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
金月红
【摘 ? ?要】初中阶段是各科知识学习的转折点,学生后续需要面对更高难度、信息量更大的学习,所以在这一阶段的基础强化十分重要。特别是思维习惯的培养,决定着学生后续在学习与工作方面的成就。语文教学作为基础的语言教育,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针对初中阶段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教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3-0092-02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想培养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自身意识与素质存在问题
要确保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教师首先应当具备创新思想,这是教学领域当中一直以来都有着重要影响的理念。
但我国的语文教师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思想的影響,虽然注重自身理论知识的补充,但并不重视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始终跟从应试思想,以自身为主导去规划教学、实施教学,忽略思想上的培养,这样显然是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特别是语文知识的教学,作为涵盖广泛,注重自主理解、思考与探索的科目,如果教师的思想被限制,不具备创新性,学生的思想自然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二)教学方式不灵活,无法激发学生积极性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否能够得到激发,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展开讨论与分析,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创新思想以及学习探索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但就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方式来看,教师群体多数都是以应试教学的要求去选择教学方式的,而不是以学生的喜好、习惯及需求去选择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培养,会让学生故步自封,只会跟着教师与教材走,更无法谈及创新思想的培养。
(三)教学评价缺乏客观性与激励性
教学评价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环节,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够强化自我认知,对自身的特点及优势有明确认知,通过教师的激励,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创新精神,养成敢想、敢表达的习惯,在文学知识探索的路上越走越远。但我国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显然更重视对与错、好与不好,这样的评价过于主观,缺乏对学生的尊重,也并不能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改革措施
(一)提升教师素养,调动教师创新意识
学生的学习成果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所以如果教师具备创新性的思想,懂得激励学生去创新,那么学生也自然会勇敢积极地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迈出创新的步伐,反之教师如果只是照章办事,照本宣科地去教育学生,完全不注重自身意识的革新以及学生意识的激发,那么学生也只会产生思想惰性,一味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所以教师要确保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先确保自身已经具备创新的意识及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教学方式与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教师懂得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步入创新领域,学生也自然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开始发挥出自身的创新潜力,对语文知识进行创新性的思考。所以当前初中语文教师为帮助学生奠定正面积极的思维习惯,对自身教学方式的创新是必要的。
老剧新演便是能够帮助学生体现出自身思维创新性的重要教学方式,为确保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得到激发,教师应当借助这样的教学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三)确保教学评价客观性,激励学生创新
教学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所以当前我国初中的语文教师有必要对自身的评价语言及评价思想进行改革。在评价过程当中,首先应当体现出对学生思想的尊重,在课程开始前、进行中以及结束后的评价过程中都应当在学生发言之后,对学生敢于表达的精神表示赞赏。而且应当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不要随波逐流,将自身的主张诚实体现出来,这时教师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有创新精神的,只是限于教学形式无法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应当利用客观的、激励性的评价去鼓励学生,而不是用对或错去限制学生,这样才会让学生的创造潜力真正体现出来。
三、结语
创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要素,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养、创新意识,而且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特别是在注重自主思考、探索与创新的时代,教师更应当注重对自身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让教学更具激励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董丽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
[2]余建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9).
(责编 ?吴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