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士谈《黑水魂》创作

    李景祥

    摘要:《黑水魂》是一部长篇红色历程系列作品,讲述了黑水人民团结一致抗击俄、日侵略历史,作者罗国士,他在创作《黑水魂》主题选择和论证等方面记述了《黑水魂》的创作过程和创作者心历路程。

    关键词:《黑水魂》;罗国士;创作

    很多人都知道,罗国士曾经与沈默君合写了《红灯记》原创作品——《自有后来人》的电影剧本,却鲜知他曾创作了《我的土地,我的人民》及《黑水魂》等作品,更难于知道三部作品的内在联系与创作经过。最近采访罗国士先生之后才真正知道了详情,陪同我采访全过程的朱女士,以及罗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广州市花都区文化馆的领导和同仁们,也一起了解了其中的真谛。

    罗国士先生在广州市花都区文化馆退休,现年已81岁,但身体硬朗、腰板笔直,眼睛有神、记忆力好,谈锋尤健。由于之前已进行了多次电话沟通,所以采访直接进入了主题。

    关于《我的祖国,我的人民》

    罗国士先生相信缘份,谈话讲究逻辑。他先对《我的祖国,我的人民》、《自有后来人》、《黑水魂》三部作品的创作时间、内在联系、创作过程做了简要的介绍:

    《我的土地,我的人民》创作于1960年。它是在汲取工作地虎林、密山、饶河,这片黑土地文化历史精华的基础上构思创作的。其主体就是反映黑土地上人民两次抱团抗暴斗争史(抗俄、抗日),其主题主要以版块来划分。严格讲只是一部历史小说的荒稿,经过年余的写作完成了15万多字文字量。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参与《自有后来人》创作时,就带着这部尚未完成的小说受邀的。根据厂里的安排与导演关于创作反映抗日主题电影剧本的要求,他就“抽筋拔骨”的选择了李铁梅这个铁路工人的遗孤,在铁路工人哺育下18年的成长历程,以及融入李奶奶这个特殊家庭的传奇故事。其历史背景则以密、虎铁路18年尚未修完而展开的。但是,由于电影的容量限制与特点要求,按导演的意见作了浓缩与调整,把铁路作为主要道具,将李铁梅18年成长过程集中到已经成熟的时间节点上,这样更有力细化与深刻的描写。因此,罗国士先生将《自有后来人》作为《我的土地,我的人民》“荒稿”的一部分,是母子关系。经过反复修改、精雕细刻,使之逐渐升华,定格为一部电影剧本。

    关于《黑水魂》的创作

    《黑水魂》则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创作的。罗国士先生当时已调任华南林业局纸浆厂工作。工作环境、个人心情都比较好,在连续发表几篇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作品之后,又萌生了写作两次抱团抗暴作品的想法。在后来《我的土地,我的人民》荒稿的基础上,很快就写出了《黑水魂》的创作提纲。报送合江地委宣传部与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之后,一路绿灯。按当时出版的程序报至《中国青年出版社》,受到了格外的重视与支持。除统一纳入出版计划之外,还破例支持罗国士先生要求借调《鹤岗日报》刘迪华的合作想法,与黑龙江省委宣传部进行了协调。时任黑龙江省文联主席陈奕同志全力以赴予以支持,还亲自与合江地委宣传部、鹤岗市委宣传部进行联系,力促《鹤岗日报》痛下决心,将刘迪华脱产借调一年参与《黑水魂》写作。

    《中国青年出版社》当时集中了一批知名作家,准备集中创作一批重量级的作品,如《李自成》、《红日》、《欧阳海之歌》等小说。罗国士、刘迪华的《黑水魂》也作为其中之一,格外受到关注。其主题与时任宣传部长胡耀邦同志的“写些反映抗俄侵略作品”的要求相吻合,其背景与当时的中苏关系恶化以及国际上美化沙俄侵华宣传氛围相对应,其分量也很重,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出版社希望尽快创作完成。他们两人也昼夜兼程收集资料、构思设计、讨论历史文件,细化情节、刻画人物。他们经常泡在图书馆、遍访中央民族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汲取历史文化营养,开阔创作视野。罗国士还专门将重点人物列成表,贴在墙上,努力做到活起来、动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调动创作灵感,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加强协调配合,在互动中创新、创作。从提纲设计完善,到资料收集整理;从人物塑造到章节安排,切实达到同步共识、步调一致,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当年纳入出版计划、当年创作出版与其后再版的优异成绩,被评为百部全国优秀青少年读物,受到了团中央政治部的表彰。

