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苏建芹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出新的特点与变化,因此主动建立起适应“互联网 +”环境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成为了中职学校顺利新的发展要求的重要表现,还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的重要措施。下面从“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入手,分析探究“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9-

    现如今,国家政策的支持之下,中职学校发展速度逐步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并未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出网络的优势为学生实施心理健康辅导,充分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并且还需要避免网络不健康信息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很有必要。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依赖互联网的心理

    现如今的社会网络信息多样,网络游戏、微信等开始成为了中职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中职生成长,手机不离手,如果与手机与网络相分离,那么会出现万分焦虑的情况,对网络产生高度依赖的心理。中职生运用手机取代了人际交往活动、学习活动,造成他们并不在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关注,心理逐步变得封闭起来,严重威胁到自身的学习与生活。

    (二)情绪不稳定心理问题

    由于中职生长时间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容易把网络中的各种情绪带入到实际生活中,导致中职生情绪不稳定。再由于网络沟通交流逐步替代了实际生活当中的人际交往,让中职生情感匮乏,对人冷淡。

    (三)产生失落与厌倦心理

    网络当中多种多样的信息真假难以辨认,网络陷阱以及欺诈让人猝不及防,上当的学生,内心会容易出现失落与厌倦的心理。

    (四)价值观扭曲的心理

    “互联网+”背景下,处在信息爆炸的阶段,许多不健康的信息荼毒中职生,扭曲中职生的价值观念。如网络的借贷会容易让中职生滋生虚荣心理。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互联网+”助力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在现如今的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需要及时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建立起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中职学校的角度入手,构建相关的专用网络平台,让中职生能够采用手机就能够下载有关的心理健康的APP。此平台的负责人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者,任课老师作为载体,班干部作为辅助人员,建立起更加全方位、多元互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起交叉性强的立体网络,贯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过程当中去,为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中职生存在心理问题,急需心理辅导,那么就能够采用手机上的APP的方法选择出自己所喜爱的教师,让其为自己提供心理服务。在这样的时代下,中职学校要努力发挥出网络的优势,助力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及时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二)“互联网+”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中职教师要熟练掌握“互联网+”环境中学生们上课的特点,采用师生互动与多媒体资源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心理健康知识的理念,多运用网络优势特征,强化对心理健康课的关注度。比如,在线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师通过网络建立、微博开通等渠道实施教育,强化学生自由学习的地点、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通过运用微信平台开设具有一定正能量的微信公众号的方法,促使学生意识到身边就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互联网上出现的新特点。教师要逐步增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比例,带着学生以网络为载体认识生活中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从学生角度出发理解正确的三观观念,采用网络帮助学生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解决学生心理健康上的多种问题。中职教育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强化学生对所学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

    (三)“互联网+”线上主题活动以及心理服务

    1.开通线上心理咨询

    中职学校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设置虚拟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作为学生们思想沟通、心灵交流的虚拟空间。这一咨询室当中,学生们利用扫码答题的形式,利用心理测试、专家解读等方法认识、完善自我,帮助自我掌握调节情绪、消除心理问题的技巧。师生还能够运用这一学习通平台、微信、QQ等多种方法展开心理咨询。这样让碰到心理困惑的学生能够有地方进行倾诉,对出现显著情绪波动、沉溺电子游戏或者出现行为偏差情况的学生,教师提供干预性的心理辅导,教师要求学生控制上网时长,除了网课之外,每天看新闻、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不能高于一个小时,正常规律作息。不同班级开设心理委员,针对情绪波动变化较大的学生,组建同伴互助小组,帮助学生接受与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转变认知,优化内心心态。教师要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为学生健康快乐生活提供保障。

    2.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教师鼓励学生劳逸结合,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在家中也能够每天安排做一些体育运动,如瑜伽、跳操等,或者是唱歌来放松心情。教师开办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如网上讲座,通过讲解以及音视频宣传的方法给学生普及心理健康、适应环境等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另外组织开办“厨艺比赛”,让学生采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与家人共同做美食的瞬间,建立起温馨的亲子关系。与此同时,不同班级还能综合专业和学生特点,组织开办书法、绘画比赛等具有特色的活动,提高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展开一系列的课余活动,为学生传递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学会放松压力,释放心情,减轻心理负担,保持健康心理,提高抗挫折能力。教师还需要带着学生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让生活变得更有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锻炼,培养兴趣。

    3.加强家校合作沟通

    教师要做好家校沟通,及时联系学生家长一同给学生提供优质的生活与心理环境。家长要与孩子一同进行运动、家务、阅读、游戏等活动,让孩子们课余生活更丰富。利用家校合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教师要重视下面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当中,科学合理规划好学生心理调节方案,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做到每一次的心理课程的学习都能有所反馈。第二,面对部分学生缺乏心理知识自主学习技巧、方法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活动,为学生传授自主学习技巧,如对之前所学的知识展开回顾,合理对学习时间进行分配。教师在家校合作中要重视与家长间的及时沟通交流,共同监督,明确教师与家长的责任。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下,对中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中职学校要充分引入网络技术手段,发挥出网络的优势,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职学生本身并不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时候,中职学校的教师就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合理采用网络,积极主动运用网络所提供的便捷性,避免不良信息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教师还需要运用上述所提出的各种有效策略,更顺利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率,推动学生朝着更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丽嫚,陈艳.“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4):220-222.

    [2]陈敏.互联网时代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探究[J].山西青年,2021(04):181-182.

    [3]谭振福.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长江丛刊,2020(23):104-105.

    [4]马云献.“互联网+”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1(04):41-46.

    [5]龙家英.“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