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吉林地区城市解放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于速
摘要:吉林是最早完成城市解放的地区之一,其城市解放是在与国民党军和反动土匪武装激烈争夺的过程中实现的。吉林地区城市解放促进了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这些城市解放后通过提供的大量军工产品及战勤服务,有力支援了前线的作战,并加快了东北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吉林;城市解放;解放战争;根据地建设
城市解放是根据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明显标志之一。吉林地处东北中部,与其他地区相比,吉林地区城市解放有许多独特之处。本文拟就吉林城市解放的基本过程、主要特点作一探讨,并力求揭示其在促进东北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夺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历史意义。
一、吉林地区城市解放的基本过程
抗战胜利后,今吉林省所辖区域分别隶属当时的吉林、安东、辽北、松江、嫩江等五省,共49座县以上城市。吉林地区的城市解放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年9月-1946年3月上旬,是吉林根据地创建阶段,也是本地区多数城市初次解放的阶段。这期间,抵达吉林地区的中共干部和部队,在苏联驻军支持下,接收维持会等旧政权,建立各级地方民主政府,使包括吉林、通化、延吉、白城子、郑家屯在内的一大批中小城市获得解放。到1946年3月底,吉林地区的45座城市获得首次解放,为吉林所有城市和整个地区的最后解放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二阶段:1946年3月中旬-1947年4月,是抗击国民党军进攻和解放区城市大批失陷阶段。在此期间,东北民主联军曾一度攻占了中长路上的四平、长春等重要城市,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之下,虽经苦战终未能守住战略要地四平,随后又被迫接连放弃公主岭、郑家屯、梅河口、长春、吉林、德惠、通化等20多座城市,使吉林解放区城市拥有数一度降至25座。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期间,收复了辉南、柳河、辑安、长岭等县城,吉林解放区城市数又上升到30座。
第三阶段:1947年5月-1948年3月,是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阶段,也是解放区城市迅速收复阶段。这期间东北民主联军相继进行了夏季、秋季和冬季三大攻势,共歼敌30余万,并收复了大批城市和地区。其中,吉林解放区收复了怀德、通化、辽源、海龙、东丰、公主岭、农安、德惠、四平、吉林、梨树等22座城市(有4座城市被敌军重占)。1948年3月中旬冬季攻势结束时,吉林解放区拥有城市48座,国民党军仅占据着孤城长春。
第四阶段:1948年4月-1948年10月,是战略决战和吉林地区城市解放的完成阶段。从5月下旬起,东北人民解放军(1948年1月由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举行了大规模的围困长春作战,最终迫使长春守军分别于10月17日和19日举行起义与投诚,该城实现和平解放,吉林解放战争亦宣告胜利结束。
二、吉林地区城市解放的主要特点
国民党在东北的统治重心是辽宁,中共的战略总基地在黑龙江,而地处辽宁、黑龙江之间吉林地区则是双方必争的焦点,东北解放战争前中期的主战场,国共两军在此进行了极其激烈的争夺。受战争形势、地理位置及其他因素影响,该地区城市解放表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时间上的特点:城市解放时间较早
首先是吉林多数城市的初次解放时间较早。1945年11月中旬以前,吉林解放区拥有城市30座,比辽宁少14座,比黑龙江多2座。其次是吉林地区最后完成城市解放的时间也较早,仅晚于黑龙江,比辽宁早半个多月。另外,吉林地区城市失陷的时间要比辽宁要短得多。吉林被国民党正规军占领过的城市共23座,失陷期超过1年的有19座(其中超过2年的仅长春1城);而辽宁被国民党正规军占领过的城市共44座,其中有17座城市的失陷期超过了2年。到1947年4月底,辽宁解放区城市数下降到4座,而吉林仍有30座。解放区保有城市多而全部城市解放时间早,这就意味着吉林地区为整个东北解放区积蓄了较多的经济实力和战争资源。
(二)地域上的特点:在城市解放的顺序上,突出地体现了“先取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的原则[1](P.1232)
在国共双方争夺的过程中,中长路及其附近地区被国民党军占领,东北民主联军主要控制的是“两厢”(即今白城、延边、白山、通化等地区),建立了包括众多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在内的大片解放区。随着双方势力的消长,解放区由向“大路”(中长路)呈波浪式扩展延伸,步骤是:先取边远小城,次取中部小城,再次取吉林、四平等中等城市,最后夺取大城市长春。这种夺取城市的模式,在北方各地大同小异,而在吉林地区贯彻得最为彻底。
(三)方式上的特点:城市解放有武力攻占、武装进占、政权接收与和平起义这四种方式,在数量上以前三种为主
1.武力攻占。通过战斗攻取城市,这是难度最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城市解放方式。以武力攻占方式解放的吉林城市有28座/次,其中攻打反动匪伪武装所占据城市14座/次,主要发生在前期(1945年9月-1946年4月),如1946年1月30日解放洮南,击溃土匪“光复军”近2 000人。[2]攻打国民党正规军所占据城市的也有14座/次,主要发生在后期(1947年3月-1948年3月),如1948年3月17日攻克四平,歼灭守敌第八十八师等部共19 000余人。[3](P.252)
