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壮大板块经济 筑牢县域根基

    刘波+李毅

    “仁寿崛起”——这是近年来大家对仁寿县域经济发展的普遍印象,在四川省众多丘区人口大县中,仁寿县域经济跑出了加速度。

    “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翻一番,提前五年完成了中央、省委、市委要求十年翻一番的目标任务,工业强县基础稳固,经济总量占眉山市达33%,比“十二五”初提高3.5个百分点,对市域经济贡献大,区域支撑作用明显。

    在仁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奇迹的背后,《当代县域经济》记者了解到,仁寿县委、县政府围绕经济强县目标,优化县域经济空间结构,壮大板块经济,避免了单极支撑县域经济拉力欠缺的问题,在竞相跨越中推动板块经济壮大,筑牢了多点多极支撑的工业强县底盘。

    值得注意的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仁寿县域经济有了多点多极支撑若干发展平台,可以较好地统筹县域经济发展,更好地配置县域内外资源要素,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达到共享发展目的。

    借力多点多极支撑

    纲举目张方可有的放矢,在幅员辽阔的西部人口大县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仁寿县委、县政府抓住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在经济新常态下,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达到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目的,无论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生态经济,夯实产业兴县途径,西部人口大县需要在更大广度和深度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优化县域空间布局,打造若干支撑发展平台,在更大广度和深度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是仁寿县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举措,其发展模式是“县城牵引、四区支撑、十极突破、全域发展”。

    根据县域实际情况,将全县划分为“一心四区”县域经济空间布局,一心经济区,以县城和文林工业园区为中心;东部经济区,以富加镇和富加化工产业园区为支撑;北部经济区,以视高镇和视高经济开发区为支撑;南部经济区,以汪洋镇和汪洋循环经济园区为支撑;西部经济区,以龙正镇、黑龙滩镇、龙正三化联动试验园区和黑龙滩风景区为支撑,着力壮大板块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十极”突破是指,以县城为中心,在东西南北区域发展上,重点发展文宫镇、龙正镇、满井镇、宝飞镇、清水镇、龙马镇、钟祥镇、彰加镇、禾加镇、北斗镇10个区域中心镇。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一镇一业的特色发展格局,培育壮大镇域特色经济发展,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共同发展。

    分析这些经济板块、极点,特色优势明显、相对空间半径合理、承载能力强、发展空间大,可以较好地聚集资源要素,更好地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这些板块经济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载体,长远来讲,“县城牵引、四区支撑、十极突破”的县域经济发展布局,既可以增强县域整体竞争能力,又可以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聚智聚力壮大板块经济

    有了多点多极支撑若干发展平台,仁寿县就可以充分“盘点”县域内的矿产资源、工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态资源以及文化旅游资源,因势利导壮大板块经济。

    日前,眉山市人民政府、仁寿县人民政府与中国中铁文旅集团,在成都举行了黑龙滩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中国中铁文旅集团黑龙滩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计划总投资400亿元。项目将按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基本要求精准定位项目业态、文态和建筑形态,打造成以旅游为主导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生态城市,实现黑龙滩风景区由4A级景区提档升级为5A级景区。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周孟波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综合实力优势,有效整合队伍、资金、管理等方面资源,努力把项目建设成为国际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新型生态综合产业新城。

    黑龙滩长岛国际旅游度假区、中铁文旅集团等大项目入驻仁寿,壮大了黑龙滩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康养产业板块经济。

    抓园区促集聚、抓业态促增长、千方百计把发展平台做实,这实际上是“十二五”期间仁寿县围绕板块平台集聚集力壮大县域经济的缩影。

    梳理仁寿县域经济发展历程,优化县域经济产业布局,无中生有发展起了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撑的视高经济园区,高端休闲度假观光为支撑的黑龙滩旅游经济区;有中生优提质增效壮大了汪洋循环经济园区;培育壮大了富加经济区,“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文林工业园区;仁寿县域经济随着板块经济的突围而壮大。

    当下的仁寿,不仅仅有文旅融合的大项目,而且也是众多高新产业和优势企业的聚集地。中广核、中建钢构、IBM、法国欧尚、中联重科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纷纷入驻仁寿,中天丹琪、中建钢构西部制造基地、倍特电动车、福仁缘农业、灿光光电、莱福德科技、上市公司鼎润新材料、桑尼机械子公司等已经支撑起了板块经济发展的脊梁。

    更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传统农业大县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富农增收上存在较多短板,资源要素集聚度不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县域协调发展程度低,一度沦为贫困县的代名词。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有了多点多极支撑产业发展平台,仁寿县就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推动全域统筹发展,加快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仁寿县的具体做法是,按照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变”,实现“四有目标”要求,深度统筹城乡发展,以城为主,统筹城乡,实现农民变城镇居民;以工为主,统筹城乡,实现农民变产业工人;以农为主,统筹城乡,实现农民变现代农业业主;以游为主,统筹城乡,实现农民变经营者。

    事实上,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在于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农民增收。随着板块经济的壮大,农民向城市居民、产业工人、农业业主、三产经营者的转变,仁寿县有了更多统筹城乡的抓手和着力点,效果也会较明显。

    截至目前,仁寿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3年以来累计转变农民26.1万人,“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提高速度一直稳居全市第一,大幅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520元,增长10.2%,是“十二五”初的2.05倍,农民充分享受了共享发展成果。

    效果显结构优动力强

    评判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成效如何,就仁寿实践来讲,重要的是看板块经济贡献大小、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情况,县域经济发展的总量和质量效益。

    四川省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仁寿县全年GDP实现339.7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的排位从2010年的44位上升到2014年的27位,2015年又上升到20位,累计跳起摸高上升了24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跨越发展。

    壮大板块经济成效显著,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83亿元,而各大板块工业园区实现产值315.5亿元、入库税金7.3亿元,分别占全县总量的82.3%、80%,工业经济对公共财政贡献率达45.5%,彻底改变了农业大县面貌。

    值得肯定的是,《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在仁寿县统计局了解到,仁寿县在壮大板块经济,提升县域经济总量的同时,县域经济还呈现出结构优化、动力强劲、质量明显提升的特点。

    一产减二三产增,结构更优化。2015年,全县三次产业比调整为20.5:53.1:26.4,与“十二五”初比,一产下降4个百分点,二产上升2.9个百分点,三产上升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产向都市近郊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方式转变,工业向高端产业、产业高端迈进,现代服务业占三产的比重不断提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迅猛,经济质量更优。连续几年上了三个台阶,2012年突破10亿元,2013年突破15亿元,2015年突破20亿元。总量是“十二五”初的4.5倍。财政占GDP的比重逐年提升,由“十二五”初的2.5%提升至6%,彰显了经济质量的大幅跃升。

    传统产业减新兴产业增,工业结构更好。2015年新兴产业占比达到43%,比上年提升2.7个百分点,比“十二五”初提升23个百分点。

    积极培育、支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电商为主线,政府+平台+企业+种植园+农村电商的“仁寿模式”,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动能将不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