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党建工作
王凤娥
学校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造就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党的建设也应该以此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真正成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领路人。
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教育新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我国教育理念的创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向成熟的标志。它强调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新世纪经济社会的繁荣指出了成功之路。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等短期行为。这与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长期性、可持续性是矛盾的,与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应该、也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明确学校改革的方向,办学的宗旨,研究的目的,真正认识到教育发展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委在此应起到很好的掌舵、引路人的作用,正确把握学校改革的大方向,引导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要注重他们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提高,这不仅关系到一个学校,更关系到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期动力。为达到上述目的,应当以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为核心、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保障、以基层党建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为主阵地来加强学校党建工作。
学校领导班子是我校改革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要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领导干部要加强自己思想政治修养,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要真抓实干,深入教学科研工作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为广大师生员工办好事、办实事,一切为教学科研服务,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大问题,是确保党对学校领导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证。党委要总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统一领导学校的工作,集体讨论决定学校的一切重大事项;而校长对内作为最高行政领导,对外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党委领导下全面主持行政工作。两者要相辅相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支部建在连队上”,各班级是学校的基层连队。它们是直接与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最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心声。因此要发挥各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解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使组织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世人皆知,但各学校从教师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重视也是事实。这就对各级党组织的工作提出挑战,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进行改革,紧跟经济建设的步伐,否则口号喊得再响,学科建设跟不上,就等于对党委工作的否定。
正确处理矛盾关系,改进学校党建方式
学校需要培养学有所长的专业人才,而不是清一色的学生干部,这就决定了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专业教育,不能以政治教育冲击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学校要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这就需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党组织行使职责、权利的范围是一定的,切忌把手伸得过长,不仅做不好本职工作,起不到应有的引导、凝聚作用,反而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破坏党的基层工作和执政基础。
时代在进步,学校的党建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应该改变单一的说教方式,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式吸引教职工、学生的兴趣,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消除教职工、学生对党的神秘感,真正将优秀的人吸收进党内。要积极创设“为学生所需要、为教师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的活动载体。通过这些活动方式的创新,加强党组织在学生和教师中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干部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提高干部素质是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提高学校领导干部业务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要积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领导岗位职责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坚持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领导水平,努力成为知识广博、业务精通、熟悉教育工作规律的社会主义教育家、政治家。
学校领导干部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学校党建工作落在实处,努力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