    关于《黑水魂》的主题选择与论证

    《黑水魂》的主题几乎与《我的土地,我的人民》是一致的,都是反映黑土地人民抱团抗击俄、日侵略的历史故事。符合黑土地的历史变迁,符合黑土地人民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也符合黑土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历史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等突出的特点,是个重大的历史选题。与中苏边境争端的尖锐形式相吻合,与党中央加大中俄领土争端历史沿革的宣传力度相一致,因此,被各方一致看好。当年,罗国士工作地的合江地委宣传部以及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在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领导听取罗国士的专题汇报之后,几乎是一路绿灯,顺利通过。推荐到《中国青年出版社》之后,很快就列入了出版计划。

    作为这一重大主题的设计与提出者的罗国士先生,他深知完成这一创作任务的难度和压在身上的分量。他不仅没有轻松下来,反而把弦绷的更紧,把调查和论证的工作考虑的更细、更深入。为了把握中俄领土争端以及边界划分的准确时间节点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他们通过科技出版社社长郑公盾先生找到其在民族学院工作的儿子,请了一些宗教和历史方面的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也通过刘迪华的老师李和凌教授了解中俄边境划分的历史沿革。加深对中俄历史以及各项不平等条约签订的背景、过程以及相互关系的了解,努力使人物的构思、故事情节的安排和历史的演绎变迁相吻合。为了加深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他们还专门到中央民族学院的宗教研究所进行求教,不仅了解了东圣教、基督教等有关的宗教常识,还了解了东圣教进入中国的历史和发展情况,掌握了雅克萨战争俄俘中的东圣教徒受到康熙皇帝的优待,并将其安排在北京关帝庙真实故事。在此基础上,他们也像教徒一样,废寝忘食的研读《新约全书》、《旧约全书》,使之对俄罗斯的民族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完善了篇章的构思与设计,产生了灵感、焕发了激情。融入生活和进入角色之后,犹如出神入化、有如神助和神来之笔的感觉,在情节的设计上更加有灵性,在人物的构思塑造上更有精气神、更有立体感。构思设计也出现了升华和跨越,文字量也从原来的30万字激增到60万。

    关于设计宗教方面的章节创作,不仅在提纲设计时要进行论证,成稿后论证和把关也都比较严格。承担《黑水魂》宗教方面的论证专家,曾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工作多年,宗教知识十分渊博,很有权威性。当他看完写作初稿,带有拷问性的向罗国士先生提出《新约》、《旧约》两者关系时,没想到罗国士竟对答如流,令提问者感到惊诧,心悦诚服的称其为“内行”、“有研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得以顺利通过。

    关于《黑水魂》民俗文化的积淀与写作

    《黑水魂》所涉及的民族文化,不仅有中俄两国的民族文化,也有黑土地上的汉、满、达罕尔、鄂伦春等多民族的民族文化。要使书中的人物活起来,民族文化必须原滋原味的写好。

    对于黑土地的民族民俗文化,经过多年的积淀,罗国士先生自然得心应手、笔下生花。从生活到信仰、从习惯到语言,几乎“全开”,描写的活灵活现。那达罕尔族和鄂伦春族的渔猎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满族人生孩子、坐月子,包括接生等习俗也写得细致入微,以及黑土地上的人民伐木、归楞、放排、采参,连栓红绳一些细小的习惯与动作的描写都是那样靠谱。在方言土语的表述上也非常地道,把赵宝义以及关氏家族的主要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甚至连清朝的官场文化也写的入木三分,把那些上层社会达官贵人间的关系,追名逐利、勾心斗角,甚至无耻媚外、投机钻营等腐朽之风也都揭露的十分彻底。《黑水魂》中的人物有了灵魂、有了精气神、有了动感。

