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词何在?

    胡一凡

    “唯点赞论”正在裁切着我们。

    社交媒体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分享生活经历和对外倾诉情感与观点的免费窗口。在这个窗口中,万千世界之精彩被急剧压缩,凝结成手中小小一张屏,供我们汲取信息。在这样的缩合中,表达情感和立场的方式也正被凝缩着,成为一块小小的图标,名为”点赞”。

    纵使有波澜于心胸涌动,在面对小小图标时,也会刹那间隐匿了身形,只将这波动归结为是与否、对与错、好或坏——赞,还是不赞?而人的情感一旦被裁切,就会从丰富落进单调的网,从多元简化到二元,于是在这样碎片化的表达载体中,我们交给世界的答案慢慢趋于廉价和平庸,在低效率如草芥般的赞海中使自己作为生命个体的面目模糊化、数字化,成为淹没每一人的每一个浪潮中的水滴,很快干涸,无法引起共鸣,也无丝毫效应随之激起。

    而当我们已不能耐下性来用积淀千年的语句文字诉说个人内核情感和观点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整个社会、整个网络群体已在不可逆的趋势中堕为一体了。

    然而,以上所述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在语言表达的匮乏单一上,我们尚且还能用输出方式革新来勉强解释辩护,可若我们的思想也被“点赞”裁切,又将如何?

    很常见的现象之一便是各平台下的置顶或热门,映入人们眼帘的往往是那些点赞数颇为可观的评论及观点,在这样繁杂和迅急的信息汲取时代,抢占先机者似乎总能占据优势,于是往往,受第一印象和片面舆论引导的影响,人们会与那些所谓“大众主流皆赞许”的观点渐渐趋同,这便导致了我们一开始或许片面的想法在“众”的推动下变得更为偏激,而小众独特的观点从而被淹没,甚至少数持有正确态度的人会由此怀疑自我,不复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执著坚定,而陷入深深自我怀疑和迷惘的深渊。

    错误思想若在赞声中被绝大数人吸收内化,那将是件极其严峻的事情,若有一日我们的自我判断力和注意力都将被外界肆意地干涉,那么这整个社会都会成为点赞者最多人的舞台,而余下的、看不见的、不被关注的独立舞者将愈来愈沉默,这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都将歪斜,终致坍塌,诱发更为尖锐和极端的社会冲突、代际矛盾、民族争端,人们将肆意叫嚣着黑白分明的立场……而这一切的雏形或许只是“赞还是不赞”。

    赞得多的绝对是正确的吗?我们又在赞些什么?我们真的切实体会过点赞那双手所连接之心的真正内核吗?

    我想我们总该适时抽身于麻木而廉价的点赞系统中,去好好思考一下那个图标意味着什么,给自己一点抉择的时间用于思考,用于审视自我,用于及时矫正可能被带偏被裁切的思想和情感。

    我会为这样的你点赞。【点 评】

    这是一篇月考中获得年级最高分的作文,非常全面地展示了作者的写作基本功。

    首先,作者寻找的批驳靶子很准——不是“点赞论”,而是“唯点赞论”,这样在层层批驳之后,就为后文“及时矫正可能被带偏被裁切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为这样的你點赞”留下空间,而题目“赞词何在?”也显示了这种辩证性。

    其次,作者登高望远,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论述情感被裁切之危害性时,竟想到“会从丰富落进单调的网,从多元简化到二元,于是在这样碎片化的表达载体中,我们交给世界的答案慢慢趋于廉价和平庸,在低效率如草芥般的赞海中使自己作为生命个体的面目模糊化、数字化”;论述思想被裁切之危害性时,竟想到“这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都将歪斜,终致坍塌,诱发更为尖锐和极端的社会冲突、代际矛盾、民族争端,人们将肆意叫嚣着黑白分明的立场……”。这真让人要说“亏他想得出来”!

    第三,反面批驳时,作者先摆出现象,后从情感和思想两个方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揭示出问题的严重性,显示出强大的理性力量。而这种力量,不仅来自清晰的层次感,也来自“纵便有……”“而当我们……”“然而,以上所述还不是……”“很常见的现象之一便是……”“错误思想若……”“我想我们总该……”等具有起承转合作用的词句,还来自“若我们的思想也被‘点赞 裁切,又将如何?”“赞得多的绝对是正确的吗?我们又在赞些什么?我们真的切实体会过点赞那双手所连接之心的真正内核吗?”等一般句式中适时穿插的能够发人深省的疑问句式。

    第四,作者不光善于作缜密、辩证的理性思考,还善于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比如第二段以“窗口”“屏”“图标”三个形象的词语举重若轻、层次分明地把“点赞”概念界定得清清楚楚,第三段以“单调的网”、“每一个浪潮中的水滴,很快干涸”等比喻句恰当地指出情感被裁切的危害性。理性的思考如果糅合进比较感性的表达,确实可以使议论文锦上添花。

    另外,起篇简短、有力,引人入胜,发人深省,而煞尾一句成段,戛然而止,用语俏皮,耐人寻味,显示出作者过人的才气。

    [作者通联:江苏盐城中学高二(6)班 指导教师:李仁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