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范式研究综述

    孙俐丽

    摘要: 范式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对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开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对中国档案学范式研究的成果进行统计分析。选取有代表性的主题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指出国内档案学范式研究还存在概念内涵不明确、研究层次有待深入等现状,以期为后续档案学范式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档案学;范式理论;研究综述

    Abstract: As a new theoretical model and research method, the paradigm theory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on?archive science.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on outcomes of the paradigm of archive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es in china from several aspects ,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of cognition indeterminacy of the concept of archives paradigm, research level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study of archival science paradigm.

    Key words:? Archival science? Paradigm theory? Summary

    1? 引言

    “范式”概念最早是美国知名社会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书中对范式内涵有诸多表述、没有明确界定。虽然对“范式”的多样化理解一定程度上给后来的研究造成了困难,但并不妨碍范式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模型,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建立科学体系等方面的贡献。根据范式理论,特定的研究范式可以使后来的研究者在资料搜集以及理论阐述过程目的更加明确,既定范式还提供了各种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和研究空间。当前国内档案学领域的理论研究相较于国外同行还有相当差距,而范式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模型为档案学研究者提供了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因此档案学范式研究对于档案学科的发展十分重要。范式理论被引入我国档案学研究领域,至今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2009年至2014年关于中国档案学范式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分析,试图梳理我国档案学范式研究脉络,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本文选择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对象,在学科导航中限定检索范围为“档案、档案事业”,检索式为(篇名=范式or范型)or(关键词=范式or范型)进行检索, 共获得检索结果90条,排除不相关或者非学术论文3篇,共有相关文献87篇。

    2. 1? 文献发表时间统计分析。如图所示,我国档案学界最早在1991年出现相关研究成果,遗憾的是并没有引起学界关注,直到2004年以后关于档案学范式的研究才逐渐进入研究者视野,尤其是在2012年以后相关研究成果的增长速度明显提高。但总体而言,范式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学科评价与分析方法,在档案学领域的应用还属于起步阶段。

    

    2. 2? 文献作者统计分析。笔者对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有关档案学范式研究的89篇文献的作者情况,从作者合作度、核心作者群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作者合作度分析是指某确定时间内,某一特定主题论文的平均作者数,用以评价学术活动过程中,研究者之间协作程度的指标。指标值越高,表明合作化趋势越明显。在被检索到的文献中,个人独立完成的占64%,两人合作的占33%,三人及以上合作的占3%。统计数据表明当前国内档案学范式研究领域的研究合作程度较低,尤其是三人以上的团队合作仅占3%,还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核心作者方面,档案学范式研究领域被CNKI收录的文献作者共113人,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有103人,占总人数的91%,远超过了洛特卡定律的60%(即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约占全部作者数的60%),可见关于档案学范式研究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作者群。目前国内档案学范式研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有丁华东、陈祖芬、倪丽娟、李珍等。

    3? 档案学范式研究内容分析

    本文根据关键词共现频次和论文主题进行整理分析,将相关文献归纳为以下主题进行分析。

    3.1 档案学范式内涵及研究意义

    3.1.1 档案学范式内涵。根据库恩的范式概念内涵,档案学范式也应该是一个包含诸多成分的概念。张娟将档案学范式视为档案学共同体成员所共同认可的模式,包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理论主张、方式方法,以及范例准则等内容成分的集合[[1]]。黄新荣等借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提出档案学范式的内容构成:①界定管理环境;②设定行为假设;③提出管理理论;④给出管理方法;⑤进行评估比较。其中理论和方法是范式的核心[[2]]。以上两位研究者表述角度不同,但共通之处是都提到了理论和方法这两个核心要素,都将档案学范式研究视为一个涉及思维层面、价值层面、理论层面、方法层面等诸多要素的一个系统性概念,而不是单一的个体概念。总的来说,目前学界对档案学范式概念的内涵有一些基础性共识,但尚未形成统一界定。

    3.1.2?? 档案学范式研究意义。倪代川认为,档案学范式研究在拓展元档案学层面研究范畴,扩展档案学理论研究外延;厘清档案管理范式演进、规范档案学学术研究、提升强化档案学学科地位等方面具有元科学意义[[3]]。丁华东教授从认识论角度分析档案学范式研究对于探究研究者思维转变及其对档案学研究中的建构作用[[4]]。上述研究都充分肯定了档案学范式研究在学科发展诸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和积极作用。

    3.2? 档案学共同体研究

    3.2.1 档案学共同体概念。陈祖芬认为,在档案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进行学习、科研、实践,共有档案学范式的一群人称为档案学共同体[[5]]。饶圆认为,档案学共同体有着共同的使命和理念,遵守相同的学术规范,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档案学教育和学科训练[[6]]。上述表述主要从共同体的构成、主要特征等方面对档案学共同体的定义进行界定。

    3.2.2? 档案学共同体的主体意识及使命。丁华东教授认为,在理论和知识构建过程中,研究者把握主体意识、思维及其内在结构的作用,并提高自身的知识自觉对学科发展有积极意义。学科范式的构建对主体意识和知识自觉的激发有促进作用[[7]]。陈祖芬认为,档案学共同体的自主性要求共同体成员自主地“捍卫档案学的学科地位”、“进行团体性档案学研究”、“促进档案学成果的知识化”、“传播档案学知识”[[8]]。之后陈祖芬提出档案学共同体成员的团队研究意识、成员互动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多提升空间[[9]]。档案学共同体成员自身主体意识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档案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成共识,但在激发档案学共同体知识自觉的机理、方法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3.3? 档案管理范式

