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观涛”文化内涵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吴春晓
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三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为创建于1867年的观涛书院,曾经历了几次校址搬迁、校名更迭。学校师资队伍优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呈现出扎实与创新并存、个体与集体并进、质量与文化并立的局面。学校以“哺育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为办学目标,以“观涛”文化为引领,以区域项目为研究内容,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学校管理:
“明心慧观,志能聚涛”的文化引领
学校以“明心慧观,志能聚涛”的“观涛”文化为引领,以“管中有观,运中有涛”的管理文化为指导,通过合理管理幅度、明确管理权责、讲求管理效率,实施“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的扁平化管理。
一是合理管理幅度——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优秀的办学传统是一所学校宝贵的文化资产。学校认真挖掘、梳理自身的办学传统,凝炼出“含义隽永,各具特色”的校训,并在校训、校标等学校标志物中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将优秀传统与共同的价值观融入校园管理和日常教学。
二是明确管理权责——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学校管理措施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考评机制科学完善、规范有序;学校民主氛围浓厚,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和睦融洽,行政班子团结协作、作风优良,中层干部的群众民主评议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三是讲求管理效率——实施扁平化管理。学校着力从完善学校现代管理体系并形成层级管理网络入手,依法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体制。成立了“一校三中心”,即校长室和学生工作发展中心、课程教学管理中心、校务管理保障中心。学校各组织机构健全,明确了各自的管理目標、职责和任务;建立了合理的考核制度,遵循内部管理、逐级管理和逐级负责的原则,用制度约束人、激励人、成就人。
二、队伍建设:
“观以载道,涛以育人”的教师群体
在对学校办学传统的积淀与传递、创造与培育、凝炼与形成中,自然而然地滋生了教师核心文化——“观以载道,涛以育人”,激励着教师以传道授业为天职,以严以律己为准则,以博大胸襟爱学生,以精准学识教学生,不断追求卓越、走向辉煌。
一是立足校本,凝神聚气,催生教师文化自觉。有意识地倡导积极的教师文化,使之凝魂聚气,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催生教师的文化自觉。在“十三五”校本研修规划中,学校结合百年校庆,拟定并申报了“明校史,知校情,展校风,做浦三多元、创新的教师”师德修养教育实践活动项目,将百年校庆的筹备与塑造和提升师德素养紧密结合,引领教师们树立并固化“传道为要,育人为上”的教育教学观念。
二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培育教师文化自信。学校既要处理好教师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又要引导教师正确把握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培育教师的文化自信,把富有个性的教师们凝聚成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教师文化建设积蓄力量,达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目的。学校通过对教师队伍现状以及个体水平能力差异进行梳理、分析,结合学校近、中、长期发展目标,分层、分批地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师培养提高计划,不断激发教师的内生力,促进教师发展。
三是创生活动,怡养情致,实现教师文化自强。良好的教师文化能够激发巨大的精神力量。只有充满情趣、乐观豁达的教师,才会化腐朽为神奇,才能把平淡无奇、枯燥无味的工作转化成有生命活力的能量,从而实现教师文化自强。学校鼓励自主性文化活动的创生,教师可以学科团体、教研组室等为单位自发开展小型文化活动。学校还建立了教师文化活动开展的提前策划机制,通过创设“主题文化节”,打造特色文化活动,保障各领域活动能够个性化、持久性地开展,力求活动效益最大化。
三、课程教学:
“观之四方,涛蕴八面”的课程特色
课程是学校的灵魂,课程文化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每所学校都可以通过加强课程建设来构筑课程文化。学校面向所有学生,关注学生的整个人生和心灵世界,以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完善为学生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用课程成就学生的未来。这样的课程文化也是校园文化追求的最高形态。
一是将“观涛”文化与课程相融合。课程是学校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的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学习经验与方法等一切活动的总和。鉴于此,学校构建了以“观涛”文化为核心,体现“观之四方,涛蕴八面”育人理念的整体课程框架,设置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四大领域,重点着眼于八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实践创新”“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直接与学校精神面貌以及育人目标对接。
