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
闫文英
摘 要:高职院校培养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实践理论能力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国家对于高职院校“双一流”标准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对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公共外语教师;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8.7?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3-151-002
在现阶段,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既具有理论、又掌握较强实践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首先离不开优秀的培养者,即教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公共外语课程在高职院校是一门基础性通识课程,面向所有专业开设,但公共外语课程设置趋同、教师来源单一,大部分老师除了英语专业知识,很少具有与所带专业相符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更谈不上企业就职经验,“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跟不上高职学院发展的趋势。本文旨在探讨在高职院校中,公共外语课教师“双师”队伍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双师”素质,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公共外语教师团队。
一、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队伍建设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一直深受我国政府重视,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又明确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
“双师”教师的要求不仅要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而且应该具备该专业实践能力和可以指导学生实践,从学校可以快速进入职场,具有这种转变的能力。随着“产教融合”的发展,企业对于学生未来毕业所具有的实践性技能要求提高,更要求老师应该定期深入企业实践,不断根据行业发展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但公共外语课教师,本身专业就是语言学工具学科,和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极为疏远,虽然各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都有考核及认定标准,但现状是认定标准不一,无法形成统一性认知。公共外语教师,除了与英语相关专业,如旅游、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有交叉和互通之外,与理工科目专业几乎很难有联系和重合,于是课堂教学除了语言文化的学习,少有能够和学生相关专业结合的课堂设置及内容,因此公共外语在此类专业的开设没有吸引力,公共外语教师所处局面尴尬,自身专业知识很难和学生专业技能联系,对于公共外语课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有很大的阻碍。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高職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师资来源单一
我国高职院校外语老师主要来自各大师范院校和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其专业都是围绕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熟悉英语语言知识,对于教学技能知识、心理学和教学法知识,因为相关教育背景和培训、自我学习加上课堂实践积累的经验,也能达到要求。但最缺乏与高职院校学生各专业相关的知识,尤其是在人文学科之外的理工、医学、计算机等应用科学方面,没有系统和专业的培训、研究,而且大部分都是从校园走向讲台,缺乏企业里的实践机会。
2.师资结构不合理
据笔者调查,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外语教师呈现集中性、单一性特点,学历、专业、职称、年龄呈集中化,缺乏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教学研讨缺乏多样性、互补性。而目前针对外语教师的培训也都多为教学法、语言学相关培训,公共外语教师终究只是在研究教学理论、手段的提高,和“双师型”教师要求的实践性教学能力有很大差距。
3.缺乏在“校企合作”中对教师的激励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但实际情况是对于教师课时量要求高,教师上课、备课、各种比赛、教学建设等任务饱和,只有利用寒暑假去进行,时间短,缺乏长效性;另外,也缺乏对企业利益的考虑,因此企业配合度也不高,这就失去了校企合作的动力和活力。
三、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探索
1.公共外语教师自身应该多反思,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在这个互联网、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迭速度快,老师自身应该主动去了解本专业之外的专业知识,尤其是与自己所带学生专业的课程知识和体系,拓宽知识维度,时刻了解职业教育前沿动态,从语言学的框架里扩展到知识交互、互为补充的丰富知识资源,能够贴近高职学生的专业需求、职业需求、生存发展需求。
2.学校深化“产教融合”
与企业建立教学科研和技术实践基地,让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和运作中,公共外语教师可以加入自己所带专业方向的实训企业,了解英语在该专业实践中的真正用途和与其他专业区别,从而再指导教学。可以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方面更加紧贴实际、目标明确,改掉千篇一律的外语科目设置。公共外语教师自身也提高了实践能力和课堂中理论再创新的能力。鼓励教师从“双证书”向“双能力”迈进,真正提高“双师”素质。学校应给予教师更多的激励,可以以学期为单位,让教师轮流下企业锻炼,与岗位工作同等对待,给老师更多的鼓励而不仅仅是压力,让教师实现长效的、真正的企业实践和锻炼机会。
3.开展ESP英语,推进公共外语教师从公共基础英语课向专门用途英语发展
专门用途英语,是与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一种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的教学途径。不但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和专业能力结合,最重要的是,任课教师更多需要去学习该专业知识,能够用英语学习、输出专业知识,从点到面的学习,势必有助于公共外语教师脱离学生专业、只讲语言和文化的狭隘以及发展瓶颈,从而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整合发展成为新的知识体系,丰富原有的知识结构。
4.鼓励公共外语教师加入各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
在参与中,老师可以熟悉专业课程的内容、职业需求导向,明确培养目标和学生需要的职业素养加学科知识,这样就能把教学、改革、实践结合为一体。老师也多了和其他专业老师、社会团体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样就有真实的实践机会,提高了综合工作能力。公共外语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实践性的此类活动、比赛,反思自己课堂缺失的与学生职业技能、素养相关的知识,反思自身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实现教与学共同发展。
总之,“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内部和外部同时发展,只有通过公共外语教师自身与学校、企业三方面同时努力,既有全面又有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才可以构建教师良性的专业发展和素质发展之路,提高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从而构建一支符合“双一流”标准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公共外语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https://baike.baidu.com/item/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1
[2]苏华.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8(2)
[3]刘冬冬,崔钰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趋势——基于CNKI2007—2017年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8,6(05):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