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彭志勇 邓世权

    摘要:课程思政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扎实推进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的同向同行,形成有效的协同效应共同致力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此,通过阐述高校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充实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以及提升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等层面对“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7-0132-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高校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既要优化课程设置,也要找准切入点,对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进行调整,使思政教育理论与专业教学整合到一起,将思政工作高效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中,这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待攻关的课题[1]。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师既要精于“解惑”“授业”,也要把“传道”当成己任,心系民族兴旺与国家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要顺应时代潮流,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之中印证思政理论的先进性。本文围绕“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相关问题展开研究。

    1 高校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学校肩负着培养优秀接班人的使命[2],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素质,让学生的操作技能与水平得到提升。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当成重点,鼓励学生用计算机理论知识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从容应对社会挑战[3]。新时代下高校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求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理论教学的同向同行,这就要求所有教师都要把立德树人这一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高校教育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改善,把过多的精力用于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方面,却没有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忽略了对学生工匠精神、协作精神、责任精神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并为充分体现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第二,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安排在大一,授课对象都是大学新生,尽管他们已经成年,但对社会的了解并不多,成长历程十分单纯,在这个关键的成长时期,要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挖掘思政元素,充分利用良好的思政教育资源,序化组织教学要素,准确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困惑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成长与国家建设的重要联系,引导学生不負青春年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逐渐接近于成功。目前,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素质有所下降、层次不一,微信、网络游戏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纪律普遍较低,师生之间互动性不强,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师无法沉浸于课堂之中,学生也提不起兴趣。对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着较为宽泛的受众面开展思政教育,以案例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鼓励所有学生都能夯实计算机基础。

    2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

    在阐述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下文侧重对“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具体的建议。具体如下所示。

    (1)制定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当今时代下,人们不仅要具备一技之长以外,还要具备获取、分析、加工信息技术的能力。高校通过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这门课程中,其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应在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制定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教学中的育人任务。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扭转目前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培养的育人状况,把立德树人目标落到实处。

    (2)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建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因此,教师应当在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如下所示。

    第一,注重融入爱国主义精神丰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工具,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工作、学习、生活之中,但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只是局限于市场中的主流产品,却没有了解我国在计算机软硬件建设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虽然晚了十几年,但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许多方面已经达到或赶超了发达国家,尤其是“龙芯”芯片的诞生,使得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被打破,这是无数科研人员艰苦卓绝奋斗的结果。为此,在教学中要向介绍中国超级计算机的研制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了解在各个领域建设之中计算机发挥出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激发他们学习科研人员的工作精神,使所有学生都能承担责任、敢于创新,为中国计算机水平的提升付出努力。

    第二,注重融入诚信教育丰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行为准则,也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数值转换、参数计算、数据处理等内容为依托,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学习与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同时,要运用信息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对旷课、迟到等行为严格处理,也要增强对学生日常作业与练习的检查,敦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把诚信理念带到学习与考试之中,带到日后的社会生活之中。

    第三,注重融入工匠精神丰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在计算应用基础课程中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当前社会对计算机岗位提出的技能要求、相关职业存在的风险、工作环境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强化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与此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剖析,例如在教学文档编辑、排版等内容时,可以为学生确定“中国梦”这一主题,向学生提出类似于图文混排操作等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无形之中达到培养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目的。

    第四,注重融入工匠精神丰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工匠精神是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面对工作,即追求完美、不断超越,是一种重要的職业道德品质。时代的发展,要求各个行业的从业者都不能因循守旧,在工作时做到心无旁骛、专心到场,这样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卓越产品。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之中,不管是设计PPT、数据统计,还是制作表格等,都要做到一丝不苟。所以,教师既要向学生介绍大国工匠的事迹,也要向他们介绍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故事,还可以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参加锻炼,让他们能提前了解工作内容与环境,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3)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在学习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基础上,高校必须要明确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的同时,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实际效果。具体如下所示。

    第一,明确优化教学方法的原则。在优化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突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紧密结合,确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无论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课程,还是具体的操作课程,都的重要的育人主体。因此,教师必须要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来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整合到一起,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品位与品行,塑造学生的品格与品德。

    第二,注重开展专题式教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各样与计算机相关的热点事件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和案例引入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围绕相关事件和案例进行深度的分析、交流和讨论,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另一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等都有较好的帮助。例如,当前我国超级计算机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居于首位,教师要利用这方面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同时,针对网络安全问题、网络犯罪问题等,也可以通过专题教学的方式予以开展,让学生在学习与网络法制、文明等有关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对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仔细甄别。

    第三,注重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紧密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既有理论内容,也有实践内容,十分适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网上互动、课堂讲解、作业汇报、组织第二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增强思政教育内容的形象化,使学生能用知识服务他人、解决问题。

    (4)提升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推进课程思政有序开展

    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定位,即切实做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引领思想的任务。为此,高校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立德树人意识和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具体如下所示。

    第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从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既要教给学生怎样应用专业知识,也要引导学生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强专业力量,以良好的品行在行业中站稳脚。要想实现这样的效果,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把思政理论知识“捡起来”,一要多读书增加自身知识储备,二要积极思考怎样才能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之中,三要参加专题培训与研讨活动,通过学习交流增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力。

    第二,学校层面要晋升抓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使教师能将课程育人理念牢记于心,组织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结对,从教学思路、流程、方法等方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师进行指导,为课程思政的深入实施提供保障。

    第三,教师要着力提升自身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引导学生把知识探索、科学实践、人生目标、价值取向等结合到一起,发挥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3结语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过程,也是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引导,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的过程。

    为此,高校应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准确的分析基础上,明确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具体教学当中,应当从四个方面予以努力:一是,制定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二是,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建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三是,契合课程特点和教学规律,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四是,提升立德树人意识。总之,通过各个环节的不断努力,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曹利.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3):120-121.

    [2] 孙睿.新时代视域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1):84-85.

    [3] 李涛.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6):173-174.

    【通联编辑:闻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