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逆反心理表现及其引导策略

    林余福

    摘要: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摆在首要位置。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家长和老师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奠定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心理成熟,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往往會强烈表现自己,逆反心理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当前老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索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寻找合理科学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 逆反心理

    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教学得到了很多发展。然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没有得到重视力度还不够。笔者认为,塑造健康的心理关键阶段要从小学阶段开始。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将近有75%的学生有了成人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当自己的内心需要得不得满足时,往往会通过某些方面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从而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每个学生需要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但这种心理也需要及时克服。作为学生应该正视这种心理变化,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合理引导。

    二

    小学生存在的逆反心理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并加以合理引导。全面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是矫正叛逆心理的前提,逆反心理由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它与其它社会心理一样,产生于客观存在不符合主体需要之时,并不是无缘无故的。纵观学生的逆反心理的表现,主要导致产生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因素

    随着的年龄的增长,学生身心各方面有很大的变化,语言和思维能力也有了巨大的飞跃和突破,独立意识也慢慢加强,能改变自己的行为以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这阶段的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已有成人感,渴望以自己的方式去做某些事情或表达看法,他们希望成人尊重他们的意见、想法,也希望家长和老师不再过多的控制自己的活动自由。但是有些家长和老师没能及时意识到学生这点变化,对于学生的需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引导,当学生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被动地遵从成人的安排时,学生通常会以一种与成人的要求相反的方式来行动,以此来突出自己的重要。

    二、家庭教育因素

    孩子起初的认知都是通过家庭环境所获得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的成长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不同心理品质和个性的孩子,但不健全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往往会造就孩子的叛逆心理问题。就家庭教育因素导致逆反心理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父母不和或离异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有的家庭父母感情失和,经常争吵、打架,父母之间的问题粗暴地迁怒于孩子,平时不注重与孩子的沟通,教育孩子方式简单粗暴。有的夫妻双方离异后,孩子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缺乏双亲的爱很可能给孩子造成创伤性体验,带来情绪上的障碍。如果这种情绪不能及时得到排解,孩子有时会以逆反形式表现出来。

    2、隔代教育和托管教育的家庭

    在农村地区,一些家长谋求生计常年在外打工,对子女的教育托付给爷爷、奶奶,这种隔代教育容易造成对学生过分了溺爱,从而使学生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得到满足;在城市“白领一族”对子女的教育可以说完全托付给幼儿园或者半封闭贵族学校,只有周末的时间与子女相处。父母平时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关心孩子,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但又不能以正常的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以逆反行为来引起家长的关注。但这些并没有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当家长去关注孩子的逆反行为时,孩子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规劝产生抵触,孩子的逆反行为反而就越突出。

    3、家长专制教育模式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总希望大人平等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然而,很多父母却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经常以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说话,压制孩子的不同意见。小学阶段的孩子各方面的机能逐渐成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是很多家长仍然觉得孩子还小,很多事情得由家长去做,同时对孩子的各项表现都会加以限制和约束,在各种限制下,孩子自然会生出厌烦情绪。长期下去,那些比较要强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在压制自己,他们会以反抗来显示自己的力量。

    三、学校教育因素

    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以学生无形的影响。尤其小学生阶段的,对于孩子的教育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小学生很多的逆反表现是由于教师不理解造成的,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学生,不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体验。一些老师对待学生不能客观评价,主观臆断,过分注重成绩,对学生的一点小错揪着不放,使学生感觉老师故意和自己过不去,因而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甚至出现对抗行为。

    教育教学管理缺乏人性化,过于“军事化”,尤其一些封闭或半封闭管理的学校,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从生活习惯,衣着等方面都比较细化要求,同时校园活动较少,学生的个性受到严重压制,长此下去,学生必然会选择某种叛逆的方式去应对学校。

    四、社会文化因素

    随社会的快速发展,时尚文化也不断更新学生的生活内容,而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加之跟风、攀比、从众等心理的影响,他们对时尚文化缺乏鉴别力,造成随意模仿甚至痴迷追求,所表现出叛逆个性,无不受时尚文化的影响。

    今天的学生,已不再是雪糕、电影就能满足的一代。生长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社会中,他们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容易为新事物所吸引、喜欢追赶潮流。在学生看来,觉得与众不同、有个性的东西他们就会去模仿。特别是现在网络流行的“非主流”族们的打扮更加夸张突出,摆POSE时会装出痴呆,颓废的表情;打扮与大众不同,乱改和涂鸦校服,穿着另类,全身穿得破破烂烂;发型染发采用蓝色白色等颜色或者做夸张的造型。不同的文化必然会引起激烈的碰撞,随着学生思想意识的变化,社会文化的冲击下,加之改变自我的意识,他们更希望脱去那种朴素文静的校服,去尝试另类叛逆的感觉。

    参考文献

    [1] 李信忠.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探究[J].山东:时代教育,2015年第6期

    [2]张 棠.浅议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