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模态语境理论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高职生既需要对英美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也应把中国文化带向世界舞台。他们在语言技能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充当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传播者。利用多模态语境理论能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和各种媒介进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引导高职生更多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內涵,培养高职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张晓颖,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早在2015年,高职英语教学的专家们就明确将高职公共外语定位为基础外语加职场外语,侧重培养高职生职场环境下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刘黛琳,2015)。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学习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和纸质媒体教材,而是更多地关注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高职学生逐步通过各种媒介的辅助学习英语,如借助英语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了解英美文化,在人人视频上欣赏颇受欢迎的原汁原味的美剧,借助互联网了解查询相关的英语表达等。高职学生身处以多种媒介形式呈现的学习环境。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也得以借助越来越多的媒介形式进行。多模态语境是新时代高职生公共英语教学与时俱进的一种教学理念。利用多模态语境理论能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和各种媒介进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让学生从跨文化的角度学习英语,提高其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一、多模态语境理论
模态是抽象的语言符号系统。当不同的物质媒介在人类社会中经过长期的塑造,被赋予一定意义时势,模态是社会文化资源(Kress, G., &T. van Leeuwen. 2001)。模态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得以实现,语言只是一种模态,早在1994年,“新伦敦小组”指出交流中许多信息不仅仅通过语言模态传递,也借助其他非语言因素,如语调、语速、图形、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以及环境等传递。张德禄教授提出了五种模态类型的组合,语言模态、听觉模态、视觉模态、空间模态和身势模态(2014)。
现阶段高职学生的公共英语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言文本学习环境,更多是沉浸在一种以语言模态为主,文字语言和非文字符号媒介构成的模态组合中(肖珺,2017)。教师通过多模态语境和多模态的话语分析,通过以语言模态为主,其他模态为辅构成的模态组合,帮助学生借助图像、声音等非语言模态,分析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类媒介符号组合形成的表义系统和话语意义,站在促进文化传播和文化互动的高度去学习并应用英语技能。
二、多模态语境下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职公共英语课堂实践
1. 借助音、视频等多种模态组合形式,鼓励学生从东西方文化的层面理解英语中的表达,掌握更多相关词汇,提高其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如探讨love handle(腰部赘肉)时,让学生讨论和联想词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并通过身势模态加深学生对此词组的理解:多为相爱的两人,男生的双手触碰女生的侧腰完成环抱的姿势。一方的双手自然地触碰到对方的腰部位置。而此处的赘肉译为love handle。借助身势模态,让学生理解love handle 的由来。在某些方面,文化是相通的,利用这一特点,引导高职学生关注英语和汉语中语言的相通性,学会职场环境下的中英文语言表达。
2.通过多模态语境教学,使高职学生更多了解东西方在语言、文化中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如在学习有关“Double 11th Shopping Spree”双十一购物节时,让学生探讨为什么国人会称之为“Singles Day”。为什么“紫禁城”译成Forbidden City,鼓励学生尝试用英文解释其中国文化内涵。
如图,在讲到英语中的“麦芬线”,即muffin top时,给学生展示麦芬蛋糕的图片,这是西方的一种日常点心,常在烤制时顶部溢出杯托。而肚腩上下垂的赘肉像极muffin top的样子。利用视觉模态生动地说明了英语中某些词组的由来,更便于学生理解词汇。
3. 利用多模态语境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更有效地激发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多模态语境教学通过各种模态组合,全面提高高职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在开设相应的英语选修课的同时,应鼓励英语教师开设介绍英美文学、文化的选修课或者相关英语社团。如,英文影视欣赏、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莎士比亚戏剧社团等。目前,高职院校多选择较为综合性的英语教材,侧重英语听说,对于英美文化的介绍大多建立在视觉、听觉模态的基础上,即,依据视频或者音频内容,鼓励学生讨论。即使很多教材配备音视频的教学素材,但教学形式依旧较为单一。如果开设相关选修课,利用戏剧社团,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英文戏剧的表演,将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身势模态、空间模态等多种模态组合,既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又能高效地引导他们主动去了解英美文化。
总之,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密不可分。人类通过语言相互交流的同时,更是彼此间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流。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利用多模态语境理论,借助如声音、图像、空间、动作等各种媒介以声音模态、空间模态、身势模态等形式传递东西方文化内涵,让语言不再纯粹是高职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帮助高职生在职场上和生活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实用工具。
参考文献:
[1]Kress,G.&van Leeuwen, T.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C]. London: Amold,2001.
[2]New London Group. A pedagogy of Multikuteracues: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6(0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 124-30.
[5]刘黛琳,杨文明.高职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向:从依附到屹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4):18-22.
[6]华裕涛,冯宇玲.多模态语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5):106-108.
[7]肖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模型及其对新媒体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70,6,2017,11.
[8]张晓颖.小议多模态语境理论在高职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7,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