    对于俄罗斯人、哥萨克人,他们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努力的把俄罗斯的民族民俗文化成功的表现出来。实实在在讲,他没有去过俄罗斯,也没到过江东六十四屯,但是他通过专家学者的介绍、档案资料的收集、俄罗斯托尔斯泰等几位著名作家文学作品的介绍,也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理解程度。从俄国沙皇、外交官、边防军官到神甫、东圣教的信众,无不体现出了民族民俗文化的影响。在文化侵略与宗教渗透上,表述的是那样深刻、自然和逼真。在军事侵略、领土扩张上,也和重大的战事、谈判与条约的签订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犹如一部沙俄侵华史的活案例。

    对于黑龙江流域、特别是江东六十四屯各民族抱团抗暴斗争历史的描写,更多的是他在北大荒工作期间,通过民间流传的一些人物故事的积累和提炼整合之后创作的。直到现在,他也没去过黑龙江,更没去过黑河、爱辉、卜奎等地方,但是他尽量收集这方面的人文地理、人情世故、英雄豪杰、坊间故事进行构思设计、加工制作,使这些古镇要塞在笔端重现,使那些人物故事有血有肉、有板有眼,充满了感人的力量,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树立了民族精英的高大形象。

    民族民俗文化烘托了《黑水魂》的主题,突显了本书的历史文化特色、彰显了艺术的魅力、讴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既是本书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立地生根、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龙文化精神。

    关于联手创作《黑水魂》的往事回顾

    《黑水魂》是由罗国士和刘迪华联手创作的,合作的核心与主体,毫无疑问就是他们两人。因此,他们两人的协作、配合至关重要。为了做到优势互补、合拍同步、配合默契,作为提纲的设计者、主题的选择和策划者,罗国士先生想出了不少好点子,作出了种种的积极努力。除向刘迪华提供创作提纲、构思设想之外,还将书中的人物按照主次份量、情节场面、排列顺序、性格特点等列出个花名单,并挂在他们创作室的墙上,让刘迪华熟悉,也为塑造完善人物情节创造一种氛围和条件,形成一种与笔下人物共同生活和形影不离的感觉,以便尽快的进入创作的角色和境界。此外,罗国士还按照设计思路一气呵成写出了前两章,既打出个样来,也把头三角这件难事担起来,好在承转启合下进一步谋篇布局,也在文章的风格特点上做个范儿,以便与刘迪华共同把握。心领神会的刘迪华全身心的融入到《黑水魂》的创作之中,并欣然命笔、按罗国士的统一安排承担起了一些篇章的创作工作。两人齐心协力,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的写作,把节假日也都安排的满满。就这么摸爬滚打,到初稿完成时,罗国士称下体重,一下掉了15斤,刘迪华这个东北大汉也瘦了一圈。但是创作的幸福、合作的快乐,把疲惫、辛苦以及焦虑几乎冲的一干二净,他们都达到了忘我的程度。

    如果将他们两个人的合作比作共同体的合作,那么,和出版社的合作才是体制外的最重要的合作了。由于初次合作缺乏了解,开始的磨合并不顺利,特别是在拓展创作提纲、增加内容和扩大容量之后,遭到了责任编辑的极力反对,但是已经成竹在胸的罗国士也不肯退让,在三十万字还是六十万字的容量上发生了剧烈的争执,最后出版社只好“打篮球”讲话“换人”。由一位经验丰富的责任编辑承担起初审的任务。这一下,罗国士和刘迪华的创作计划如鱼得水,他们的创作热情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在相互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他们扩容后的创作提纲不仅得以顺利通过,就是他们的作品也得到了责任编辑的好评和特殊的信任,甚至对罗国士作出了“你的才思文笔让我最放心”的好评。也正是在这位责编的极力促成下,才使《黑水魂》出版创出了“一日过三关”的评审记录。

    至于和大专院校、专家学者的合作,由于罗国士能够坚持虚心好学、从善如流的心态,合作更是一路绿灯、顺风顺水、受益匪浅、收获良多。特别是在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方面收获颇丰,不仅拟补了“知之甚少”的不足、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还常有锦上添花的意想不到的充实和点缀,使《黑水魂》作品丰富了文化底蕴,增加了几多文采。

    [责任编辑:胡 悦]