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陶汝信
摘要:学校应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上的融合,满足学生的健康发展需求。本文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角度,分析了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9-
引言: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转变思想认识。在新时期,教育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在教育中需要从展现核心素养教育作用出发,以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为基础,转变教育模式,做好教育创新,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提供支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设立教学目标,强化生本道德意识
学科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需要有“三维”意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做出考量,以有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知识目标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能力目标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塑造,情感目标注重学生道德意识的成长,教师从教学目标设计出发,对学生展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符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具有极为广泛的实践价值。教师还要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内容,对教材内容做深度解析,对学生学情有到位把握,这样才能提升目标设计的契合性。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师的责任,但在执教过程中,需要给学生提供目标认识的机会,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这对提升学习效果有重要帮助。如教学《网络改变世界》相关内容时,教师设计了目标分为几个方面,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多媒体进行集中展示,并进行必要的解读。如知识目标为:明确网络的便利作用;网络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对目标进行解读时,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学习:网络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更多便利,网络对社会进步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网络也有负面影响,如果青少年沉迷网络,也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在能力目标设计时,教师从了解网络交互优势和网络陷阱分辨等角度展开推演,要求学生结合网络应用实际体验,对网络的社会功能做深入研究。学生对网络信息应用有特殊敏感性,自然积极响应教师调动,课堂学习渐入佳境。
教师从目标设计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对应设计和组织,给学生提供主动认知的机会。学生对网络信息应用最为熟悉,这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常态。教师让学生结合网络应用现实做研究和学习,成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深度思考内化中形成道德意识。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众多,教师有意识从学生生活展开设计和调动,让学生在深度思考中完成学科认知内化,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和组织。
2解读教学案例,调动生本社会责任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入解读,组织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可以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案例解读、讨论、归结中完成认知的内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初中学生其心理还不够成熟和稳定,面对社会案例信息,需要形成理性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探索,自然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如果有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社会案例信息搜集和分析解读,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的机会,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交流中形成道德意识。
解读生活案例时,教师需要有对接意识,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主动进行案例解读和分析,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主动思考的机会,并在反复体验中形成学科能力。如《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信息,要求学生对相关案例内容展开观看和思考:这个视频中的人,在公共场所高声打电话,引起周边人的侧目。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呢?学生开始观看视频,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认为,这个人打电话是个人自由,但不能将自己的自由建立在别人不自由的基础之上。也有学生说,公共场所需要讲究共同秩序和道德,有些规则是明文规定的,有些规则是约定俗成的,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这些规则,不然就会造成一些混乱。教师参与学生互动交流,对视频中打电话行为进行专业点评,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启示。
3开展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让学生具有初步的法律意识,从而成长为一个更加合格的中国公民。作为一名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涉及与哲学相关的内容。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固然重要,但是学习哲学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对一件事情进行多角度分析。这不仅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辩论会,让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敏感话题进行分析。例如,“面对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这种问题,有的同学认为应该主动地去扶起老人,而有的同学就会害怕老人“讹上自己”,选择“敬而远之”。在开展辩论之前,应该确立正方和反方的观点,并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进行选择。学生在进行辩论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尽可能给人一种针锋相对的感觉。当一次辩论结束之后,还可以把正反两方相互调换再进行一次辩论,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会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培养核心素养。这样的辩论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也能变得更加活跃。
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要从做好核心素养落实工作入手,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完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及时与学生沟通,运用适当的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各项支持。
参考文献
[1]顾伟.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新课程,2020(45):166.
[2]顾曙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构建“生本课堂”实现途径探析[J].新课程,2020(45):45.
[3]张旭琨.基于“让学引思”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新课程,2020(45):46.
[4]王丽.核心素养视域下道德与法治“情感—交往”型课堂探究[J].江苏教育,2020(8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