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立医院科研经费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研究

    张利

    公立医院是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者,科研经费的管理对科研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着制度和内控欠缺、经费预算不科学、核算欠规范、监督考核缺失等问题,存在较大财务风险。医院应以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为契机,通过科研经费的制度和内控建设,以信息化为手段,规范管理,优化流程,确保科研经费安全、合理、高效使用,推进医院科研实力不断提升。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取得的科研经费大幅增长,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公立医院在科研管理方面起步较晚,存在制度和内控欠缺、经费预算不科学、核算欠规范、结题管理滞后、监督考核缺失等问题,因此科研经费管理成为了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分析风险点,针对性风险控制,确保科研经费安全、合理、高效使用,已成为医院管理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潜在风险

    (一)制度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

    从国家科技部通报案例看,存在以虚假票据列支费用、违规开支测试化验加工費、超范围开支经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发放不规范、违规自行增加课题合作单位等问题,究其根源还是责任落实不到位,内控制度不健全,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不规范,未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因此需建立完善的经费管理办法,规范使用流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防范财务风险。

    (二)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执行和实际脱节

    公立医院科研人员在课题预算申报上,均是凭借以往经验和估计自行编制,预算编制不科学,使得实际支出与预算差距较大,预算不足或无法报销的问题。财务部门对预算管理参与度不够,未能掌握项目预算明细和使用进度,对全过程缺乏监督,可能出现无法顺利实施的风险。

    (三)经费核算不科学,未能真实反映科研经费情况

    按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直接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但会计核算明细科目未能和其保持完全一致,未能区分资金性质等。导致经费不能产出直观经费报表,通过手工统计编制支出类别,繁琐且随意,未能正确反映项目使用情况和资金来源。

    (四)经费使用缺乏监管,内控风险大

    一些经费负责人存在“钱是我申请的,就由我开支”的误区,科教部门片面理解国家为科研经费“松绑”的政策,认为“松绑”就是“不管”,财务部门认为只负责核算不负责监管,于是出现相互推诿,管理空白地带,存在较大内控风险。按照《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坚持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放权不滥权、坚持放权不越线,规范科研项目资金使用行为。因此,加强监管是防范潜在风险的有力手段。

    (五)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落后

    由于信息化管理落后,很多医院依靠手工建立项目经费登记本进行管理,而科研项目时间跨期较长,存在经费本遗失或登记不全的问题,出现经费使用人和财务备查账不一致、账目不清等风险;加之报销手续繁琐,进度缓慢,严重影响课题负责人的积极性,这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搭建经费预算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及时了解经费的执行情况,系统性解决管理中的潜在风险。

    (六)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亟待提高

    按照预算管理要求,须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医院财务部门和科研项目人员要紧密配合,不能流于形式,要切实起到评价考核作用,避免出现财政经费未有效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潜在风险。

    二、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风险防控措施

    (一)加强科研经费的制度建设,完善内控

    按照《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国发〔2014〕64号)、《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以及各省市出台的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医院应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办法,加强经费使用各环节的监督,平衡“放”与“管”的关系,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

    (二)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加强预算管理

    医院需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预算管理共享平台。一是科学编制经费预算。加强对科研人员的课题申报培训,指导合理编制预算,涉及试剂设备的预算,物资采购部门应给予支持。二是财务部门应按照合同计划书设置经费预算明细,区分资金来源进行录入预算平台。三是完善财务核算,分项目核算到会计支出的末级科目,并确认经费来源。四是预算和财务核算系统进行联网对接,自动匹配会计科目和经费预算科目和执行预算。五是按照经费管理办法进行预算调整申请。医院可开通手机用户终端,帮助实时管理,减轻财务和科研人员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课题推进。

    (三)建设智慧财务平台,系统性降低风险

    医院整合预算、报销审核、财务核算软件,搭建智慧财务平台,完成线上报销申请,审批、支付、核算、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与预算联动,超预算自动预警,形成报销信息互通的网络化科研管理平台,能够系统性降低风险,有效的降低人力成本及节约时间,有效避免经费超支等问题的发生,。

    (四)规范使用经费,加强审计监督

    审计部、纪检监察部门应定期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评估,对特定的科研项目经费进行专项审计,及时反馈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纠错堵漏,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五)加强项目绩效评价,推进科研健康发展

    医院应当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的考评和激励机制,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监督部门开展评价,从科技含量、经费使用、社会效益、临床指导意义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考核。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不仅带给了相关负责人压力,更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与荣誉感,为医院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和讨论

    科研经费在使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多部门协同,各司其职,以信息化为抓手,从预算、使用、结题进行全过程控制,确保资金合规、合理、高效使用,堵塞漏铜,防患风险,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推进公立医院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带动医疗技术的进步。(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