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的治理创新
韩琳琳
【摘要】化工建设工程科技含量高,技术风险大,其质量安全状况与安全生产、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本课题针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会治理创新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化工;工程质量;治理创新;对策
一、化工建设工程质量事关公共安全
化学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行业,又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行业。化工建设工程的质量与化工企业的安全运行密切相关,一旦工程质量发生问题,很可能引发介质泄漏、中毒、火灾甚至爆炸事故,并且由于单体设备、装置通过工艺管道相互贯通,灾难事故随时可能蔓延扩大,不仅直接影响化工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威胁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定。为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二、化工建设工程质量治理现状
为了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质量,保证投资效益,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结合我国建筑业的实际状况,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984]123号),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原石油工业部、原化学工业部分别在1986年、1987年和1991年成立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并陆续发布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对化工石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程序、机构资质认定、人员资格考核评审等予以明确,制定了工程质量检查大纲及监督实施细则等配套规定。2000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实施后制定的一部重要的配套法规。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再次用血淋淋的事实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化工建设工程存在的安全生产治理问题
由于化工行业管理的弱化,大部分化工建设工程主要依靠参建单位自律、自控,在社会诚信体系尚未有效建立的情况下,市场的过度无序和失控给工程质量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化工项目建设质量行为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业主行为缺乏约束
(1)质量意识薄弱,管理松懈,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任意简化法定基本建设程序。
(2)项目招投标或者直接发包工作不规范,违规操作。
(3)建设资金不到位,资本运作不规范,随意压缩质量成本和质量投入。
(4)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影响工程质量。
(二)设计质量“先天不足”
(1)勘察设计市场不规范,无资质设计、挂靠设计等情况大量存在。
(2)前期工作不充分,工程仓促上马,“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工程设计视同儿戏。
(3)设计单位人员不稳定,骨干流失,技术要求不明确。
(4)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三)监理责任“后天失调”
(1)监理市场不规范,鱼目混珠。
(2)监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工作责任心不强,企业资质管理与个人执业资格管理严重脱节。
(4)监理责任不落实,工作“蜻蜓点水”浮于表面,不能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部门的要求切实履行执业责任和义务。
(四)施工市场竞争无序
(1)市场准入控制流于形式,大量不符合基本条件的“冒牌”、“挂靠”施工队伍低成本竞争扰乱招投标秩序,守法企业几乎被完全挤出低端建筑市场。
(2)“入围”企业变相出让施工资质,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取管理费,工程建设费用横向流失,经济利益驱使“包工头”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炮制“豆腐渣”工程。
(3)施工企业为降低人工成本,大量使用未经培训的民工,农村施工队伍以各种名目涌入特殊专业建筑市场,施工人员业务素质差,技术水平低,经验明显不足,工程质量缺乏基本保证。
四、探索安全生产的社会治理创新政策建议
借鉴国际经验及地方实践,我们提出建立社会共治制度,探索安全生产的社会治理创新的如下政策建议:
(一)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探索安全生产的行业共治制度。建议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安全生产中的行业共治与自律作用。
(二)激发专业服务机构活力,探索安全生产的服务共治制度。安全生产需要大量从事相关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及中介服务企业参与,以提供专业化的相关社会服务,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专业服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问责。
(三)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建立社会应急救援体系,探索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社会共治制度。在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中,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至关重要。建设应急救援体系不仅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要激发社会活力,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
(四)发挥工会作用,全面参与安全生产治理,探索安全生产的职工共治制度。
五、结语
化质量安全重于泰山,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灾难性后果。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者要不辱使命,勤勉敬业,开拓创新,争取在监督理论上取得新突破、监督实践中确立地位、诚信兴业,为捍卫工程质量,维护公共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汪应洛,袁治平.工业工程导论[ 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齐二石,霍艳芳.基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国工业工程发展策略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4,40(10):6-9,18.
[3]王国明,简祯富.台湾工业工程理论及应用发展回顾[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