二是让课程产生丰富的育人价值。学校语文学科以区课题“在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实现读写链接,推进学校‘表达性阅读工程的实践与研究”为引领,大力推进阅读工程,开展“晨诵”和“午读”活动,营造“日有所诵”的校园人文环境;借助“日有所诵”文本,开展诗歌创写、仿写活动;立足教材,设计各年级微写作菜单,进行多种形式的练写。2016年11月,学校语文教师团队的“‘爱上阅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参加了区小学阅读领域的科研成果展示。
三是聚焦思维培养的课堂改进行动。师生多元主体地位的体现,能使学生具有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并获得成就自我的力量与信心,这也是课堂所呈现的独特价值。鉴于此,学校聚焦“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开展第二轮课堂改进行动,期待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个性充分张扬、思维高效互动的场所。
四、学生工作:
“观之以学,涛之以生”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学校在“明心慧观,志能聚涛”的“观涛”文化引领下,以“观之以学,涛之以生”为学生发展目标,关注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关注学生活动组织的运行及功能的发挥,关注社会文化资源的开发等,深化学校学生工作,打造和谐幸福校园。
一是有效更新班级日常生活。在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及生活质量。在班级日常工作中,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增设动态的班级岗位,加强班级干部的轮换与培养,以“成长性需要”为发展目标,开展丰富而有特色的班级主题系列活动。学校针对班级的组织生活,以岗位建设与干部培养为内容,重点关注岗位类型、活动内容及年级特点、岗位设置动态性轮换等,探索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岗位建设。
二是有序开展校级学生活动。学校加强校级学生活动的策划和设计,构建有序的校级活动框架,形成和完善了四大主题活动、仪式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既是学生成长的舞台,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学校现已形成了一年一届的四大主题活动:艺术节为学生的艺术展示和艺术修养的提升搭建了平台;体育节让生命活力充满校园;读书节营造了“读好书,品书香,你我共成长”的氛围;科技节倡导“生态文明校园行”的低碳生活理念。此外,仪式活动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一年级“戴上光荣绿领巾,争做向上好小苗”的儿童团入团仪式;二年级的“领巾胸前飘,喜迎十九大”入队仪式;三年级的“十载成长路,感恩报春晖”十岁生日活动;五年级的“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的毕业典礼。学校注重各年段实践活动的研究,注重每次实践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前移后续,使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三是从细处抓实养成教育。学校以区行规子课题研究为抓手,构建分年级的行规教育目标内容,从细处抓实学生的行规教育,使学生在规范中充分发展、在发展中自觉规范、在规范与发展的互动中提升素质。学校围绕市行规示范校评估指标,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交往礼仪、学校集体规范、社会公共规范”五个方面入手,制订了一系列分年级的行为规范教育目标内容,做到引导、训练、自纠、巩固相结合,以常规促养成。在学生中开展“行规大扫描”实践活动,针对不文明的行为展开讨论,商讨改进的方法,并逐条加强训导,培养学生良好规范的行为。
四是家、校、社互动形成新合力。学校加强、完善家庭教育的领导力量和组织机构,成立了班级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健全了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度,使家庭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家长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指导、监控与评价。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加强小公民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建立起社校合作的大教育格局,共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还建立了8个社校互动基地,包括正义园艺公司、消防队、敬老院、上海京剧院艺校、派出所、交通队、鲁汇居委会、浦江青少年活动中心,扩大了社校联动的范围。
学校在以上几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心理达标校、闵行区行为规范示范校等。
今后,学校将继续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引领,挖掘、弘扬“观涛”文化内涵,围绕立德树人目标,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地位,营造人人参与、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把校园文化精神的内聚力渗透到学校的一切工作中,把校园文化的感染力渗透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教师的自身发展中,把校园文化的支撐力作用于学校的更好发展中,继续发挥校园文化在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氛围育人中的独特作用,增强学校的软实力,为全体师生提供坚实的保障,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再创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