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内控现状及改进措施

    摘 要 我国企业的内控水平会对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也会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产生影响,直接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因此国有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竞争力,对现有的各项成本支出进行控制,实现有序发展,这是当前国企管理人员应着重考虑的内容。国企内部控制会对其财务管理能力以及抗风险水平产生影响,本文对国企内控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根据目前的问题进行改革,提升内控的成效,取得预期效果。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信息沟通 内控监督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从客观角度而言,国企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人员在法规政策以及相关框架的规范下,通过将相关计划规定作为开展各项活动的标准,对国企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管。国企内控的特点如下:第一,预防性。国企内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财务风险,以调节目前的各项财务活动并促进效益的实现,因此国企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客观性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其抗风险水平,也会对其转型升级产生影响。第二,融合性。国企内部控制包括财务管理以及国企内部治理的各方面内容,会对财务管理行为产生约束。第三,协同性。国企内部控制要有效落实、促进战略目标的达成,除了需要有财务人员的努力之外,更需要其他部门人员的配合。

    (二)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一是国企加强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竞争力。国企要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开展各项内部控制工作。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内控可以规范国企的经营成本资金运作与促进资产安全,从而促进国企效率的提升。此外,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从生产经营环节出发,开展各方面的财务内控工作,促进国企有序发展并查漏补缺。二是国企提升控制水平,可以有效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财务管理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监督,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有效,切实发现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避免风险发生,使用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从客观角度而言,国企应该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并对财务管理行为进行监督,以确保国企能够在依法依规的发展路径上得到提升。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监督力度不足

    国企的内部审计部门在极大程度上受到各方面的规范以及制约,缺乏独立性,不具备较大的审计权力,不能直接处理监管中出现的问题。而外部的审计机构则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如果员工并未与外部审计机构实现有效的配合,则不会起到外部监督的作用,影响到最终的审计结果。监督力度不够,导致无法切实有效地监督国企的发展,影响到内控效果,与此同时,国企还出现了岗位职责未界定清楚的问题,甚至一人负责多项内容,董事会成员兼职经理等,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用的发挥。国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无法体现出监督作用,影响到其内部的监管。国企从客观角度而言,并不会受到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也会影响到其信息公开,不会体现出公众监督的效果。

    (二)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大环境下,国企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信息滞后、债务问题等,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国企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税收优惠,因此缺乏较强的风险意识,也缺乏风险管理制度。若出现财务风险,就会造成財务危机,直接影响企业发展。一些国有企业已经构建了风险管理机制,然而未优化其落地实施的效果,导致未取得预期的成效。

    (三)内部信息不通畅

    企业内部信息涵盖财务及非财务信息两方面,企业会在对信息进行分析之后最后得出相应的角色,然而因为未进行信息的分析梳理,所以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角色偏差,从而出现财务风险。国企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会运用电话文件等多元化的方式,存在信息传递风险,并且会影响信息最终的传递效果。一些国企的子公司在我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分布,各个地区采用的办公信息系统未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涵盖了财务以及OA(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总公司不能切实有效地将子公司的数据调取出来,无法达到信息共享的效果,会对企业最终的生产效率产生影响。因为未采用有效的沟通工具,所以在企业内部,部门间以及与外部组织沟通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信息未及时传达的问题,会直接影响企业内控的最终效果。

    (四)内控机制执行力不足

    国企要加强内部控制,在极大程度上受到当前执行力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内控的规划以及业务流程的开展,最终会对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产生影响。国企对内部控制的规范较为具体,然而在执行过程中,未落实到位,员工也未形成有效的内控意识,内控浮于表面,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国有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策略

    (一)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一是国企应构建更加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内控的水平。从经济绩效审计的角度而言,应该采用预算考核监督等多样化的方式,对当前业务开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开展有关的审计工作,进一步提高审计的作用;从财务收支审计的角度而言,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会计记录资源完整性的审计,提升财务活动的规范性,审计人员应该对原始凭证及财务资料展开审计,并对会计记录及报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此外,审计人员应该阶段性地对资金、资产的安全情况进行分析,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国企应该在不相容职位分离的基础上,注重开展内部财务的监督工作,加强制约管理,提升财务管理的合理性。

    (二)构建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机制

    财务风险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风险,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企业应该建立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实现有序发展。一是国企应该加强财务风险评估,构建经济活动评估机制,全方位评估财务风险,为企业管理及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参考,使财务风险评估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二是国企应该在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控制财务风险。从事前风险防范角度,应促进业务与财务管理融合,将管理会计报告对风险管理的作用体现出来,从企业财务管理、行业、政策及金融等各个方面出发识别风险。从事中风险控制角度,应对国企的资金运作成本以及负债情况进行监控,进一步分析问题,并根据有关的程序上报,以保证国企能够实现有序运转。从事后风险应对角度,应构建更加有效的财务风险预案,控制财务风险并避免出现损失。

    (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内部信息畅通

    为了有效促进业务与财务管理融合,促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发展,国企应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程度,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等集约化的系统,加强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对接,避免不同部门之间存在信息未及时更新、未同步等各方面的问题。财务管理与公司的其他业务实现一体化对接,促进内部信息有效沟通,比如利用ERP系统进行信息采集、物资采购、合同管理、资金支付等各方面的管理,避免出现问题。

    (四)提升内控活动的执行力

    国企应该注重对责任的落实,将预算考核的指标细化,增强员工的预算以及成本管理意识,避免出现超预算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内控活动的执行力。同时,国企应该注重绩效考核制度建设,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促进业务与财务管理融合对接,对有关的指标进行绩效考核,打造更加有效的内控环境,推动企业有序发展。

    四、结语

    国企内控的覆盖范围较广,应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财务管理人员除了应该提高财务控制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具备信息分析及创新的能力,有效解决国企内控中出现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国企转型也会加快,国企的经营结构更加多元化。因此,国企管理人员应该加快对国企生产经营及业务领域的掌握,分析企业业务特点并促进业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进一步健全内控机制,在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优化国企内部控制的效果。

    (作者单位为山东大众报业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杜海文(1972—),男,山东青岛人,本科,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

    参考文献

    [1] 刘征燕.简析企业内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解决措施[J].今日财富,2020(9):15-17.

    [2] 陈栋.中小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2020(9):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