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问题探究

    赵莹 宗萍 刘华

    摘要: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三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制约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问题;对策

    京津冀区域幅员辽阔,高等教育各具特色。北京市有着大量的“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极大有利于研究生的教育项目。天津市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基地,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突出,全市有多所职业院校,上述两所城市的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河北省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土地资源丰富,而其高等教育目前仍处于大众化的初期。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各具优势,有着广阔的合作共赢空间。

    1制约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问题分析

    1.1长期存在的地方本位主义思想和行政壁垒观念

    京津冀三地中,北京和天津都是我国直辖市,其中北京更是我国首都,不论是在京津冀还是全国地位都举足轻重,河北省紧邻京津,有着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然而,京津冀三地不论是政府、高校亦或是普通民众都有着强烈的等级观念以及难以逾越的行业壁垒。长期以来,京津两地的高校教育远远领先于河北省,北京高等教育以及科研资源占有率多达全国总量的15%以上,天津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亦是一片大好,相较之下,河北的高等教育发展却十分滞后。由于大多数京津两地知名高等院校不愿意将分校设立在河北,一些高水平的教师也不愿意调离京津去河北高等院校工作和交流,这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1.2缺乏规范制度和激励机制

    当前高等教育区域合作中共有的问题之一便是过于看重形式,缺乏制度规范和协调与激励机制保证。在合作发展过程中,众多的办学主体各有其利益诉求,有时候各方利益难免产生冲突,若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激励与协调机制,各方之间的合作便会由于分歧过大而难以推行,因此,各方必须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才能将合作工作推入正轨。

    1.3协同发展水平较低

    京津冀地区由于制度机制的制约,内部差异日益明显,这些差异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体现将使得三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停留于表层:第一,京津冀缺乏高等教育合作的对接点,合作领域狭窄且停留在较低水平,更多的是协同发展互动而非协作。第二,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多以民间对话与沟通为主,政府部门行政推动工作不足,合作项目中以短期项目为主,缺乏有规划、有部署的长期项目。第三,京津冀区域内缺乏有影响力的合作项目,多为一般性的交流,尤其缺乏跨省市的合作项目,偶有合作协议达成却由于约束力、执行力的欠缺难以取得显著成效,难以满足京津冀一体化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需求。

    2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对策

    2.1构建权威性的合作机构

    需要从明确职责、提高层次和充实力量三个角度对现有京津冀人才合作组织进行改革。首先,必须明确合作组织的相关职责,拟定沟通交流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宣传动员机制、监督制约机制等各项根本制度。其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根据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执行中央有关党管人才的原则,提高合作组织的层次,不局限于原本的部门范畴,进入三地党委、政府的决策视野。再次,增强合作组织日常办事机构的力量,在编制、经费和人员配置等方面予以必要的倾斜,将其建立成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办事机构,服务于合作发展工作。

    2.2充分发挥地方优势

    京津冀在高等教育方面各有优势与不足。京津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并且资源绝对丰富,河北无法与之比拟。然而,京津同样也有其不足之处对高等教育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一是地价高;二是办事难,办事的时间成本高;三是社会负担重,高校承担的维持社会安定的负担重;四是优惠少;五是管理粗放。”

    2.3发挥教育培训的基础性作用

    京津冀是我国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尤为集中的地区,我国超过1/4的“211工程”、“985工程”院校等高水平大学、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和居全国之首的包括院士及长江学者在内的高端人才都汇集在此。因此,我们不仅应当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全面展开学生互访以及干部挂职等方面的活动,还必须认识到,不论是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还是就业人员知识水平,河北与京津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河北省须加大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调整学科结构,促进当地教育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而京津地区则应当优化本地高校生源结构,及时储备相关人才服务于产业的梯度转移发展。

    2.4增强京津冀高等教育发展活力

    增强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发展活力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必然需求,而高等教育要素富有活力是高校发展活力的来源。因此,必须大力培养发展包括思想观念、机制体制等在内的高等教育要素。此外,还应当积极建设和培养高等教育所需诸如师资、教材等资源要素。同时,必须加强各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和运作。只有良好组织高等教育各项要素,才能切实增强和提高高等教育实力和整体水平,促进地区间高等教育共同协调发展,为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