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沙拣金巧为文

    张祝军

    议论文的写作,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学子绕不过去的一座高山;如何在字字珠玑中呈现深具的文学功底与文化底蕴,则是我们师生的共同追求。

    而议论文写作素材的选择与运用,无非就是“鲜活”二字。所谓鲜活,就是新鲜灵动,不落窠臼;就是要求考生写出本真,写出纯情,写得褪尽浮华,写得回归自然。

    一、素材选择的“鲜活”:丰富性——古今中外各个领域

    品经典如品人生百味。

    不仅是中国人笔下的经典是这样,全人类的经典皆是如此。每一位作家都有着自己的人生经历,怀揣着自己的情感感慨着人生,他们所书写的每个字符,都是人生的记录,或喜或悲,或虑或悔,都是他们赠予后人的人生借鉴,若仅是用粗俗的语言博人一笑,那么即使其中情感馥郁,也难以让人去深入地体味,也难以向后人传达那些难以言喻的种种哲思。而只有用文雅而富含哲理的语言去抚慰喧嚣的人生,才能让浮躁的人们在品味人生百味后得到力量进而飞升。就像,在你遇到困难时,会有雪莱来鼓励你“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给你勇气和希望;在你迷茫时,会有歌德来劝导你“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给你信心和方向;在你遭遇失败时,会有苏轼来安慰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给你豁达和力量……在这些言语中人们那或悲伤或迷茫的心终会得到慰藉。这,是那些粗俗的语言所不能绽放的风采。(学生习作《俗与雅》)

    这个同学的文字极具张力,除了精警启迪人性,更具直击人心的深沉意蕴,其关键就在于素材的选择。此文段有三个事例——雪莱、歌德和苏轼,这三个人物,有小说家、有诗人,有外国的思潮引领者,有中国的词赋大家,有古代的文化精英,有现代的典藏名人,他们都能用自己独具特色而启迪心灵的文字,让我们不再迷茫彷徨。

    二、素材选择的“鲜活”:不同层面——袪除单一尽显芳华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一贫如洗的外表,往往包藏着最充实华贵的精神力量。你看海子,你可以说他一贫如洗,可他却幸慰着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河流,他给它们取了最美丽的名字,他便是拥有千山万河的富者。你看德兰修女,你可以说她一贫如洗,毕竟她的遗物只有一双凉鞋,三件旧衣和一幅耶稣受难像,可她的“仁爱传教会”却是拥有4亿多美元的资户,她便是堆金积玉的富者。你看徐渭,一生贫寒,温饱无依,可他收藏的一幅幅卷轴,一件件丹青,哪一样不是价值连城?他在世时就知道,自己是个“衣轻乘肥”的富者。他们贫寒了一生,同时也“富有”了一生,他们无畏身外之物,他们追求的是做人的尊严,所谓尊严,即使绳床瓦灶也依旧保持内心的强大,依旧不失对生活的热望,依旧保有关爱他人、世界的殷勤。维护自己尊严,才是富有的源头。(学生习作《贫而不贱,保有尊严》)

    素材的选择,不能只是古代的而散发出陈腐之气,不能只是身体残疾的而少有靓丽,不能只是高高居于上位的而唯有傲骄……此文段的四个人物,苏轼,海子,德兰修女,徐渭,各具特色神韵,各有不同层面的精神风貌。写海子,又跳脱出一般引述其诗句的思维定势,他把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就把一壶的珍珠结成一串璀璨的项链,光华夺目而撼人心魄,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海子的浪漫而颇具现实的诗句,让我们徜徉在海子充满奇幻色彩的诗的意境之中。

    三、素材运用的“鲜活”:演绎驱动——合理想象巧借诗文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代文豪苏轼如是说。是的,即使生活赋予我们诸多磨难,我们也要坚守心灵中的高贵,安养一份做人的尊严。

    于是我忽然想起了英雄司马迁。他,身陷囹圄源于赤子本心;他,身遭奇辱,在隐忍中奋然前行。很难想象囚室里的司马迁承受着怎样的痛楚,支撑他的,也许是父亲病危时的嘱托,抑或是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执着。在我看来,他表面上的屈服,其实是一种无声的、悲愤式的抗争。他要用自己的笔,记录下王朝兴替的一点一滴;他要用自己的心,描绘出历史的一草一木;他要用自己的不屈,诠释出一个文弱书生体内滴水穿石般的执念。他写项羽,把一个失败者缔造成屹立于天地间的英雄;他写屈原,把一个无奈投江的文人解读成忠贞不渝的精神;他写刘彻,把旷古烁金华丽外衣下的伟岸还原为穷兵黩武、冷酷无情……

