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效性党建政工工作开展的路径探讨
杨晓华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3-090-02
摘 要 作为企业单位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党建政工工作开展关乎企业单位的长久发展与自我革新。在企业单位创新发展背景下,传统党建政工工作的开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单位实际发展需求。要想发挥出党建政工工作的最大作用与价值,提升党建政工工作开展的实效性至关重要。本文以党建政工开展价值的分析入手,阐明现阶段党建政工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促进党建政工工作实效性提升的科学路径,以期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实效性 存在问题 党建政工 企业单位 路径
纵观现阶段企业单位运行发展,其中党建政工工作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不仅是企业单位明确政治方向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保持长久发展态势的主要手段。党建政工工作能否高效、高质量开展,直接影响到企业单位良好氛围环境的营造,关乎着员工凝聚力与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但是分析当前党建政工工作落实,因些许制约性问题的存在,使得部分企业单位党建政工工作开展仍有待改进和完善,需借助科学措施的实施来进一步提升党建政工的实效性,发挥出党建政工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一、党建政工工作开展作用与价值分析
(一)有助于员工凝聚力的提升
党建政工工作的有效落实,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凝聚力与工作积极性,具有端正员工工作态度,发挥出员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如在具体党建政工工作开展期间,依据企业单位实际情况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到党建活动中,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的同时,有效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帮助员工放松精神[1]。同时,党建政工工作的高效开展,可为员工营造轻松、活跃的工作氛围,进而让员工感受到单位的良好氛围,调动员工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提升员工凝聚力的同时,发挥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二)有助于员工责任感的培养
企业单位在开展党建工作时,始终坚守党和政府的领导,以国家政策、战略的提出为指导,结合相关制度机制的落实来保障党建政工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开展,实现对企业单位人员思想经济意识模式的转变,提升企業单位思想工作的开展水平,帮助企业单位人员加强自我认知,引导人员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做到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强化对员工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的培养,进而为企业单位长久发展提供基础支撑[2]。
(三)有助于企业单位软实力的提升
企业单位运行发展过程中,软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开展高质量的党建政工工作,有助于提升企业单位的管理水平,立足于员工发展需求的满足,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进而起到员工向心力、凝聚力提升的作用。同时,借助文娱活动的开展来缓解员工职业压力,消除员工面对工作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而提升员工对企业单位的依赖感。通过对企业单位软实力的提升,进一步提升企业单位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现阶段党建政工工作开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党建方法陈旧滞后
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单位在开展党建政工工作时,缺乏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无法做到以“对症下药”的形式开展工作,致使党建工作与企业单位发展实际脱离,无法深入落实到群众中。而传统党建工作手段的应用,往往是以强硬、固定的手段方法来强行开展党建工作,让员工始终处于“被动教育”的地位,久而久之员工会对这种被动接受教育的方式产生抵触情绪。而这种脱离群众、背离现实的教育方法,不仅无法发挥出党建政工工作应有的作用,甚至会产生反作用,让员工逐渐对党建工作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到企业单位党建政工工作落实成效,限制单位的文化建设[3]。
(二)党建政工队伍素质匮乏
作为党建政工工作开展主体,党建政工队伍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单位党建开展成效[4]。而纵观现阶段企业单位党建政工工作的开展,部分政工队伍的素质能力未达到预期要求,队伍中部分人员未正确认知党建政工工作开展重要性,缺乏党建工作开展实践经验,加之自身专业水平、工作能力的匮乏,影响到单位党建政工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无法为党建政工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进而影响到党建政工工作的落实成效。
(三)党建政工落实缺乏重视度
企业单位领导对于党建政工工作开展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党建政工工作能否全方面、全过程的落实于单位运营发展中。而部分单位领导认为,企业单位发展能力完全取决于自身生产能力,并且发展目光始终放在经济效益创造方面。虽然企业单位在运营发展中重视对经济效益的创造无可厚非,但是仍有部分单位领导尚未认知党建政工工作的重要性,致使单位自上而下都对党建政工工作开展缺乏重视度。甚至部分单位除在管理层面设立党委之外,在基层班组、车间等均未设置基层党组织,导致党建政工工作开展受到严重限制,无法发挥出党建政工工作的最大价值。
