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分析
关键词 “中国梦” 高校思政 教育 路径
作者简介:王春丽,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206
现在国内高等教育朝着“大众化”方位迅速转变,大学生数量连年猛增,因为我国社会转型步伐日渐加快,加之经济全球化影响,多元化价值观正以各类形式渗透在学生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学生主观世界带来了很大影响。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且渴望求知,与此同时,也具备着一定的创新精神,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身肩重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他们来完成和实现,而此时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一、大学生与“中国梦”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其实代表的是一种理想信念和目标,要想成就中国梦,期间少不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参与和支持。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靠的是青年一代,青年人身上所拥有的理想与目标,才是我们国家发展活力的综合彰显,亦是我国在世界独占鳌头的“本钱”。
我们国家当前时代的主题便是“中国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未来的繁荣昌盛。青年学生群体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唯有和本时代主题统一步调,并且一心为国、为社会做出贡献,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且有担当、有抱负、敢拼、敢搏,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发出耀眼光芒,从而为民族振兴添砖加瓦。二、“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性分析
毋庸置疑: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在国家当代青年群体中最具代表性,中国梦前途坎坷、荆棘密布,他们作为主力军,是达成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点所在。各大学校思政工作进行和开展,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应放在培养新时代“四有青年”上,使得大学生们能够始终坚守理想和信念,且拥有广博学识以及扎实本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目标便是促进学生成才,之后在此基础上拓宽现有思政教育路径和渠道,找寻新的教育方法且创新思政教育改革方案,使得教学手段日趋多元,之后在此基础上将中国梦理念日益渗透在思政教育活动中的方方面面,此为现今强化思政教育综合水平的重中之重,对于加强广大高校学生的自身理想和信念而言,意义非凡。
(一) “中国梦”和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紧密关联
“中国梦”是全体人民奋力前行的源头,也是民族振兴、民族发展的伟大梦想,它具备较大的包容性和广泛性特质,感染力和号召力十足。“中国梦”宣传实践阶段内,部分高校中的“重教轻德”思想根深蒂固,没能综合性的对“中国梦”予以大力普及和广泛宣传。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内,时代赋予大学生的使命都十分艰巨,自“少年中国说”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再到现在的“中国梦”,这些都将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大学生紧密关联,使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成为了在校学生接受日常思政熏陶的核心手段,是接受我党先进思想理念洗礼和熏陶的重要渠道及基本载体。
“中国梦”让每个人和每个人的心灵不再“孤独”,使得国民众志成城、上下齐心,让民族和国家以及个体紧密相连,使之成为了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换言之,“中国梦”是党的理想、是民族的理想,亦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中国梦”的教育很是重要,与思政教育结合最为关键,二者是同质同源的关系,国内各院校都要有超前意识和先进思想觉悟,主动将中国梦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以前者为基,以后者为本,共同助力高校大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完成内化,让他们为中国梦而努力,为民族振兴奉献自己。
(二)“中国梦”会帮助大学生建立起自身理论自信
因为理想和信念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和前行的动力源,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员,一定要将“中国梦”教育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准点。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一定要敢于做时代的先锋和表率,成为时代的奋进者和开拓者,为祖国贡献力量。我国处在国家和民族优良发展的关键期,加之经济社会完成了跨越式发展,此时社会价值变得日趋多元化,社会转型期到来,在历史机遇期,要用“中国梦”取凝聚人心,高举旗帜的同时,夯实和发展主流舆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来全面武装教育高校大学生。
(三)“中国梦”会助力大学生成才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便在于创新,创新的源头便是人的创新,创新性人才培育,对国家和社会而言至关重要,在实现“中国梦”的途中也显得意义非凡。创新性人才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若想实现强国梦想,人才对国家可谓是“必需品”。大学生是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大学生群体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大学生经历社会变革和技术发展以及思想变迁,这类人接受高等教育,文化知识充裕且历史底蕴丰厚,是增强中华民族整体力量的核心元素。大学生处在个人发展和思想日趋成熟的过渡阶段,因此要自觉将“中国梦”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从而让大学生可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日渐深化大学生的理想目标和思维观念。实现“中国梦”难以一蹴而就,必须要有创新性人才做支撑,大学生群体创新成长,和“中国梦”保持同步,“中国梦”教育为高校思政教育供给巨大精神力量,与此同时,“中国梦”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实施的坚实载体,“中国梦”引领着广大高校学生创新自我、升华自我,让民族梦想鼓舞着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敢于挑起肩上的担子,让民族梦想指引高校大学生真正树立未来奋斗目标。“中国梦”为创新人才成长在思政教育方面注入了丰富内涵,不仅如此,还坚定了高校“教材育人”目标。
