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托起富民强镇梦
本刊编辑部
一个对县域颇有研究的朋友说,他喜欢乡村,喜欢那里清新的空气,朴实的人情,充满生机的绿色。是的,乡村丰收的喜悦,蓬勃的激情,永不迷失的希望,让人沉醉,难以忘怀。
最近去成都近郊新都军屯镇,那个2800年前,蜀王开明氏营建了开明王朝的都邑,当年诸葛亮的屯兵之地,为其镇域经济吸引。
这是个有着“食品之乡”美誉的小镇,云集了香贝尔、冠生园、盈宇等40余家食品企业,形成食品工业加工集群规模,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镇域支柱产业。
是的,正是极为传统的食品,以及食品产业,让小镇壮大。
镇域,与广大农村紧密相连,生态与绿色是其灵魂,而产业,是其前行之足,远征之轮。
可是,在很多镇域,即使是传统的食品产业,或不屑涉足,动辄高端、前沿,或涉足了却粗制滥造,甚至暗藏食品安全隐患。如今,在供给侧背景下,食品的生态与绿色,已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高品质与高端,正是回归生态。
镇域怎么做?本刊将关注点投向镇域,镇的施政者,富民强镇是其根本目标,不妨驾起“三驾马车”。
第一驾马车,生态立镇。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正着力推进的一项战略决策,事关人民福祉、民族未来、“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对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提出明确要求。镇域的最大优势就是生态与绿色,应依托河流、湖泊、山峦等自然地理格局,建设镇域生态网络,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将农村废弃地、其他污染土地、工矿用地转化为生态用地,在城镇化地区合理建设绿色生态廊道。
第二驾马车,产业强镇。生态为核,催生生态产业。只有立足生态,产业才有可持续性,才能迈向高品质、中高端,市场才会有源源不断的需求。镇域产业,需立足资源禀赋和自身优势,与农业紧密结合,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国家城镇规划明确要求,“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枢纽等专业特色镇”“远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和林场、农场等,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四川城镇建设行动中的六种路径,其中的“工业镇”“商贸物流镇”“现代农业基地镇”都是产业强镇的典型。
第三驾马车,旅游兴镇。农旅融合已成不少镇域的特色发展之路,把小镇做优做美,是今后数十年小镇追逐的目标。未来,国家将把更多政策和资源向镇域所在的农村倾斜,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城乡接合部地区延伸覆盖,规范建设行为,加强环境整治和社会综合治理,改善生活居住条件。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观光旅游将会给人文历史厚重的精美小镇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更多的小镇将崛起,更多强镇将迈向小城市化。在这条新型城镇化的征途中,镇域发展的大幕已悄然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