三、企业单位党建政工工作实效性提升路径
(一)重视对党建政工工作方式手段创新
党建政工工作若依旧沿用着滞后且陈旧的手段方法,势必会限制党建政工作用的发挥,甚至会导致党建政工工作的落实适得其反。因此,企业单位需重视对党建政工工作开展方法、方式以及手段的创新,以期借助全新方式手段来转变以往党建政工工作开展固有的状态,提升员工对党建政工工作的热情与兴趣。所以企业单位应做到,充分借助信息、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技术构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在实际党建政工工作开展过程中,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创新党建政工工作手段与方法,帮助政工人员利用信息手段来获取单位员工的具体状态信息,包括员工生活状态、工作状态、日常表现等,以此为依据规划并落实针对性的党建政工工作[5]。同时,发挥出移动终端的优势,为单位基层员工构建QQ群、微信群、好视通等互动交流平台,政工人员可以利用互动群发布相关信息内容,而员工则可以借助互动平台探讨相关问题观点。通过对党建政工工作开展方式手段的创新,提升员工对党建政工的积极性与兴趣,确保党建政工工作的开展紧跟时代步伐。
(二)注重对党建理念的革新
分析现阶段党建政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成因在于党建政工工作开展理念的滞后,单位领导与政工人员对党建政工工作开展的不重视,致使党建政工工作开展受到严重的限制。对此,要想进一步提升党建政工工作开展实效性,转变党建工作理念,提高对党建政工工作落实的重视度为基础前提[6]。对此,在实际开展党建政工工作时,务必做到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对党建政工工作思想高度的提升,明确企业单位的运行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明确自身政治方向,做到以党和国家政策、方针为指导,坚决遵循党和政府相关发展战略的提出,以此明确党建工作开展标准要求,在提升单位领导、政工人员对党建政工工作重视度的同时,实现对党建政工理念的创新,做到在员工思想教育中全面渗透落实党建工作,促进员工思想高度的统一,进而提升企业单位员工凝聚力與向心力,进而推动企业单位长久发展。
(三)注重对党建政工管理制度体系完善
要想避免党建政工工作开展流于表面形式,企业单位需重视对相关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与健全。在具体党建政工工作落实期间,将政工人员自身利益与党建政工工作的开展相挂钩,结合当前党建工作开展现状,构建并落实相应奖惩激励制度,采用多样化激励措施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与热情,如物质奖励、升职晋升、精神激励、外出学习等[7]。同时,落实长久有效的人员培训机制。结合政工队伍整体素质能力的分析,为政工人员开展针对性、专业性培训,做到全面提升政工人员素质能力。依据对党建政工工作开展现状的分析,构建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做到在党建政工工作开展期间,全面监督与考核政工人员的工作内容,进一步规范党建政工工作的开展。
(四)注重考核体制的构建
为进一步提升党建政工的实效性,企业单位需重视党建政工工作考核制度的构建与落实,实现对党建政工工作开展的全面监督与审核。具体党建政工工作开展期间,做到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结合先进考核方法来提升党建政工工作考核水平,如采用专项督查、定量考核、民主测评等方式,实现对现阶段单位党建政工工作开展情况的全面监督管理[8]。另外,针对考核指标的制定,单位切不可完全照搬其他单位指标,而是需充分结合自身发展运行现状的分析,构建特色性、创新性的考核指标,进一步提升党建政工工作考核的有效性,显著提升党建政工开展实效性,发挥出党建工作应有作用与价值。此外,企业单位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党建政工工作路径,立足于员工需求的满足开展党建政工工作。做到在现实工作中给予员工更多的尊重和关心,积极听取员工的内心诉求,采纳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只有凸显出党建政工的人本思想,才能实现在单位运行发展全过程中进行党建政工工作的渗透,有效提升党建政工工作的实效性。
四、结语
党建政工工作能否实效、全面开展,直接影响着企业单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关乎单位的长久稳定发展。面对现阶段党建政工工作开展的现状问题,企业单位需做到正确认知党建政工工作落实的作用与价值,注重对党建政工工作理念的创新,构建完善的党建政工管理制度体系,创新工作手段方法,结合对以人为本原则的凸显,进一步提升单位党建政工工作实效性,为企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魏冬.开展实效性的党建政工工作的路径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6(014):236.
[2]侯键.提高党建政工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和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5):185-186.
[3]覃川.开展实效性党建政工工作的途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7(028):12.
[4]孙亮磊.提高党建政工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和策略[J].商品与质量,2017(047):6.
[5]王云国.提高党建政工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和策略[J].环球市场,2016(020):28.
[6]代亚萍.开展实效性党建政工工作的途径探讨[J].智库时代,2017(014):1-2.
[7]唐超健.开展实效性党建政工工作的途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018):172-173.
[8]孟建刚.提高党建政工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和策略[J].环球市场,2017(031):1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