三、“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提升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专业技能
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拥有创新精神和较高责任感。综合型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目标的主力军,基于上述所言,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将“中国梦”理论教育囊括在内,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伟大“中国梦”思想,这对推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社会供给优良人才,是思政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与此同时,也是评价思政教学最终成效的衡定标准之一,这是践行“中国梦”的主要渠道。教学实践环节,身为思政教师,一定要掌握教学规律,遵循以生为本的基本教学原则,针对学生心智特点和发展状况,筛选多样化教学手段,助力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三观,科学规划未来职业发展道路,基于此,在理论教学中适时渗透“中国梦”思想,从而更好更优的提升广大高校学生群体的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等,构筑优异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稳步攀升。还有就是,教师要注重对专业技能知识予以详细讲解,将“中国梦”融入到技能知识教学中,在科学引导教育下,让学生拥有正确认知。具体教学环节,教师应创新思想、实事求是,革新教学手段,突破传统教学弊端和局限,大力培养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想象力,让他们敢想敢拼,付诸行动、达成目标。
(二) 引领学生对“中国梦”理论知识予以全面认知和掌握
现在,国内外社会环境日益变化,意识形态方面也在变更,都有着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思政教师要做的就是创新教学思想,掌握和应用“中国梦”理论知识,将其贯穿于思政教育始终,能够让学生们正确认识“中国梦”理论和价值。实现“中国梦”伟大夙愿,靠的是每一个人的努力,教师要加大宣传普及力度,最大限度上彰显思政课指导能效,构筑正规化价值理论的同时,将“中国梦”真真正正的渗透在思政教学中以及学生的生活、学习中。
第一, 思政教育要立足于社会发展角度,深入剖析“中国梦”相关内涵和具体要求等。延伸到教学中时,思政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将“中国梦”和其他的“梦”区分开来,了解期间差异性和联系性,将“三个自信”和“中国梦”紧密关联,教会学生“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第二, 教师要掌握每个阶段的“中国梦”实现渠道。现在“中国梦”使各阶层均可从民族复兴的远大前程中看到利益所在。
第三, 合理阐释“中国梦”和大学生之间的关联性。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们的团队能力与合作意识,让他们了解到自身发展和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无国无家、无家无我”“众人划桨开大船”,让他们树立团队意识,使其拥有责任感。无论身处何时、身在何地,都要将自身前途与“中国梦”和国家命运相联,努力拼搏,去实现“中国梦”。
(三)发挥新媒体引导效能
将新媒体和思想教育联结起来,此为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必要手段,也是与时俱进式的一种教学体现。新媒体突出特点便是快捷和互动,是改变社会认知形态的舆论力量。大学生思想价值观慢慢步入成熟期,大学生个性特点尤为鲜明,和新媒体可以良好相融,将新媒体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梦”融入到思政体系中,思政教师要树立起“中国梦”基本思想,始终坚持以生为本教育原则不动摇,以多样化教学手段去不断的充盈“中国梦”内涵,营造出良好的中国梦学习环境,凭借信息化技术,以新媒体方式为思想教育平台,和思想教育相联,引导广大师生在网络平台上热烈交流和积极讨论,之后在此基础上实现提升整体思政教育质量和增强学生感染力的核心目標。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与此同时,也是我们每位国民心中的梦。教材育人、立德为本,基于“中国梦”,它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也同时为他们指明了发展方向,让他们日渐形成高度责任感且努力追寻民族梦想。旨在让高校大学生夯实本体思想立场和观点、方法等,高校思政人员就务必要在日常思政教育环节中融入“中国梦”,贯穿思政教育全程,以思政理论教学为基,借助信息化元素和多重渠道,为实现“中国梦”伟大夙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韦利军.“中国梦”指引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研究[J].明日风尚,2018(23):111.
[2]安红霞.积极遵循“中国梦”指引着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J].新校园(上旬),2017(2):5.
[3]尚以迪.基于“中国梦”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J].学园,2017(31).
[4]亢敏.高职思政理论课实现文化传诵与创新的思考——以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9).
[5]王倩,甘露.德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评《中国梦与高校德育:地方院校德育研究》[J].林产工业,2019(8).
[6]王圣,吴玉娟.国家形象塑造:大学思政教育的理性与信仰反思[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5):147-151.
[7]卫夏雯.重视国家需求增强创新效能,带领科技工作者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姚建年[J].科技导报,2019, 37(10):27-32.
[8]赵炜.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评《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互动研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