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李迎

    伴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提高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已逐步成为公立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虽然在专项资金的管理方面力争做到专款专用以及资金使用率的自动化,但在具体操作中仍潜在诸多不足,比如资金到位不及时、难以做到专款专用等。以下就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问题与策略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公立医院的未来发展有推动作用。

    一、引言

    公立医院的专项资金即由国家或者上级管理部门拨付给公立医院,或者由公立医院自筹,以便将其用于指定项目上。专项资金主要有四个特点:实效性强、单独核算、用于特定事项,专款专用、来源渠道多。

    二、县级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未创建相应的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与跟踪问效机制

    当前公立医院审批的项目资金还存在高投入、轻绩效、轻管理的问题。大多数公立医院都更为关注在某一项目上投入了多少资金,而对资金投入之后带来成效反馈却缺乏重视。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也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没有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合理的位置,更没有创建相应的专项资金使用体制以及管理部门问责制度。

    (二)管理体制落后,满足不了专项资金管理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公立医院没有创建一套严谨、规范紧随时代潮流的专项资金管理体制。比如专项资金操作流程、专账管理具体要求、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未明确界定;专项资金的决策机制、报销流程没有完善的管理策略;没有创建与推行专项资金的监管体制等。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部门之间没有指导其工作规范性的准则,致使工作漏洞的产生。

    (三)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不合理

    一些医院在编制预算期间未科学测算,没有进行必要的效益预测、严谨的科学评估程序以及可行性研究,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不符,经常产生主观增加预算支出或者当年的预算没有得以执行的现象,进行严重影响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率,结余较大。较多的沉淀资金影响了资金使用率。项目在推行三年以后,仍存在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结余情况,这时财政部门就会将结余的资金收回,给医院带来严重损失。

    (四)专项资金到位不及时

    公立医院在上半年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整年的预算编制,然后按照财务的预算批复执行预算。但由于专项资金的拨款流程一般需经过中央、省、市各级管理部门,待发改委、卫生主管以及财政部门层层转拨之后,才可到达医院的账户。拨付的资金如果用于购买设备、机械等,通常还要经过政府的集中的采购,程序极其繁琐,采购时间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的执行进度。一些专项资金的转账到了年底或者次年,以至于預算进度不得已转到下年,而名义上本年拨付的财政资金,实际上并没有及时到位。这种专项资金到位不及时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使用效率。

    (五)未预算专项资金的影响

    因为一些财政专项资金的拨付时间不明确,而且上级管理部门进行二次分配专项资金通常会在下半年才能明确支持拨付的项目以及资金数额等,所以公立医院事先并不知道资金能否到位、何时到位以及具体的到账金额等,因此常常不将这笔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只要资金到位,因提前未做好合理规划,只能临时安排资金使用,这样不仅会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进度,使其因时间问题将项目结转下年,并且即便对资金做了规划,也会由于计划不合理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六)未做到专款专用

    当前,公立医院专项资金被挪用与挤占的情况极为常见。通常表现为公立医院的办公经费、日常开支不足挤占专项经费的情况,一些项目超出预算而挪用专项经费,一些医院没有明确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仅凭自己的理解随意使用专项资金等。当前现有的专项资金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为细化到具体的使用方向,致使专项资金随意使用的情况发生。

    (七)财务核算不科学

    首先是未进行单独核算。专项资金的首要特点为单独核算、专项管理。一些医院因为设置的科目不够科学,为创建明细科目或未设置合理的备查登记,致使专项资金混淆不清,没有满足单独核算的标准。其次是财务处理错误。一些医院出现年终违规虚列支出的情况,将专项资金列入“其它应付款”,然后再下年年初在转回,还有的医院将专项资金用于日常支出或者工资福利等。

    三、有效改进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优化环境,落实相关体制

    优化公立医院的内外部环境以推动专项资金管理体制的实施,相关工作人员需提高对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重视,结合具体情况、具体要求提出申报数额,以便有效提高申报效率,保证各申报环节的迅速、准确。医院上级管理部门也需要不断加快专项资金申报材料的核查速度,针对存在的问题需及时与申报单位进行交流,保证资金尽快拨付。除此之外,公立医院还需不断完善专项资金管理体制,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提高对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要细化管理体制,在制度当中明确专项资金不得随意扣押、缩减,严禁随意调用、挪用。对于专项资金的发放,管理部门需严格按照审核程序,提高审核效率,据实发放,保证专项资金及时用于指定项目中。

    (二)制定专项资金管理方法,明确责任

    公立医院需综合自身具体现状,合理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其体制当中必须明确项目立项、资金申请以及资金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内容,比如资金审批岗位职责以及专项资金的数额等,特别是要掌控好专项资金的审批流程。对于专项资金的核算管理,需单独设立科目加以核算,保证专款专用,以防出现资金挪用、虚报乱报的情况发生。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还需认真落实各项管理体制,针对关键环节要实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授权管理等方式,以实现资金管理人员的互相制约,合理规避风险,提高资金使用率。并且,还需严格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保证专项资金的全过程跟踪,以便及时发现资金使用及管理期间存在的不足,便于对使用效率的合理评估,积极改善专项资金使用率。

    (三)内外部审计相融合

    公立医院可通过提高内外部审计的力度,来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构建完善的专项资金内外部审核体制,且认真执行监督检查管理方法,实时追踪与全面监控资金流向。上级管理部门、医院领导者等需对专项资金拨付到位、资金流动情况等进行定期检查;医院内部也需要综合资金管理标准,通过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进行检查,也就是说,通过对会计凭证、账簿、票据等的审核,检查账目是否真实,以及其中涉及到的业务是否存在,以便判断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与合规性,检查专项资金是否被管理人员通过某一手段占用或挪用,甚至贪污等现象,尤其要检查专项资金在使用之前是否有明确的实施方案,资金是否足额、及时到位,预算执行进度是否合理,资金结转是否合规,以保证专项资金用到实处。

    四、结语

    公立医院需不断增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积极提高医院竞争力,以便有效规避在发展期间潜在的财务风险。公立医院需综合自身情况,积极改革创新,优化环境,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方法,加强内外部审计融合,进而保证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推动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社会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作者单位:涡阳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