2.武装进占。武装进占是指某一城市守敌撤走以后,中共军队不经战斗即进入并占领该城市,这样解放的吉林城市有33座/次。如冬季攻势中国民党第六十军弃守吉林市逃向长春,该城即于1948年3月9日获得最后解放。前郭、长岭、扶余、乾安、伊通、桦甸等城市也是这样解放的。
3.政权接收。通过接收改组旧政权、建立民主政府的方式实现城市解放,这是抗战胜利之初东北地区特殊形势下的产物,一般是得到了当地苏军支持与默许才促成的。例如,1945年9月至11月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中共干部通过组建九台党支部、县民主政府、县委和县保安团,逐步实现和巩固了对九台县城及全县的占领。[4]1945年9月-1946年初,以同样方式获得解放的还有双阳、伊通、蛟河、吉林、通化、延吉、珲春、长白、图们等31座城市。
4.守军起义投诚。通过开展政治攻势争取守军起义投诚,从而兵不血刃地夺取城市,这是第二次解放长春时所采用的方式,在全国首开以和平起义与投诚完整夺取大城市的先例。
(四)稳固性或反复性的特点:城市解放的稳固性与反复性并存,不同区域的情况差异甚大
在“两厢”,城市解放较为稳固。例如,一次性完成解放过程的吉林城市有15座,其中东部山区就占了11座。白城子附近和通化一带虽有一定反复,但一经收复亦再无变化。而中长路两侧的公主岭、怀德、梨树、九台、农安、双阳等城市,是国共两军拉锯争夺的“锯口”,城市在双方之间反复易手,分别经历过三至四次解放。还有四平、德惠等城市,虽然只是经过二次解放,但都曾发生过东北民主联军攻城失利的情况,这也反映了国共双方对这些城市争夺是颇为激烈的。
三、吉林地区城市解放的历史意义
吉林城市的解放,对于促进东北根据地的整体发展,支援东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城市解放促进了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
一是城市解放促进了根据地的创建。在吉林根据地创建初期,中共军队一般是先控制白城子、郑家屯、通化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然后再以这些城市为基地,派出干部和部队去占领和控制小城市与广大农村。城市解放对新区的开辟起到了核心的辐射推动作用。二是大中城市的解放,扩大了解放区的面积,加强了各解放区之间的联系,使中共军队获得更有利的战略地位。如冬季攻势收复四平以后,同时东、西、南、北满各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大大加强了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的主动权,为此后的辽沈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解放后的大中城市作为各解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有利于增强解放区的聚合力,促进解放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增强解放区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
(二)解放后的吉林城市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一是发展军工生产,为前线提供大量武器弹药。吉林地区主要的军工生产基地在珲春,设有东北军工第一办事处。1946年7月-1948年,珲春军工企业共生产手榴弹119.7万枚、迫击炮弹114万发、6号雷管103万个、81mm迫击炮45门、九二式70mm步兵炮9门。[5]吉林市解放后,设立了军工第七办事处,主要修复九二山炮弹,生产八二迫击炮及炮弹、六O炮等。另外白城、临江等地也有一些军工企业,所生产的大量武器弹药,有力地支援了前线部队的作战。二是开展拥军支前活动,为前线提供战勤保障。在历次战役期间,已解放的吉林城市都积极组织支前活动,派出慰问团奔赴火线,将各种慰问品和大笔慰问金送给前方将士。各城市还派出大批民工、医疗和技术人员,并开设兵站、野战医院,为部队提供了各种需的战勤服务。三是为前线运送部队和物资。辽沈战役期间,吉林地区的一些城市作为重要铁路枢纽,承担了繁重的军需运输任务。仅1948年9月12日至10月5日,来往于四平、阜新、郑家屯之间的军用列车就有375次、4 187辆。[6] (P.591-595)在部队、物资,后送伤员、俘虏等方面,这些城市利用现代运输条件为夺取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吉林地区城市的解放为全国城市解放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是提供了城市攻坚作战的宝贵经验。吉林地区进行了多次重要的城市攻坚作战,中共军队从中总结了攻城战斗中灵活运用“一点两面”、“四组一队”、“小群多路”等战术及步炮协同作战等实战经验,形成了东北部队独具特色的攻坚战法体系。二是提供了争取大城市守军起义的宝贵经验。1948年10月长春和平解放,创造了以军事压力、经济封锁配合政治攻势,争取大城市守军起义的成功经验,对于此后争取北平、长沙等地国民党军起义和接受和平改编,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樊秀云等.解放洮南的五次战斗[EB/OL]. http://dfz.jl.
gov.cn/shgc/2005/0722/1153.htm.
[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委会.中国人民 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8.
[4]九台市人民政府网站.九台大事记[EB/OL].http://
www.jiutai.gov.cn/info/1799/18206.htm.
[5]更云.黑色沃土书磅礴:东北军区的军事工业[J].轻 兵器,2012,(5).
[6]吕正操.解放军打到哪里火车就开到那里——辽沈 战役中的铁路运输[A].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 员会等编.辽沈决战(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