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蔡明月
【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共纳入10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研究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对象的异常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54例中,正常51例,异常3例,异常检出率为94.44%;研对照组54例中,正常46例,异常8例,异常检出率为85.1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其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价值更高,故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1..01
冠心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已成为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人群以老年为主,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其致死率高[1],故而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冠心病可分为多个类型,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是一个较特殊的类型,又可成为“隐形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及“隐匿性心肌缺血”等[2],其特点是患者无明显症状,但通过检查后可以确诊。如果针对此类患者不能有效的诊断,并及时干预,患者病情可以不断进展,病情不断加重,严重者危及生命。本次研究即观察了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纳入108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54例,对照组54例,研究组男34例,女20例,年龄44~71岁,对照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45~73岁,两组研究病例的性别、年龄、病情轻重及病史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可互相比较。
1.2 检查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全部患者的检查仪器相同,指导患者保持静息状态,取仰卧位,连接各导联后进行检查。注意避免受到手机等的影响,确保检查结果正确。
1.2.2 研究组
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按照操作常规[3]进行检查:全部患者的检查仪器相同,连接导联后全时段进行检查并,共监测24 h,注意保持皮肤的干燥,不可洗澡,确保连接正常,能够获得准确结果。
1.3 诊断标准[2]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如下:①ST段压低,且>60s,每次持续时间1mm 0.1mV;③在原有ST段压低基础上,再压低1mm 0.1mV。④发作状态时,发作时ST段位移,时间>60 s。
1.4 观察指标
主要是观察两组检查对象的异常和正常例数。
2 结 果
两组检查对象的异常和正常例数比较:研究组54例中,正常51例,异常3例,异常检出率为94.44%;研对照组54例中,正常46例,异常8例,异常检出率为85.1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 论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均可用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二者各有优势,其中常规心电图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价格低、即刻可见检查结果等[4]。然而其诊断结果只是即时的,即一个“点”的结果,不能更好的反应出患者的整体病情。而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是可以持续24小时对患者的心电信号,并可达10万次[5],因此可长时间的观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病情,包括缺血程度、缺血持续时间、缺血的发作频率等,能够给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常规心电图检查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动态心电图能够更好的检出心肌缺血的存在,便于临床医生尽早诊断,尽早给予干预治疗,对于改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值得推广,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孙丽红.不同心电图方式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1):69-70.
[2] 吳 磊.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价值[J].医疗装备,2017,30(7):118-119.
[3] 高凌燕.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2):12-16.
[4] 季 欣.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8):107-109.
[5] 郭 冰,朱红梅.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对比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6,10(6):500-501.
[6] 谢金霞,范子夏.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