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理论和产能过剩是制约传统媒体转型的阻力

    传统媒体转型实施两年多,成功者甚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木桶理论和产能过剩的影响所致。

    自2014年转型工作开始,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依据木桶容积取决于最短板子的理论只是围绕着自己的“短板”发力:报纸时效性差,各报纷纷上微博、微信、客户端,试图通过“两微一端”改善报媒的传播性能;电视用户黏性弱,电视台就在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端口打转,同时谋求通过扫描二维码和“两微一端”“套牢”观众。结果却是这些努力全部落空。实践证明,在全球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木桶理论”失效了。

    有人说互联网支持做长板。那么在决定媒体发展的技术、资金、人才、体制、机制等诸多要素中,何为传统媒体的长板呢?有人说人才是优势,是的,过去曾有过;又有人说内容是优势,果真如此,用户市场为什么不响应?传统媒体几十、几百人关门做内容,新媒体却是几百万、几千万、上亿人在开放的社会化空间共同做内容产品,先进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产品的丰富性和竞争力;还有人说传统媒体享有政策红利——在市场条件下这也是靠不住的,因为凡事有保护就有约束。

    产能过剩系又一原因。表现在电视低收视甚至无收视的栏目有增无减;报社印务中心生产开工不足,有的生产线已停机而将报纸印刷外包出去。其所以这样,一是企业媒体化大潮汹涌,企业即媒体、品牌即传播,企业对传统媒体的依存度下降,投其广告费大幅度缩减。二是个人媒体化,人人都可通过微博、微信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营业额百万元、千万元级的微信服务号成批涌现,抢走了原属传统媒体的注意力和商业广告份额。从趋势看,企业媒体化程度和个体自营媒体规模今后将继续扩大,对传统媒体市场资源的分流和品牌价值的稀释也将更加猛烈,其产能过剩矛盾将愈加突出。

    自然,传统媒体并非无所作为,只要政策给力,学界帮忙,媒体自身敢于创新谋变,其转型目标还是能够实现的。

    (王首程文,摘自《西部学刊》2016年5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