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责任主体意识
崔栋
随着国家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强调,如何更好地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的主体责任意识也被提上了日程。何谓学生语文学习的责任主体意识?也就是学生能够在现有学情的基础上,不断地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最终形成一种主体责任意识。
一、学会分享,不断蓄力
分享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主体责任意识的方法,因为分享可以让学生不断地汲取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分享给大家,形成一种知识风暴。知识在风暴之中逐渐化为每个人的内在,所读的书本也会从厚到薄,又在日积月累中,由薄到厚,实现一种学习习惯的良性变化。
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告诉孩子们要积极分享,要能够在思维意识上改变过往的错误理念。《师说》中所提到的师生关系就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智慧,如“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就很好地阐释了师生的微妙关系,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关注自身,学生也是这样,只有让自己不断地丰富起来,才能够更好地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彼此的交流碰撞中完善自我。
学会分享的同时,大家还要鼓励学生蓄力知识,让自己的知识变成海洋,有了海洋,人的心胸和行为都会为之改变。如学生将自己的好作文分享给大家,并通过录制视频,让同学们既可以享受文字的优美,又可以领略到视频的盛宴。学生在不断的积累与分享中,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亲密。知识也就变成了同学们联系的纽带,可以充分地调动同学们交流的积极性。此外,班级的一些活动,也可以成为同学们展示的舞台,如知识竞赛等,同学们既可以展示自己的实力,又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让每个人都可以意识到自己的主体责任感。
二、扩展阅读,不断教育
阅读往往可以迅速改变人的精神面貌,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推荐一些有价值的、对于人生有促进作用的经典书籍,让学生能够徜徉其中,并获得人生宝贵的经验,然后教师可以结合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我们在課堂上要对孩子们进行一定的生命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才是人生的价值、我们应该在有限的人生中做些什么、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事情。如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习司马迁在面对人生的抉择时,毅然选择了千古留名,他为了人生的理想,忍受了巨大的耻辱,他通过自己的毅力完成了通古今之变的巨制《史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先辈的智慧得以流传下来,并让后人为之骄傲。
阅读不仅仅是纸质书籍的阅读,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活动,让他们能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逐渐培养自己的学习主体意识,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志愿者服务,让他们意识到应该去帮助一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而且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还可以了解一些人的故事,进而通过写作来发出属于他们的声音。学生们在帮助其他人的过程中,就会明白什么叫“不平则鸣”,我们在教授韩愈的《师说》时,就会知道韩愈为什么是一个敢于大声疾呼的人,因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些什么,最终我们就会陷入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之中。
三、强化训练,激发兴趣
有很多技能需要我们去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并广泛使用一些知识。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夫子的话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高中生的语文学习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在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习惯,最终养成主体责任意识。
高中语文学习,主要是在于实用性,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既可以收获知识,又可以获得生活中无法得到的社会经验。如荀子在几千年前的《劝学》中就教育孩子们:“学不可以已。”学生只有不断巩固学过的知识,才能够从旧的知识中获得新的体会。如我们讲过《范进中举》一文,学生在没有接受科举考试知识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范进为什么会“疯掉了”,在他们知道清朝科举制度中举人的一些好处时,就不会感到奇怪了,因为清朝的举人不仅可以免除赋税,还可以做官,获得俸禄,地位上与普通人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学生在不断强化的过程中,还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多注意朗读的意识,我们平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考试能力,而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另一翼——“说”,让孩子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关注自己的声音,并发出优美的声音。此外,我们要不断发掘一些校本课程,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文化营养,如选择一些经典名著,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可以给孩子们选择一些综合类的活动,如演讲比赛,可以选择一些励志的题目,让他们去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并形成文字,让他们在丰富的选择中激发自己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责任主体意识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汲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