    司马迁的精神就像一块磐石,威严耸立于泰山之巅,昂然傲立在风雨之中,他活出了做人的尊严,他用血和泪筑成历史绝唱,他以山的正直刚毅书写了中国3000年的沧桑!我想他在人们心中已然成为一座丰碑!(学生习作《苍茫无际?摇傲骨擎天》)

    审视自己,一面,冷眼官场尔虞我诈;一面,笑看人间秋月春花。他,一身冰肌玉骨,安能与世俗同流合污。面对变法,亦不站保守亦不站维新,不奉迎,不弯腰。官场黑暗,他连连失意,流放他乡。一代才子,却无法以笔墨指点江山。但,他的心中有种力量,叫做乐观。远离亲友,月下独酌,“把酒问青天”;粗茶淡饭,“人间至味是清欢”;任他流放岭南,“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管他乌台诗案,守住初心,“天容海色本澄清”。纵使泥泞,不染污浊,做一只踏雪飞鸿。

    东坡先生看透世态炎凉,却审视自己,自我勉励苦中作乐。随着他,我也不惧寒风冷雨,披蓑衣,驾快马,也吟一生“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看世间浮华云烟,更看自己白玉之斑;看世间沧桑变化,更看自己心平如潭;看世间乌云魔障,更看自己心存炽阳,点亮明天。(学生习作《看清世界,审视自己》)

    写文章,我们最爱的是历史文化名人,这一趋同的思维,最易出现的就是所谓的“撞车”。采用了相同的事例怎样才能写出不同的风韵?怎样让评卷老师“认出不一样”的“一样的名人”?

    发挥想象,“合理”想象出一种场景,想象出这一人物的心路历程,想象出这个人物经历了怎样的艱难人生,寻得了怎样的人生突围……化身为“他”,想象“他”所经历的一切而衍生文章;抑或作为一个冷眼旁观者,理性而深具情怀地关照“他”,深入挖掘“他”的品格与精神,“他”的担当与坚守:是为演绎。

    借助诗文,用作者自己的文章写他的意气风发,描摩他幸福温柔缱绻的生活,为他鸣不平,为他示愤慨。用他自己的文字以展现他的风骨,展现他的才情。带动“他”,用他诗文中语言幻化出他的精神、他的节操、他的仰之弥高瞻之在前的卓尔不群:是为驱动。

    四、素材运用的“鲜活”:制造波澜——不拘一格多样呈现

    “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逆境中成就辉煌,需要一种坚强的精神。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韩信受胯下之辱,依旧如雪底苍松,耐得严寒,宛若羽化之仙;苏轼遭“乌台诗案”,仍草履一双,清风自在,烟雨任平生;弘一法师受“众人唾弃”,仍淡定从容,有光风霁月、宠辱偕忘的傲岸。他们在逆境中乐观,在乐观中坚强,在坚强中成就了辉煌。

    一份乐观,一份从容,决定了一种坚强,它会让人在山重水复中看到柳暗花明,它会让人在步履蹒跚时学会翱翔。

    “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在逆境中成就辉煌,需要一份让奇迹发生的勇气。

    戈登·布朗出生在苏格兰一个普通的牧师家庭,高中快毕业时,布朗遭遇变故,在踢球时被击中头部,左眼视网膜脱落,在接受了三次眼部手术后,他不得不面对失明的事实。然而在选择了乐观,选择了坚强之后,他开始勇敢地生活,坚信奇迹一定会发生。果然,2007年,56岁的布朗成为了英国新一任首相。在许多次演讲中,他总是自豪地说:“我的左眼是上帝為我蒙上的,就是希望我能专注于我的目标,执着向前。”布朗把逆境当作挑战,把失明化为专注,勇敢地前进,让奇迹发生在辉煌之间。

    优势与劣势不是绝对的,那些看似不利的因素实则暗藏“玄机”,只需你有勇气,只要你静待奇迹。(学生习作《在逆境中成就辉煌》)

    议论文,怎样才能激起飞跃的浪花?单就素材运用的“鲜活”而言:如果单例显平缓,那么在另一个段落就可采用双例或多例以加强“曲折”;如果正例显“瘦削”,那么在别一层次可运用“反例”以使丰腴尽展;如果引用单调,那么,加强实证就显得有其必要性了。因此,单例、双例、多例,正例、反例,引例、实例等等,要据不同的文意做出选择与取舍。

    高考作文,是系统的工程,素材的选择与运用唯有做到“鲜活”,再辅以流畅精美的语言,才能让阅卷老师击节拍案青睐有加,才能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分数。

    [作者通联:河北遵化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