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多能”的食品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张彪 解慧 柴振宇 高婷婷

    摘 要:本研究采用了3+1教学模式和16+2+2授课周次设定,通过授课方式、教师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毕业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备在产品研发、推广、加工和生产管理能力,使学生成为行业的多面手,为社会输出“一专多能”型的应用人才。

    关键词:民办高校; 一专多能;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3-160-001

    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各教学单位的关注焦点,“一专”指精通专业知识,“多能”指具备与本专业相关的两种能力[1]。为适应社会对“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通过五年的探索构建,形成一套“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本着“服务社会、科学定位,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以育人为中心、需求做导向[2],逐步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

    1.研究目标

    本研究在授课方式、教师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培养不仅具有夯实的专业知识,同时精通研发、加工、销售和企业管理等方面技能的毕业生,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使学生成为行业的多面手,为社会输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2.研究思路

    本研究采用了3+1教学模式和16+2+2授课周次设定,通过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教师队伍和校企合作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通识课学分和学时比例减少,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和个性发展课学分和学时比例增加。在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毕业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在产品研发、推广、加工和生产管理能力,成为“一专多能”型应用人才。

    3.研究内容

    3.1课程体系改革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采用了3+1教学模式和16+2+2授课周次设定,即1-3学年为校内学习阶段,第四年为企业实习阶段,每学期设置16周授课周数、两周能力拓展训练和两周期末考试。

    在理论课方面,设置通识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个性发展课和实践教学课程五大类型。通识课学分和学时比例减少;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和个性发展课学分和学时比例增加。将课程的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增加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专业课程设置涵盖十大类型食品行业,大多数采用一体化授课模式进行授课,同时与本地企业和有校企合作关系企业的课程优先设置。

    在个性发展课程方面,设置行业技能课、专业特色课和创新创业课程三大类别供学生选修,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课程,在特定领域着重提高自己的技能。行业技能课程围绕食品企业各项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为主要对象进行开展;专业特色课主要以考研的考研公共课综合训练、考研专业基础课综合训练和考研专业课综合训练三个方面进行训练;创新创业课程围绕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要求开展。

    在实践课方面,采用“课堂实验操作→校内职业技能训练→企业顶岗、轮岗实习”的模式,縮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在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学期期中分别设置四周的企业见习,涵盖酒类、乳品、饮品、粮油加工、果蔬加工与贮藏、畜产品和焙烤等几大类食品企业。

    3.2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食品专业实践性很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课程的关键。结合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通过反转课堂形式,在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结合实物展示或现场操作,给同学们演示食品原料特性及工艺流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本课程的内容。在“一体化”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历练学生产品研发能力和加工能力。

    3.3考试制度改革

    对于实践类课程采用综合性考核模式,即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结合起来,全面衡量学生的素质。考核方式由三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3.3.1理论知识考试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占总成绩30%。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行业发展的理解。

    3.3.2以小组为单位考核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20%。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具体实施步骤等,考察每个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3.3.3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产品展示,占总成绩50%。结合教师讲解内容及自己的创意,每位同学制作一款产品,包括产品的名称、行业分析、创作理念、产品的制作过程等,由教师组成的考评小组进行现场点评、打分。考察学生对产品创意及制作过程中的实践动手能力。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交替进行学习和实践,形成“双导师型”教师团队,即学生拥有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校承担了系统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了岗位技能训练,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理论和实践融合一体的理念,在夯实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成为多元化人才的能力[3]。

    5.结语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缩短食品专业与企业的差距,实现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我们对教学理念与课程设置开展了新的探索。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探索和改革,本研究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具备两种以上技能的人才,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规划课题(GH181056);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年度高教科研课题(JGJX2018C42)

    参考文献:

    [1]司友琳,李文戈,杨俊松,等.多元化新工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农产品加工,2018(23):104-106

    [2]邹志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食品安全导刊,2017(12):60

    [3]王艳丹,沈晓溪,周晓梅.民办本科院校“焙烤工艺学”课程改革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04):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