    3.3.1? 档案管理范式概念。将范式理论运用到管理活动中,产生了管理范式。丁华东等认为,管理范式包含“管理的理念、理论、结构、模式、方式、方法、手段和操作等”[[10]]。李珍认为,管理范式是“有关管理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的一套假设、规定和理念”[[11]]。相比之下丁华东的管理范式内涵更宽一点,不仅涉及假设、理念,还包括范例层面的内容,即具体的方式方法、操作手段等。

    3.3.2? 档案管理范式的发展与演变。丁华东将我国档案管理发展史分为史料管理、实体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四种档案管理范式,认为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范式是发展趋势[[12]]。张莉认为,从价值观到管理的主导思想、动力来源、基本维度直至档案学研究等内容的改变构成档案管理的范式转换[[13]]。倪丽娟等提出应该基于公共管理构建新的实践范式——社会范式,这一范式在价值上强调社会效益,管理理念上强调公众为本,服务至上[[14]]。

    3.3.3? 档案管理范式之主流范式。信息资源管理作为当前档案管理的主流范式,被研究者们所关注。丁华东认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范式的主要特征是在价值取向上强调档案的信息价值、在管理模式上强调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在管理目标上强调信息的开发利用、在理论基础上强调信息管理的理念、在管理手段上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服务方式的差异,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可以划分为:行政信息型、企业情报型、个体休闲型、市场化型等四种范例[15]。

    3.3.4 档案管理范式之未来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件形态发生变化,文件数量激增,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产生档案后保管范式。徐拥军认为档案后保管范式由新来源观、宏观鉴定论、知识服务三个基本内容组成,后保管范式的核心思想体现了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16]。丁华东的博士学位论文中提出知识管理理论范型与社会记忆理论范型是档案学研究的前沿范式。档案知识管理的价值取向是“档案的知识属性和知识价值的重新认识与发挥”,在研究框架层面上,“知识管理理论为档案学研究新的理论框架”[17] 。社会记忆属性强调“档案是一种社会记忆”,应“从个人乃至民族的根源感、认同感、身份感的高度去看待档案及其保护工作”[18]。档案记忆观为我们透视档案和档案管理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3.4? 档案学范式转换。丁华东提出运用范式转换理论这一新视角来研究档案学术分期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19] 。陈祖芬探讨了档案学演进历史及现状,认为“档案学正处于通往成熟科学的征程中,档案学的范式定位在常规科学阶段是比较恰当的”,并将1935年《县政府档案管理法》的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个时期界定为档案学前科学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全宗原则为主导范式的时期界定为档案学的常规科学时期[20]。李珍结合范式转换理论提出档案学学术分期为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新常规科学时期的演变脉络:20世纪30年代之前档案学尚未形成一个独立学科,称为前科学时期;建国后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档案学领域形成信息资源管理为主流意识形态,史料、实体、知识、文化、社会记忆等同时存在的多元化局面的时期,称为常规科学时期;以知识管理为主要范式的档案学发展新阶段称为新常规科学时期[21] 。

    4? 结语

    范式理论为档案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档案学者跨学科引入范式理论对档案学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规范档案学研究、提升档案学理论深度、促进档案学学科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有的研究主要涉及档案学范式是什么、档案学范式的演进、档案学共同体、档案管理范式等方面。总体而言,当前档案学范式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如,对档案学范式概念的界定问题。档案学范式是档案学研究的元概念,但目前我们对档案学范式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有必要对档案学范式内涵、档案学范式与档案学科范式的关系等进行辨析明确;对于档案学范式构建这一核心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入;另外,可以从科学学的学科融合、关联渗透等角度,研究图、情、档学科理论一体化的“大范式”。有了“大范式”框架的构建,再形成档案学等二级学科的“小范式”、“支范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范式理论虽萌发于自然科学,但如能结合档案学科特点善加利用,必然能推动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管飒爽.档案学范式研究的源动力及切入点[J].档案与建设,2013(05): 12~15+7.

    [2]黄新荣,吴建华. 论档案学隐喻与档案学范式[J]. 档案学研究,2014(04): 8~11.

    [3] 倪代川.档案学范式研究的元科学意义[J]. 湖北档案,2006(11): 16~18.

    [4] 丁华东. 档案学范式研究的认识论意义及其题域[J]. 档案学研究,2007(03): 3~5+13.

    [5] 陈祖芬. 论档案学共同体的责任[J]. 档案学通讯,2007(02): 8~11.

    [6]饶圆.论中国档案学者的使命与学术共同体的建构[J].山西档案,2007(3):20~22

    [7][12]丁华东. 论档案学研究的主体意识与学科范式的建构[J]. 档案学通讯,2005(02): 8~11.

    [8][9]陈祖芬.对档案学共同体自主性的反思[J].武陵学刊,2010(02): 139~141.

    [10]丁华东,李珍.档案管理范式研究引论[J].中国档案,2005(07): 19~20.

    [11]李珍,丁华东. 范式理论与档案管理探略[J]. 湖北档案,2004(10): 10~11.

    [13]张莉.档案管理:价值转向与范式转换[J]. 档案学研究,2008(04): 11~14.

    [14]倪丽娟,尹航. 基于公共管理的档案管理实践范式研究——以社会变迁为视角[J]. 档案学通讯,2012(04): 33~35.

    [15]丁华东,李珍. 信息资源管理:当代档案管理之主流范式[J].档案学通讯,2006(04).

    [16]徐拥军. 档案后保管范式与知识管理[J]. 档案学通讯,2008(02): 27~31.

    [17][18]丁华东. 范式转型与社会变迁[D],上海大学,2008.

    [19]丁华东,李珍. 范式转换:档案学学术分期的新视点[J]. 浙江档案,2008(07): 14~17.

    [20]陈祖芬.关于档案学发展史分期结构的反思[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91~93.

    [21]李珍,丁华东.关于档案学学术分期的思考[J]. 档案学研究,2007(05): 14~16.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来稿日期:201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