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全”德育模式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刘俊浩
[摘? ?要]在新教育形势下,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与积极实践的命题。为此,江苏省无锡市安镇中学立足实际,创新探索并积极实践了“三全”德育模式,切实提高了德育实效。
[关键词]“三全”德育;立德树人;德育实效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统帅,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一些学校仍过于看重升学率,存在一定的“重智轻德”现象,加之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存在偏颇,导致学校德育工作收效甚微。长期以来,江苏省无锡市安镇中学积极实践“全方位、全员、全程”的“三全”德育模式,切实提高了德育实效,并由此获得了“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等诸多荣誉称号。
一、以“厚德”文化为统领,
统筹推进“全方位育人”
1.结合地域特点和学校文化传统,推进“厚德”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和共同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其活动结果。学校文化具有导向、引领、启迪、陶冶、熏染与浸润的作用。学校地处江南名地——无锡市安镇县,这方水土经历了近三千年崇德尚德的“吴文化”浸润,名人辈出,尚德厚教,人文底蕴深厚。学校积极挖掘地域特点和学校文化传统,顶层设计了“厚德”文化建设方案,推进“厚德”文化建设,积极弘扬“积学储宝,厚德载物”的校训和“知行合一,崇德尚行”的校风,为学校立魂奠基,不断夯实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
2.大力推进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学校物质文化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生态化、信息化、教育化的物质文化建设理念,不断推进学校物化建设。目前,以“厚德”为主题的校园物化环境显著优化,“德园”“陶园”“懿德亭”三个德育主题园地特色凸显,文化长廊、草地文化、墙面文化等建设基本到位。催人奋进的校园物化环境氛围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师生的情操,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提高了师生的精神境界。
3.创新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积极打造班级育人场。班级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最主要场所,也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最主要阵地。学校强化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督促与考核,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班集体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班主任考核。一是加强显性班级文化建设。学校要求各班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立足点,着眼于班级环境的规范与和谐,积极推进班级环境标准化建设,做到教室内有國旗、班级公约、学习园地、志愿墙、优秀作业展示区、名言警句、图书角、教室软包等,营造良好的班级育人环境。二是加强隐性班级文化建设。学校强调班级愿景建设、班级制度建设和班级活动开展。“我秀我班,我爱我班”展示活动、“班训、班旗、班歌、班徽”设计活动,以及各类主题班队会活动等,均营造了积极的班集体氛围,使班级成员产生了强烈的班级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二、以机制建设为基础,
切实推进“全员育人”
1.建立全员德育工作机制。每个人都是社会人,要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必须让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学生都受到来自社会的积极影响。为此,人人都应该成为德育的实施主体,而不只是教师,甚至仅仅是德育教师。基于这一认识,学校制定并完善了全员德育工作机制,在校内全面推行教职员工全员值勤制、首遇负责制和课堂责任制,做到所有教职员工都有育人职责,并通过《全员德育工作奖考核细则》强化考核落实。学校还建立了每日家校联系制度、学校开放日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和家长学校活动制度,夯实家长责任,积极发挥家长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提高德育骨干的育人水平。行政人员、年级组长、班主任等都是学校的德育骨干,提高学校德育骨干的育人水平是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为此,学校制定了《行政干部绩效考核奖励条例》《班主任聘任及班主任津贴发放考核条例》《“长灵教育奖励基金”实施方案》《“华夏教育奖励基金”实施方案》等,加强对德育骨干的考核与激励。此外,学校还加强了对德育骨干特别是班主任的专业水平与能力的培训力度,定期举办班主任例会、论坛沙龙;每年举行班主任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优秀班主任来校作讲座;建立青年班主任培养和考核方案,聘请德育导师,组建帮扶小组,加快青年班主任的成长步伐。
3.强化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素养。教师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人格魅力等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人格发展状况。因此,学校不断强化教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意识,定期举办教师论坛,组织教师学习贯彻教育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十不准”》等,编发《教师尊重学生100条》《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要求每位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学校定期开展文明办公室评比活动,做到墙上张贴书画作品、理念标语等,同时为教师人人分发一盆植物,确保环境美化、空气净化。学校还开展了“身边的榜样教师”“卓越教师”等评选活动,激励教师争先创优;组织教师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优秀专题片等,激励教师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精神成长的引领者。
4.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并与多部门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一是坚持发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联合作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学习类APP、告家长书、家长会等多种平台,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二是按规范化要求认真组织好每学期一至两次的家长学校活动。三是坚持把家访工作纳入对班主任工作的日常考核之中,强化组织管理,要求每位班主任每月必须上门家访,每学期同每位学生家长至少要有一次联系,并且与学困生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四是强化学校与社区的联动,聘请派出所副所长为学校法制副校长,保证每学期举行一次法制讲座。五是强化与交警、城管、司法、妇联等部门的联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不断优化青少年学生的校外教育环境。
三、以过程管理为抓手,
努力做到“全程育人”
1.持之以恒抓常规,奠定学生道德基础。学校立足培养“文明安中人”的定位,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坚持抓学生一日常规,做到抓反复、反复抓。一是授以“知”。学校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途径,使学生逐步掌握《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二是激发“情”。学校围绕学生仪容仪表、遵章守纪、文明卫生、礼貌待人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典型事例、主题班会以及“校园之星”“文明积极分子”评比与事迹宣扬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积极情感。三是注重“意”。学校通过军训、劳动、社会实践等,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四是突出“行”。学校积极发挥团委、学生会、大队委、班委会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功能;强化随机抽查、专项治理、检查考核,全方位推进学生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为学生做文明公民奠定基础。
2.因人制宜抓渗透,不断健全学生人格。对于“问题学生”,学校的转化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落实。一是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转化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二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和活动室,每天定时开放,师生可随时拨打心理热线;配备专业化的心理测试软件,每学年初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选聘并培训了多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三是高度重視课堂教学在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要求教师积极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懂得责任和担当。
3.因时制宜搞活动,突出核心价值观培育。一是积极实施传统德育特色项目——“少年大讲堂”活动。学校曾邀请南京大学南博科学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许玲、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中科院南北极科考专家位梦华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公、检、法、司、税务等部门以及医疗、摄影等行业的精英,还有“五老”人员来校讲学。演讲的内容涉及科技、人文等多个领域,既有感性内容,也有理性内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激发了学生发展的内驱力。二是高度重视重大节日教育。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守护生命等主题,开展“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强化分层教育和仪式教育。初一组织学生军训,开展“入学礼”活动;初二引领学生认识青春,放飞梦想,开展“青春礼”活动;初三教育学生饮水思源,懂得感恩,开展“毕业礼”活动。四是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社团活动有机结合,不断夯实学生的价值观基石。学校“灵之舞”社团、“灵之乐”社团、锦绣社、同善书画社等多个社团被评为无锡市优秀学生社团,社团建设经验曾被《无锡商报》刊文介绍,“灵之舞”社团更受到无锡教育电视台的专题报道。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切思考与实践的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而这关键中的关键是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立德树人要求。进入新时代,德育工作仍面临着社会环境复杂、社会价值观多元、“重智轻德”现象未根本性改变等现实问题。为此,学校要牢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人才观和德育观,切实遵循教育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德育规律,创新德育模式并做到深化落实,全面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