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差异性研究
李文娜
【摘要】在马克思与弗洛姆的理论中“异化”都是一个重要思想,然而他们的异化理论有区别也有联系。马克思认为异化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弗洛姆则认为异化的根源在于“生存的两歧”,显然由于异化的根源不同,异化的概念、表现形式以及消除异化的路径自然也就不同。虽然二人的异化理论有诸多不同,但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可以说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异化理论;马克思;弗洛姆
一、异化的内涵不同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了“异化”的概念:“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也就是产品虽然是人生产出来的,但是却不是人控制产品,而是产品控制人。
弗洛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之一,他眼中的异化就是对人的能动性的否定。在弗洛姆看来,异化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体验,在这种心理体验下,人们觉得自己与他人、自己与世界是陌生的,作为世界的客体与作为人的主体相对立,人丧失了主体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变得越来越压抑、越来越失去自我,以至于人感到与社会疏离、性格结构扭曲、精神空虚、生活焦虑、丧失了生活的意义等。
二、异化的根源不同
马克思认为,异化现象的产生具有三个条件,分别是私有制、社会分工和劳动。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们为了生存必须获取一定的生存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劳动。在劳动过程中,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产生了私有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又产生了分工,事实上,分工和私有制是相同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个过程,一个是就活动而言,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由于工人没有生产资料,所以工人只能给资本家打工,在此过程中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不归自己所有,而是归资本家所有,所以工人的生产效率越高,资本家给他开的工资就越少,此时工人生产的东西变成了异己的力量与他相对立。故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私有制是异化产生的根本原因,之后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分工以及私有制是异化的根源。
在《逃避自由》中弗洛姆把异化的根源归结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正是这种社会制度给人造成了极度的不安全感。接着他又在《健全的社会》中进一步分析了异化的原因,他指出人的存在与本质的矛盾(即生存两歧)是异化产生的深层原因。生存两歧是指人面临着很多矛盾,这些两歧是人必须面对的也是永远无法消除的,但是人类却很想克服这些矛盾,为了克服这些矛盾,人们不断地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不断地追逐利益,不断地刺激消费,于是就产生了异化。
三、异化的表现形式不同
在《手稿》中马克思把异化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劳动产品的异化。资本家为了追求利益,不断地剥削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越多,创造的财富也就越多,但这个产品的价值越小、越贬值,所以自己越贫穷。第二,劳动过程的异化。劳动本身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但在异化劳动中,工人的劳动不再是自觉自愿的,而是一种强制的劳动,变成了某种外在的和异己的东西,使人感到不幸,感到精神和肉体饱受摧残。第三,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异化劳动使人们的自主活动不再成为目的,而成为了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作为劳动的人的类本质对人来说也变成了异己的本质,变成了维持个人生存的手段。第四,人与人的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周围的人对自己来说仿佛都变成了敌人。此时人不仅同自身对立,也同他人相对立。
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相比,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不止停留在生产领域,还延伸到了各个领域,包括生产、消費、政治、精神等各个方面,也就是全面的异化。在生产领域,资本家不关心生产什么,只关心利润,工人也只关心工资,工人沦为生产的机器,工人在劳动中体会不到乐趣,劳动成为了工人谋生的手段。在消费领域,人们购买商品不再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更多的是为了占有(也可以理解为马克库塞提出的满足人的虚假需要),所以人们消费的欲望越来越强,消费原本是为了满足需要的手段,而此时消费本身却成了目的。在政治领域,人们在民主选举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投票,受到政治宣传的支配,此时他们没有自己的意念和想法,只是一些异化了的机器人。在精神领域,人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失去了独立性和批判能力,变得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与社会的其他人一样,成了只有躯壳没有灵魂的存在。据此弗洛姆提出了重占有和重生存两种人的生存方式,其中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其实就是马克思的异化在当代的表现。在马克思的时代,异化主要是肉体上的痛苦,而在弗洛姆的时代,异化主要是精神上的痛苦。
四、消除异化的路径不同
马克思认为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异化会被历史所扬弃。由于马克思把私有制归结为异化的根源,所以在马克思看来,只有消除了私有制,异化才会随之消灭,所以在《手稿》的最后,马克思得出了结论,即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也就是异化劳动的积极的扬弃。他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弗洛姆把异化的社会称之为不健全的社会、病态的社会。虽然此时的社会物质很丰富,但人的精神世界却极度的空虚。他认为要消除这种异化现象必须通过革命。因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中,而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也必然会影响人,所以,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仅要进行心理层面的革命还要进行社会层面的革命,主要包括经济革命、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即全面的革命。在经济革命上,弗洛姆与马克思提出的观点大致趋同,即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政治革命上,弗洛姆建议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公民能够得到尊重;在文化革命上,弗洛姆主张要让公民有批判的精神,学会批判。
五、结语
马克思与弗洛姆的异化理论虽有诸多不同,但仍有相同的地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弗洛姆的异化理论的重要理论渊源,可以说弗洛姆的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与马克思一样,弗洛姆同样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问题,对于这种黑暗的统治带给人们生活的痛苦他们感同身受。两个人的经历都促使他们十分关注人的问题,虽然他们的研究路径不同,但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则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摆脱或者消除这种异化的状态,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总的来说,消除异化不仅仅要靠消灭私有制,更要靠生产力的发展。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才能创造出消除异化的条件,但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消除异化,这是我们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陈悦.弗洛姆关于人的生存方式理论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3]张凌桥.马克思异化理论以及当代意义[D].安庆师范大学,2020.
[4]关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06).
[5]李庆霞,王希.弗洛姆与卢卡奇异化理论的差异性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6]刘新新.“异化劳动”视域下两山理论的实践路径探讨[J].科技风,2020-06-05.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