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岗位浅析

    吴依笛

    摘 要 本文从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特点出发,介绍企业知识产权岗位认知、要求和进阶等方面的知识,对企业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尤其是期望进阶发展的员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企业 岗位认知

    知识产权作为典型的脑力密集型产业,服务以无形资产输出和高智力劳动为主,不重资产配置,但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从业人员。与代理人、审查员和知识产权律师一样,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也是知识产权行业的基石岗位之一。不同于代理师依附于代理所,在交底书的基础上为了授权而对申请文件精打细磨;也不同于审查员立足于公权力一侧,专注于知识产权的前端审查;更有异于律师在庭上挥斥方遒,与对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作为企业的一员,通常立足于企业利益,为企业的顺利运营保驾护航。

    一、企业知识产权岗位认知

    知识产权的源泉动力是企业的科研活动,但与基础的技术工作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在工作中需要沟通交流的对象非常多且复杂,从研发到市场,从财务到销售,与每个部门都会产生交集。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需要基于过往经验,和多方沟通协调,确保知识产权保护时间、保护形式和保护范围的合理性,这要求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学会以不同的技巧、不同的专业素养和不同的人员进行交流。

    同时,作为企业优秀的知识产权工作者,必须掌握扎实的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对公司主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进行妥善管理的能力也是必备的。掌握知识产权的实务知识是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需要具备的技能之一。除实质程序以外,各种知识产权资产繁杂的流程,也向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产权挖掘能力、布局能力,甚至是知识产权深度检索及预警分析能力,也是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胜任相关岗位的必要条件。

    二、企业知识产权岗位要求

    (一)敏锐的商业触觉

    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对知识产权专有性的认知通常较为深刻。

    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即独占性或垄断性。这就意味着,除权利人同意或法律规定外,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该项权利[1]。全球各国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均对各类知识产权设置了一定的保护方式,而专有性这一特点,即保证了产权人将智力成果运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能将其作为争取生存空间、维护自身利益,甚至抵抗竞争对手的重要武器。

    同時,为了顺应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迈向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企业也需要改变意识,将关注点从知识产权的申请量转移到知识产权的价值上来,培育更多高价值的核心知识产权。何为高价值核心知识产权?理论上有许多学派,但衡量标准中总少不了商业价值,追根究底,产权人对知识产权的投入总是希望收到回报的[2]。作为亚当·斯密“利己性是人们从事商业交易活动的动力”理论的延续,格里高利·曼昆在关于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中阐明,“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自利性才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大推手[3]。

    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衡量一个市场经济体知识产权价值的重要标准。商场如战场,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要不断向市场推出合适的产品。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会接触到大量已成形的技术方案和未成形的初期想法,如何针对各类产品线甄别这些方案和想法的商业价值,从而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未来更有可能实现并占领市场的技术上,就成了需要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保护客体的多样性、侵权的易获得性、方案的新颖性、技术的可替代性、应用市场的阈值,这些都是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与企业推陈出新的技术成果长期接触,结合竞争对手的研发路线、产品推出后的市场反应、涉及知识产权的争议解决等多方面经验,锻炼出来的敏锐触觉。

    (二)全方位的法律意识

    知识产权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已经开始向社会生活的多个方向延伸。大到贸易摩擦,小到日常生活,我国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在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的20年来逐步提升,而作为法律从业者的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更应该用法律思维来指导工作、探索世界。

    不同于日常运用,语言被赋予了法律含义后便脱胎换骨,在专利文本等法律文书中,一言一词都需谨慎。一个“或”字的错用,带来的是微软字体侵权案中百万元级别的损失;围绕着“comprising(包括、包含)”的争论,两大跨国公司开始了数年的诉讼长跑。为了从源头处规避风险,我们在前端申请工作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全方面思考,从无效、诉讼、产品制造链等多角度出发,专利的撰写在包罗万象的同时也需谨慎,须知任何一句话都可能给后端的维权带来不利影响。

    知识产权风险分析中对法律意识的要求更为突出。无论是企业研发过程中的风险规避还是产品推出后的风险清查,缺乏法律意识,都会给知识产权的权利行使带来灭顶之灾。

    (三)多样化的学术背景

    除了一些众所周知的高科技企业外,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都十分片面,对外招聘也更青睐知识产权专业或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殊不知,不同类型的业务需要配备不同背景的知识产权人才。例如,有产品产出的实体企业,必须配备与产品实际相关的工科学术背景的专利工程师,这类人员才能更好地成为技术人员和专利代理师之间的桥梁,完成技术方案的专利转化;又如主攻数字经济的虚拟企业,也需要配备相应的通晓商业秘密和合规管理的人员;大IP时代,新文娱企业需要接洽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拥有者并购买权益或获得授权,较之工业产权可能更需要精通版权的知识产权人才。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在自己的领域发挥专长的同时,最好对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也有所了解,进一步为所服务的企业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三、企业知识产权岗位进阶

    要更好地使个人发展与公司的前进方向相契合,就要注重企业文化、战略发展的融会贯通。与公司的理念相似、三观一致,能够进一步巩固企业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与企业一同前进的基础。例如,讲求工程师文化的企业,能够使令知识产权工程师认识到企业对产品研发的重视,顺应该导向而配合工作,为公司的研究成果提供重重保护;而对外贸型企业而言,面向全球销售的产品也向知识产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的知识产权工程师不仅需要完成本职工作,更需要时刻将宣传企业文化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

    四、结语

    虽然大部分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的日常工作涉及前端申请,但如果希望自身的价值再上台阶,必须在工作中坚持学习,熟悉知识产权的运营、诉讼、无效、应诉等后端业务。将前后端业务结合形成思维闭环,前端的申请政策文件能够更好地指导日常申请及预测未来的维权要点,后端的诉讼新动态又能进一步反哺前端申请工作的新思路,凡事多想一步,不仅能发现盲区,还能给出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案。经常反思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提高工作质量,如何提高知识产权价值等,是优秀的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应该做到的。

    (作者单位为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何敏,杨元魁,刘良炎.论企事业单位(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原则[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5):3-5.

    [2] 吴汉东.关于知识产权基本制度的经济学思考[J].法学,2000(5):33-41+46.

    [3] 龙文愚.知识产权制度的公益性与私益性[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15(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