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学科馆员服务

    范明智

    摘要: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渐渐进入了瓶颈期,如何更好的为读者服务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构建并实施以学科服务为主导的新型服务模式,已经成为高校适应当今环境及满足用户深层次需求的关键选择。作为以文献信息为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探索出一条新型优化的学科服务体系,才能突破现有的瓶颈。

    关键词:学科馆员;模式探索;素质培养

    达尔文说过:“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并非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最适应变化的。”我们也常说“不适应,则消亡”,同样的,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现状并适应环境,为此,图书馆学科馆员必须要能够洞察环境、把握环境、适应环境、创造环境,学科馆员要为此做好一切准备。可以说,开展学科馆员服务,尤其对高校图书馆而言,是适应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高校图书馆要完善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国内外有不同的称呼,国外称作学科专家(subject specialist),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领域书志馆员(subject bibliographer)等,国内多数图书馆所称的学科馆员一词是从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翻译而来的。对于学科馆员概念的准确定义,国外并无公认的统一描述,美国图书馆协会的专业词汇表对“subject librarian”的描述是:具有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深厚知识底蕴的图书馆成员,负责图书馆在此专业领域的资料选择和评估,有时也承担此学科领域的信息服务以及此学科领域资源的数目组织职责。

    (一)高校图书馆要明确学科馆员的岗位及职责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岗位设置,要与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发展相适应,与本校读者需求相一致。每个学科或院系都应有一名对口的“学科馆员”,其工作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院系联络与需求反馈。学科馆员要定期以各种形式与院系领导、院系联络人、教师、各级学生组织等保持联络,了解读者需求并及时给予反馈。一是了解各学院科研进展情况和教学发展中对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建议和要求。二是参加各学院的各种相关活动,了解该学院教学科研进展及学科建设。三是主动了解教学和科研的计划与发展,及时向院系师生介绍和推荐专业文献资源与图书馆服务。其次,提供信息素养教育和培训。学科馆员承担着每年入学期间的新生入馆教育工作、常规读者培训工作、学科专题讲座、文献检索课程等工作,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利用一切可以开展的形式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素养教育,帮助读者充分利用资源。另外,建立网络信息平台,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学科馆员要充分利用网络条件,建立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和学科馆藏资源指引等,主动为科研提供决策参考服务,并通过各种印制资料载体、各类网上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在线帮助。

    (二)建立完善的学科馆员服务质量评估体系

    科学有效地衡量学科馆员的服务质量,完善学科馆员制度。 第一,要明确学科馆员服务质量的评估的定位首先是为了绩效的提升,其次才是利益分配的依据。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把握质量评估的考核定位,避免带来争名逐利的消极影响。第二,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应遵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标准。定性评估主要是来自读者和管理者的反馈。而不同读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是不同的,感知又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这就很难真实准确的反应服务质量水平,所以定性指标只能评价表象的服务质量。这就需要结合定量指标来评估,例如,学科馆员开展讲座的次数、与学院联系的次数、文献检索课程的次数、信息咨询数量、编写发表的文献资料的多少等等,通过这些量化的基础工作来进行直观的评价。还要遵循内评与外评相结合的原则。学科馆员的内部评价是图书馆的考核评估,包括图书馆领导、所属部门主任的评价、学科馆员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外部评价是指相关学院的考核评价。把内部和外部评价结合起来,才能保证评价工作的全面性,这样评估的结果也更有说服力。

