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崇拜的文化学释义
赵红艳
摘要:每一种崇拜都与某种社会文化有着逻辑上的关系。体育崇拜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无疑也有着自己的文化机制,并对现代文明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上,体育崇拜已经成为现代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通过直观人类自我的本质力量,来弥补理性生命观照的缺失;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类自我生命的超越和胜利成功的渴求,来演绎人生的精彩,实现人生的价值,领略人生的真谛。
关键词:体育文化;体育崇拜;西方哲学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3-0023-03
体育崇拜作为一个与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理念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在人类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等方面未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这已为广大体育理论工作者所认可。然而,当人类跨入科学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以后,体育崇拜的积极意义日渐衰弱,体育崇拜的生存空间,仅在欲望的满足和快感的宣泄之间徘徊。显然,这是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体育崇拜的一种误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解读体育崇拜背后丰富的文化学价值,以使其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呢?
1何谓体育崇拜
在远古时代,崇拜最初是宗教学的内容,是指信徒对神灵偶像畏惧和敬仰的仪式,后引申为人类对事物“不加限制”的尊敬的情感和行为。而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崇拜的是这个社会中各领域里的杰出人物,与宗教并没有太多的牵扯。在当今社会,崇拜是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地都会有自己所崇拜的对象。在国际赛场上当奏响祖国国歌的霎那间,全国为之沸腾,崇拜者为之欢呼,这里也包含着崇拜者自身的那股激情有被崇拜者代表自己来实现。由此可见,“崇拜就是崇拜者对被崇拜者所怀有的一种尊敬、钦佩的情感和心志。一般来说,是在两者之间不可比拟的情况下发生的,反映了崇拜者希望成功和追求完美的渴望”。体育崇拜作为崇拜文化的一种,所关注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体育崇拜存在和流行的依据是什么,我们从文化的视角怎样理解当代人的这种精神诉求等。因此,今天体育崇拜的流行绝不是日常层面上人们所理解的仅仅作为焦虑和忧愁的宣泄及化解,从而使心理得到宽慰和解脱的一种方式或途径,而是人们意欲成为完满状态的渴望和向往,是人们彰显生命意义的需要,是人们将自身存在状态的有限性和种种缺憾通过观赏体育比赛投射到运动员身上的一种表达或展开的形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和执著追求的意志行为。
2体育崇拜的文化现象
体育崇拜不仅仅表现在竞技比赛场上,对国旗的高高飘扬和国歌的铿锵奏鸣的兴奋,更表现为更高层次的精神活动,无孔不入地向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渗透。体育崇拜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巨大的生存空间,报纸、电视、网络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体育崇拜的强力存在。事实上,体育崇拜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难以割舍的情结。比如,马拉多纳被阿根廷的球迷们尊崇为布宜诺思艾利斯的“模范公民”;我国的聂卫平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连胜日本的“超一流”棋手,被敬称为“聂旋风”;乒乓球高手容国团的出现,曾使中国少年人手一拍兴起全国乒乓球热,在这些少年中就涌现了郭跃华、蔡振华、江嘉良等乒坛好手,使乒乓球运动迅速普及全国;中国女排坚忍不拔、顽强拼搏、乐观向上、永不放弃的精神,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和象征。这些现象所昭示的就是体育运动和体育明星们,无时无刻不在受着体育爱好者、体育迷甚至普通体育观众的崇拜和拥戴。他们有的在脸上贴着被崇拜者所属国的国旗,有的贴着某某明星的名字,有的双手拿着被崇拜者的字幅……体育崇拜,绝非盲目。如果没有崇拜者与被崇拜者之间的价值认同,如果被崇拜者的行为(运动员)不能反映人类的共同愿望或本能欲望——竞争的内源激励、超越自我的内在驱使和对胜利成功的渴求,那么体育运动的存在可能也就失去了意义,体育崇拜也就没有了产生和发展的可能。因而,体育崇拜,就其崇拜的本质而言,是人意识到自身时所体现的那种强大的力量和自我尊严感。
3体育崇拜的文化透析
如果说人类早期的崇拜是出于对自然现象的无知,而产生恐惧、敬畏的话,那么随着理性认识的提高,崇拜体现更多的是钦佩和尊敬。通过敬慕、效仿杰出人物的突出业绩,以激励自我奋发上进、精益求精,以至完美。因此,从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发展的角度,崇拜的产生决非偶然,而是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的思维能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在理性主义益盛行的今天,为什么是体育崇拜而不是其他的崇拜到达几近狂热的地步?莫非是体育运动中存在着除“社会认同与整合、规训和教化的社会功能以及寄托和抚慰的个体功能”之外,还具有某些独特的为全人类共同崇尚的东西,从而引起了人们对生命的无限遐思与向往?
