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风的焦虑

    王晓晖

    沾上互联网是极其拉风的事情。

    沾上互联网也是极其焦虑的事情。

    愁:互联网纳雄耐尔一定能成功但凭什么我能成功?我这头猪的风口在哪儿呢?

    不要去预见互联网的未来,人有多疯狂互联网就有多疯狂!

    而电台不是创业者,是国家喉舌,疯不得。但要以淡定应对众多“疯子”,确实抓狂:

    两个需求的纠结——竞争是要么满足现实的需求,要么创造新的需求。前者是用互联网改造信息传播,吃补药型;后者是用互联网孵化信息传播,“挥刀自宫”型。哪一个都可能要命!

    两个定位约束下的纠结——媒体的使命与官媒的使命。单纯从增进社会福利角度讲,或从投资角度讲,给你10个亿,媒体、健康、零售、旅游四选一,你投谁?从阿里上市时买它的股票,现在最少50%以上的收益,比媒体赚钱。但使命使然,使命不以赚钱为目的,使命不是想做什么,而是该做什么。

    定位了媒体,再给你10个亿,华谊、优酷、今日头条、腾讯、百度、中央媒体,你投谁?如果个人投,答案明显,但电台投就含糊了,因为你要老老实实做官媒!这是国家的布局定位,你无权决定。天大的诱惑要经得住,多大的纠结!更大纠结是互联网非官媒的趋向都是平台型、聚合型,而官媒必须机构发布、权威发布,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特性与专业精神的至尊感如何结合?

    两个技术禀赋约束下的纠结——电台的标签与无线电的标签。报纸、电视、广播都是典型的场景媒体。互联网终端包括车联网终端重新颠覆了场景应用。电台的竞争者不是电台,不是媒体,而是所有场景下的应用,应用具有时间排他性,一天24小时,玩微信、玩网购、玩游戏,顾得上你吗?这个电台的标签怎么刷新?要刷新的话如何衡量机会成本?甩掉人生包袱对个人都不易,对于官媒甩掉前半生的户口出身更是难上加难!

    无线电传输形态已远输于互联网,电台应用与广播频率正进行历史性的PK!互联网上一个应用就可覆盖全球,无线电覆盖全国就要成百上千个频率。

    更深的纠结还在后头:是做音频的领头羊还是全媒体化的跟进者?这取决于决策的“押注”,音频到底有多大的蓝海?进入行业的高度和宽度决定你属于“大众”还是“小众”。站在未来看现在叫战略,现实似乎不乐观,那些蜻蜓、荔枝、喜马拉雅估值并不高,比起其他重度垂直应用有些惨不忍睹,“饿了么”最新估值1500亿!这是疯了的节奏吗!音频能否成为真正重度的垂直应用?仅做App就够了吗?HTML5和WAP是否都要布局?是一个App还是集群App才能形成入口?能否关联上最新概念的车联网入口?智能家居入口?可穿戴设备入口?甚至物联网入口?不发疯是不行的!看看智能音频的国内老大科大讯飞市值仅200亿左右,不及人民网,就知路漫漫。是音频市场不足以形成大蓝海,还是我们没有发现的眼光?时间有限,而在一些OTT等行业上万亿的市场轰然启动,又是一个巨大诱惑!如同20世纪BBC广播电台突然发现了电视,大家又有了重新排排座的雄心!主业之变搞成了叫涅磐,败了叫忘本!所以,大家基本选择都是纠结的打法:都整点儿,两条腿走路。人生就是经营风险的历程。

    媒体融合转型的风险大吗?一个电台国家数十年投了上百亿产生了今天可度量的影响力,如果一个融媒体这么投产生同等影响力还用数十年吗?加上不可比的受众反馈速度,可以随时止损调头等特性,风险孰大?

    我们终生在找一个想做、该做、能做的平衡!想做叫愿景,该做叫使命,能做叫基因。想做、能做都有迷茫,唯独使命清晰,必须扛在肩上!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必须变的原因是这个“谁”在变,90后是我们未来的受众,我们的产品要变;90后是我们创新的主体,我们的组织要变。他们不会像60后、70后、80后那样大喊:我们为改变世界而来!他们只是“毫无大志”地说:我为热爱而来!在经验让位于创新之时,我们只能再次纠结地用掌声让他们登台!

    历史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在颠覆中发展的。而且每个行业包括我们一定是被别人颠覆掉的,我们也是要颠覆别人的,因为自我革命太难了!换个角度想,成功的标准不是一件事情永远成功,而是总能找到新的事情、新的梦想!所以我们最需要的是建一个梦想实验室,从一个节目到一项变革到一种人生都需要梦想力!想想你有多久没有张开梦想的翅膀了!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