    二、高校图书创新学科馆员服务的模式探索

    (一)学科馆员服务的组织模式

    学科馆员的服务组织方式有专职方式、兼职方式、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等方式。具体而言又有以下几种服务形式:一是图情教授协作式。这种方式是在图书馆内部挑选出一些能力水平较高、具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馆员作为各院系的对口的学科馆员。而且,能在各院系请到图书馆教师顾问(被称为“图情教授”),负责和学科馆员联络,随时提供本院系的学科科研发展动态及其文献资源需求,配合学科馆员开展工作。清华大学图书馆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这种模式虽然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科馆员专业方面的不足,但是由于他们本院系的教学任务和其他工作已经很繁忙,势必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去很好的协助学科馆员的工作,因此,图情教授的作用往往不大。二是挂靠集中式。这种方式是针对各个院系安排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科馆员分工负责,南开大学图书馆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这种模式具有几种管理的特点,能很好的发挥本职参考咨询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科馆员既要完成原有的信息服务和教学工作,又要完成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很可能力不从心,不能与院系保持密切的联系。三是专职分散式。指的是设立专职的学科馆员,但分散于图书馆不同的业务部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属于这种形式。四是兼职分散式。这种形式是不成立专门的学科馆员机构,学科馆员分散在图书馆现有的各个部门中。北京大学图书馆是这种类型。这种形式比较常见,也容易开展。但是由于人员分散不便于集中管理和培训,也不便于彼此之间沟通交流。五是混合式。即指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模式,这种形式在国外很多图书馆采用这种模式,国内武汉大学图书馆属于此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通过“学科化服务工作站”挂牌的形式,实行“责任绑定、服务绑定、创新绑定、考核绑定”,提供个性化、一站式学科信息服务,通过集中管理,可以打破以往条块分割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高校图书馆可以在以上几种模式的基础上,融合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探索出一套适合本校本馆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不断的推陈出新,勇于打破常规,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渐形成完善的体质机制。

    (二)学科馆员服务的工作模式

    现代信息环境下的学科馆员服务工作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一是基于深化服务程度的学科馆员服务工作模式。包括:以本馆信息咨询服务专业化为内容的工作模式;以本馆资源建设与图书馆服务专业化为内容的工作模式;以本馆和分馆/资料室资源、服务与管理专业化为内容的工作模式。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图书馆都属于此类。二是基于服务方式的学科馆员服务工作模式。包括以下几种模式:电子邮件、网络的交互、代理式、伙伴式、团队式。三是基于智能技术和知识的学科馆员服务工作模式。学科馆员服务的深入开展使图书馆工作从面向文献组织过程转移到面向科研活动过程,从提供文献服务转变为提供知识服务。

    (三)学科馆员服务的内容模式

    国内学科馆员服务内容模式:解答读者咨询的问题、参与电子资源的推广与服务、参与多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学科资源网络社区建设、深层次信息专题与分析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要注重学科馆员素质培养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的业务骨干,能对用户提供深层次服务的专业人员,所以高校图书馆必须重视学科馆员的素质培养与提升,不断的丰富壮大这支特殊的队伍,这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一)提高学科馆员的品德修养

    学科馆员个人的道德品质培养有利于提高其职业道德的水平。高校图书馆要激励每位学科馆员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使他们形成集体主义荣誉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科服务中去,以服务读者为乐,以自己的岗位职责为荣,引导学科馆员的服务热情,对积极投入工作的学科馆员给予鼓励。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性质不是盈利部门,馆员的工作就是服务,学科馆员为用户提供更高一层的服务,这就要求学科馆员要具有职业道德高度,不求回报、热爱图书馆工作、耐得住寂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二)提高学科馆员的学术水平

    学科馆员的学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的好坏。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与教育,使得学科馆员提高图书情报专业的知识、对口学科的专业知识、计算机水平、外语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科馆员具有复合式的知识结构。学科馆员只有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才能做好学科信息推送服务,从而提升图书馆这支特殊队伍的服务能力。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要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有新的突破性进展必须建立完善的机制体制,重视学科馆员的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深层次的服务模式,在不断优化的管理模式中,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巨大潜能,更好地位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玉全,谭志芬.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素质的培养 [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9).

    [2]白海燕.馆学科馆员的素质与能力提升研究[J].延安 大学学报,2013,(4).

    [3]孙天敏,陈萍.全球视野下学科馆员专业信息素 养能力的养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7).

    [4]金晓君,谭亚美,胡玮.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创新服 务[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12).

    [5]李海英.图书馆服务管理[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 版社,2011.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