1)体育崇拜是竞争的内源激励。竞争是古老的概念,人类先哲很早就注意到了竞争现象。《庄子·齐物论》中提到了“有竞有争”。西方学者罗伯特·马尔薛斯的《人口论》中认为,生存竞争是大自然智慧的表现,它使穷人不至于变得慵懒和软弱。进化论者达尔文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他认为生存竞争是生物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演化生生不息的一条铁的规律。从这些关于竞争的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对竞争理解一直偏重于从生存斗争方面去加以把握。然而,体育是游戏,是竞争的形式化游戏。它是一种符号,是一种象征,它极其简洁地浓缩着人类竞争的天性。游戏中产生的名次,与现实生活中的利益等级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人的“本质力量”、人的“对象化”力量,都在这种游戏中得到直接的描述。因而,对于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运动来说,与其它文化现象区别的根本特征就是其在激烈的竞技活动中所蕴含的符号学价值。竞争是竞技运动本身的固有属性,是竞技运动的生命所在。竞技体育中竞争机制的存在,使参加竞技运动的主体不断地超越自我,竞技场上生机勃勃,充满着无限生命力。竞争,在竞技运动中的显现非常直观和生动。竞争贯穿于体育运动的全过程,参与者既是竞争的主体又是竞争的客体。比赛场上的竞争气氛和竞争行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它不仅使直接参与者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就是间接的参与者——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也同样被激烈的竞争场面所震撼。德国社会学家乔治·齐美尔说:“人人都有一种希望竞争的本性,这种本性是人际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人维持个人自主性和完整性的手段。”体育崇拜这种几近狂热的情感流露,正好与现代人的本性渴求吻合。由此可见,体育运动中的“竞争”,作为人类进步的重大推动力量,作为人的生命意志对未来的投射,深深地积淀在人们的“心理一文化”结构之中。
2)体育崇拜是超越自我的内在驱使。在人类的活动中有持续要求不断超出已经实现的结果张力,也就
是超越、向前的冲动,即指向最高水平的意志,这个意志就是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是人的一种能力,运用这个能力可以使人不断地在思想、意志以及他所竞争的所有方面超出自身。它是个体在实现社会生活世俗化后,使自己的自由存在和命运的主宰者成为可能之后,持有积极人生路向的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因而,超越自我是对自身能力或素质的突破,这不仅仅是心理潜能的激发,更多的是人性的完善、境界的提高或智慧的凝结。人类正是在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弱点、缺点,从而不断地在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得以进步的。一个人拼搏的过程就是忘却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运动员在其比赛过程中对其身体机能极限的不断挑战,演绎着生命的力量、美和智慧。体育以其自在的方式,呼唤着人们久欲表达但又难以表达的那种“执着”和“狂热”。人们从各种体育游戏的明星技艺中,找到了自己的感觉,体会到自己的那份力量。因此,我们崇拜体育,实际上是现实中的人对运动员所彰显的人之伟大的“顶礼膜拜”。
3)体育崇拜是对胜利和成功的渴求。在现实生活中,有成败、荣辱、高低、贵贱的区别;在体育比赛中,也有成败、荣辱和高低、贵贱的差异。社会进步所必须的一切努力,在体育运动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显现。体育崇拜的显著特点就是崇拜者,对胜利和成功的渴求和向往。无论在古希腊还是在现代社会,“奥运会”都有神圣的仪式,桂冠和金牌成为城邦或国家间“最强”的象征性符号,即通过体育的竞争代替了通过战争炫耀国家的强势。发奖仪式上,标志国家荣誉的升国旗、奏国歌,完成了冠军和民族英雄之间的完美嫁接。在现代奥运会上,冉冉升起的国旗,响彻全场的国歌,热泪盈眶的运动员,情绪沸腾的观众,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完美地构造出现代民族主义“群情激动的壮观场面”。因此,体育崇拜的存在绝非盲目和偶然。实际上,体育崇拜在今天盛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运动员把自己的身体演绎为最接近人类理想的作品,以至于人们认为他们的“卓越和完满”就是人类的胜利。于是,体育崇拜作为一种价值认同,实际上是人对自我和他人的认同和肯定。因此,每当国际上有重大体育比赛的时候,总会出现万人空巷。此时此刻,崇拜者和被崇拜者就是不折不扣的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于是,在体育运动中,赢得比赛的一方,自然而然地赢得大家的崇拜。人们崇拜他取得了胜利,崇拜他代表自己解决了问题,崇拜他为自己的集体、民族、国家赢得了荣誉,崇拜他代表人类表现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体育崇拜作为与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理念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现代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通过直观人类自我的本质力量,来弥补理性生命观照的缺失;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类自我生命的超越和胜利成功的渴求,来演绎人生的精彩,实现人生的价值,领略人生的真谛。基于此,体育崇拜的存在之所以合情合理,其真正的文化学意义也许就在这里。
[编辑:谭广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