,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总用量。大田管理中突出水稻叶龄跟踪点,根据稻株不同叶龄期需求的不同,适时施肥,进一步降低肥料用量。
6.2 物理防治
6.2.1 诱虫灯诱杀成虫 常见的水稻害虫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这些害虫都具有趋光性,通过在田间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可有效杀灭这些害虫的成虫,减小危害和损失。太阳能杀虫灯安装距离以160~220m为宜,通常安装1~2盏/hm2。太阳能杀虫灯有自动开关功能,天黑开灯、天亮关灯。
6.2.2 合理利用和保护天敌 水稻害虫的天敌有青蛙、蜘蛛、绒茧蜂、蜻蜓、黑肩绿盲蝽、隐翅虫等益虫,在稻田田埂和周围种植蔬菜或大豆饲养水稻害虫天敌,利用这些天敌的捕食性和寄生性控制害虫危害。
6.2.3 性诱剂诱杀成虫 二化螟成虫繁殖期,在田间放置害虫诱捕器,每隔30m左右放置1个,外面多放、里面少放,并排成行放置,通常放置18个/hm2。稻纵卷叶螟繁殖期,通常1hm2放置32个害虫性诱捕器,每隔17m左右放1个,每隔25d左右换1个滤芯。
6.3 化学防治 密切关注本地农技植保部门病虫情报和往年防治经验,开展统防统治,尽量选择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或关键期进行防治,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对路农药,避免在高温炎热或水稻扬花期施药。水稻病虫害化学防治要严格执行国家农药使用的规定标准,严格控制农药剂量、安全间隔期、用药次数。种子药剂处理后,可以有效杀灭和预防恶苗病、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害。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